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5(2 / 2)

汉鼎 南海十四郎 2413 字 2023-10-17

刘鼎沉吟着说道:“当年袁绍引狼入室,将董卓请到洛阳,恐怕也是差不多吧”

艾飞雨点头说道:“然也。当年刘邦和项羽约定,谁最先进入关中。就听谁的号令,结果最后刘邦首先入关灭秦,功居首位,即便不能如约封为关中王,至少也该把刘邦的家乡封给他,或封得离家乡近一点。以慰藉这支人马的思乡之情。这样不但可以卖刘邦一个人情,还可以削弱刘邦对自己地威胁。项羽自己一门心思要衣锦还乡。应该知道别人也有同样的念头。事实上,刘邦的将士的确是在日夜盼望着可以回去家乡,只要能够回去家乡,他们就不想继续打仗了。麾下的将士已经不想打仗,刘邦又如何能够威胁到项羽呢没有了将士的支持,刘邦最多做个田舍翁罢了。”

“遗憾的是,项羽偏偏没有这样做。也许是出于对刘邦先入关中地忌恨,忌恨他抢了自己的风头,竟然把刘邦打发到当时视为蛮荒之地的汉中。当年的汉中。可没有现在这么富庶,以至于刘邦一天都不愿意在那里呆下去。麾下的将士也恨透了项羽,他们的怒火被引爆出来以后,刘邦马上利用上了这股强大地力量,他引兵东讨项羽,最终经过一连串艰苦的斗争,打败了项羽。从他一进咸阳宫就发呆不想走来看,刘邦原本也不是很有野心地人,个人的需求比较容易满足。如果当时项羽给刘邦一个王位,将他送回老家,没准后来的事情就是另一个样子。至少是,谁要鼓动刘邦反对项羽,总不大容易,而已然回乡的士兵也很难再让他们重返战场。但是项羽偏不让刘邦吃饱,这就逼得刘邦非吃了他不可。”

说到这里,艾飞雨“凝视”着刘鼎,缓缓的说道:“大人是否从中听出些什么来”

刘鼎沉吟着说道:“信用。”

艾飞雨点头说道:“然也,将者,仁勇智信严,但是大人已经不仅仅是将,所以信用显得更加的重要,承诺过的一定要兑现。刘邦控诉项羽的十条罪状里面,最终的一条就是背信弃义。项羽公开许下地承诺,最后却自打嘴巴,没有兑现,自然让天下豪杰寒心。故,不要轻易许诺,更不要轻易许下不能实现地承诺。一旦许诺,就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大人在霍山县许诺十税一地政策,短期内千万不要修改,否则对大人的威信将是极大的打击。然则大人出入军营之中,谈笑风生,谈论女色,都无所谓,只是不能轻易许诺,更不能说过就算。或许大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许下承诺,但是基层的将士们却是牢牢记得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们才是鹰扬军最基本的战斗力。他们不是牲口,不是工具,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刘邦将麾下将士当人,每战尽量避免伤亡,故人人效力,誓死奋战。项羽表面上关心士卒,嘘寒问暖,但是每战都是正面迎击,一鼓冲锋,即使获胜,损失也大,时间一长,大多数的官兵就会厌战。要知道,没有哪个战士是天生为了死亡而来的,他们之所以勇敢面对死亡,是因为他们可能在避免死亡的同时,获取更大的利益。如果总是获取不到利益,只有死亡的话,他们是不会继续效力的。项羽逃到江东,最终只剩晓十八骑,其他人难道都被消灭了吗不只是他们不愿意追随项羽了,因为即使追随他,他只有死路一条。

“大人经常对鬼雨都战士灌输各种各样的思想,努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和毅力,固然是极好的做法,然而,大人的思想,还是要建立在人人都是自私的基础之上。人。都是有私念地。古语有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哪怕是孔圣人,同样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何况是普通人要他们排除私念,和大人共同进退,誓死奋战,只有给予他们恰到好处的利益,让他们忘却私念,努力追求。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战斗的动力。想必大人也明白,挂在驴子前面的青菜,总是最诱人的。”

“不能替别人着想的人,其实对自己也缺乏体验;而能够以己度人地人,也多半有自知之明。刘邦确实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百无一能,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用计没有谋略,打仗没有武力。因此他把这些事情都放手交给别人去做,自己只做两件事,一是用人,二是决断。这样不但避免了自己的短处,也调动了别人的积极性。一举两得。加上他明是非,识好歹。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勇于改正自己错误,又能容忍别人的过失,不拘一格用人才,也使得别人心甘情愿为他所用,从而在身边集结起一群英雄豪杰,并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比如樊哙有勇,张良有谋,韩信会将兵。萧何会治国。这些人简直就是天生为他安排的。结果他这个为人上者当得非常潇洒,也非常成功。项羽不懂得这个道理。自恃天下英雄第一,什么都自己来,反倒吃力不讨好,变成光棍一条。”

刘鼎似乎觉得艾飞雨意有所指,却又不知道是什么,迟疑片刻才说道:“我有什么需要改正地吗”

艾飞雨果然毫不避讳的说道:“大人需要改正的地方很多。”

刘鼎努力端正心态,平静的说道:“请讲。”

艾飞雨淡然自若的说道:“大人可否想过,自己麾下有哪些杰出的人才受到的待遇是不公平地”

刘鼎努力想了想,沉吟着说道:“没有了吧”

艾飞雨“目视”刘鼎,毫不客气的说道:“崔碣、王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