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1 / 2)

沈珍珠也在打量郭怀旭,他又换回了一身葛布衣裳,脸上也没了笑容,眼神变得让人捉摸不透。

他头发长长了好多,一张脸似乎比以前还更好看一些。

沈珍珠垂下眼眸,拎着篮子往前走,郭怀旭也开始移动脚步。二人越来越近,等几乎擦肩而过时,郭怀旭忽然轻声唤了一声,“珍珠。”

沈珍珠停下脚步,“何事?”

郭怀旭低声道,“我对不起你,希望你以后能像以前一样快乐。我非良人,不值得。”

沈珍珠嗯了一声,然后问了一句,“你的伤都好了吗?”

郭怀旭没想到她会问这个,迟疑一下道,“都好了,你嗓子好了吗?”

沈珍珠点头,“我家铺子里有黑芝麻,你让章哥儿去买一些,找一些糯米、和红豆,三样东西炒熟,磨成粉,用开水冲,加些糖。”

说完,沈珍珠没有回头,继续往前走。

郭怀旭一个人在那里站了好久,珍珠妹妹心里还是有我的。我这样对她,她还惦记我的伤。我何德何能,我对不起她。

郭怀旭越想越难过,等到了铺子门口,才勉强调整一下状态进去给父兄送饭。

第38章潘家的账

沈珍珠到铺子里后就跟沈复年商议,“爹,潘家的事情怎么样了?”

沈复年慢慢吃饭,“不用急,吴里长那边也快有消息了。”

沈珍珠问道,“要是潘家想赖账怎么办?我们又不能把事情捅出去,毕竟我们收了杨家和方家的钱。”

沈复年哼一声,“他家想赖账,也看我答应不答应。连你大伯父那边我都收了钱,潘家算什么。不说那个了,我这里有个好消息。”

沈珍珠眼睛一亮,“爹有什么好消息?”

沈复年低声道,“我买到了三十亩地。”

沈珍珠哇了一声,“爹,您太厉害了!”田地可不好买,普通人家的田地都是命根子,谁也不会卖。大户人家的田地都是连成片的,不是紧要关头,更舍不得卖。

沈复年慢悠悠喝了一口粥,“除了这三十亩,我还跟人家换了一些地,这样我们家的田能连成一片,对方的也能连起来。”

沈珍珠心里开始计算,“爹,咱们家现在有一百多亩地了吧?”分家时得了六十二亩地,方家给了三十亩,前些日子沈复年买了二十亩,现在又买了三十亩,一共一百四十多亩地,这在平远镇也能算得上大户了。

沈复年喝完最后一口粥,“过几日跟爹去吴里长家里,把这些田地都记到你名下。”

沈珍珠吃了一惊,“爹,能记到我头上?”

沈复年放下碗,“你以后要立女户的,记到你名下正正好,也省得别人惦记。怎么,田地给了你,你还不给我和你娘饭吃?”

沈珍珠连连摆手,“爹,还是别记我名下了,到时候人家说我惦记爹娘的东西。”

沈复年笑着用帕子擦擦手,“你管别人怎么说,等过一阵子,你娘还要把铺子记到你名下呢。”

沈珍珠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父母对她真的太好了。

她接过沈复年手里的碗,“爹,我来看铺子,您回去歇着吧。”

沈复年也不拒绝,“那你忙着,我去找吴里长。”

沈复年走后,沈珍珠在铺子里忙忙碌碌,中途,郭怀章果然来买了二斤黑芝麻。沈家的黑芝麻是从乡下农户那里收来的,谁家芝麻多了,卖给沈家。沈复年把大头都送到县城去卖给县里的粮店,自家留一些零售。

沈珍珠很公道地给郭怀章称黑芝麻,还塞给他一块糖。

郭怀章十分不好意思,二哥和珍珠姐姐的亲事告吹,姐姐待我还跟以前一样。他并不知道这中间的事情,只以为爹娘不答应二哥去做上门女婿,心里觉得有些对不起沈珍珠。

沈珍珠见他脸上十分不好意思,笑着劝他,“章哥儿,傻站着做甚,快回去吧。”

等郭怀章走了没多久,小吴忽然风风火火地跑了过来,“少掌柜,少掌柜,可了不得了,今日镇上出了件大事儿!”

沈珍珠奇怪,“能有什么大事?”

小吴立刻眉飞色舞,“有个什么告老的官员回来了,家里乌泱泱一堆人,就住在北街一栋大宅子里。”

沈珍珠立刻道,“小吴,你现在就去打听清楚,这位大人以前做什么官的,家里有几口人,问的越细越好。”

说完,她从抽屉里抓了五枚铜钱给小吴,算作经费。小吴拿着钱去买了一斤瓜子,火速往北街去看热闹。

过了大半个时辰,小吴终于回来了。

他一进门就开始汇报消息,“少掌柜,都打听清楚了。那位告老的老太爷姓王,原是个举人,在外地做县丞,年纪大了就回来了。这王老爷有两个儿子,一个中了秀才,一个是白丁,如今家里有四个少爷,一个姑娘。啧,少掌柜,听说这姑娘本来已经出阁了,谁知道嫁过去没几个月男人就死了,现在回了娘家,准备再嫁呢。”

沈珍珠问道,“这王家原是咱们镇上的吗?”

小吴点头,“这王老太爷和豆腐王的亲爹还是堂兄弟,看吧,王老太爷回来了,豆腐王又得抖起来了。”

沈珍珠笑,“他抖他的,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听完了热闹,沈珍珠继续干活。小吴很会做人,沈珍珠给的钱他没花完,就买了一些点心大家一起吃。

沈珍珠并不去关心王家的事情,管你以前是什么官,现在告老了,跟老百姓也没甚区别。

她在铺子里忙了一天,晚上回家的时候有些疲惫,路过铁匠铺门口时,她目不斜视直接回了家。

推开家门,沈珍珠就发现了异常,家里来了客人。

等进了堂屋一看,吴里长、沈复生父子和另外一个陌生人。沈珍珠不认识这中年汉子,但凭着相貌,她判断出这是潘氏的亲兄长潘老爷。

潘老爷家里只有一个小食铺子,卖一些喜馒头、花馍馍,有时候还会炸油条卖。寻常人家都是自己做,除非家里有喜事才会去街上买,且因为镇上有两家卖喜馍的,潘家做生意又抠,故而生意不是怎么好。潘家三子两女,两个儿子成了亲,又生了几个孩子,一大家子全靠一个喜馍铺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