第四十六章 心静知百味(1 / 2)

茅山弃徒 萧莫愁 1146 字 2023-08-10

大概流露出一个“你猜我信不信”的眼神。

修行人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是要强于大多数常人的,以丹道的理论或许更好解释。北宗丹道中认为,人的思智无时不处于两种状态,一种叫“掉举”,一种叫“昏沉”。

掉举这个词,最初源自佛门。玄门则称之为“心猿”,指的就是说人的心神就像猿猴般敏捷,上蹿下跳没个定处,如果你想去捕捉他,稍一动心,他便跑了,因为你捕捉心猿的心意,本身也是心猿的一部分。

常人在生活中,心神随时是散溢的,掉举就是说人心散乱,想东想西,很难专心到一件事来,即使暂时专心,很快也神游天外。但是常人来说,甚至难以察觉到这种心神的散溢,把持不住自己的注意力。

昏沉就好理解,其实睡着时便是昏沉。浑浑噩噩,不辨东西南北,没有清明的意识。有些没有传承的人修行时,说打坐时什么也不想,自然可得道,实则多数陷入昏沉状态,不过是坐着睡觉而已。

什么状态才是正确的状态呢?《道德经》有云:“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一杯浑浊的水,你越想让水变得清澈,反而搅动了水,使得浑浊更加难以清澈。反而将水静置,则浑浊自然会显现出清澈的状态。

初入修行门径时,打坐求静,也需要先“系心”于一处,或诵经,或持咒,或是存思,就像用一根绳子拴住猿猴,你不论猿猴跳往哪里,只需要让他总是牵绊于这一根绳上,不能跳的太远,时候久了,猿猴自然便乖乖老实的留在你身边,玄门称之为降心猿。

说书人极爱讲一个叫《西游记》的故事,其中的孙悟空便是“心猿”,百般难以降服,最后给他套上紧箍咒,便牵住了他。纵使其有十万八千里的脚程,也总得回到唐僧的身边。

因此,凡是修行人,其念头细微清静,杂念少。所以五感通明,能比常人更加注意到细微的变化,这种变化茅山宗叫“察微”。

岳是非的察微功夫自认也算到家,不可能注意不到此地睡着的人。除非他本身有更为高深的藏匿功夫。但是有这等功夫,本身就说明其并非等闲之辈。

“不管你是谁,我只问,你想做什么?”岳是非淡淡的问道,不让对方从自己的声音中听出异样。

“平时不好说,我也是想起一出是一出,不过现在嘛。”那人微微摆首,轻顿道:“想帮你走出这遁甲阵。”

无缘无故的帮自己,岳是非可没那么容易相信:“天上哪有掉馅饼的?”

“唉,那个小姑娘太惨了。陈家害死她不算,竟然还找道士捉她,实在让我看不过眼。”想不到这人居然点出了小飞雪的情况,倒让岳是非着实吃了一惊。

“是不是又想问我怎么知道的?”率先出声堵住了岳是非的嘴。

其实正常人都想问这个问题,岳是非自然也不例外。虽说见到陈全宝时,岳是非已然有了猜测,但为了验证猜测,也是花了不少时间才做到,怎么可能眼前这人直接就道出关键?但既然此人说能帮自己破阵,想必是精通奇门遁甲之人。

老话说“学会奇门遁,来人不用问”,精通奇门之术的人,能寻事物发生之端倪,推究事物之缘由形貌,能够算出小飞雪的经历,倒也不是不可能,岳是非深知玄门中能人辈出,眼下之人或许就是。

gu903();“不,我想问你要怎么帮我。”岳是非故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