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6(1 / 2)

汉鼎 南海十四郎 2380 字 2023-10-17

承颜,皆是刺史乃至三公之才,请问大人将他们放在了什么地方”

刘鼎苦笑着说道:“我知道他们可以担任刺史,可是我目前只有舒州地区,只有一个刺史的职务,哪里有地方安排他们担任刺史就算我将佴泰撤换掉,他们两个也只有一个可以担任刺史啊”

艾飞雨冷冷一笑,森然说道:“寿州可有刺史光州可有刺史颖州可有刺史”

刘鼎微微一怔,随即恍然大悟。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谁说自己只有舒州地区,谁说自己只能任命一个刺史

朝廷的诏令说得明明白白的,舒州、寿州、光州和颖州,都是鹰扬军节度使的辖地,虽然说寿州、光州、颖州还没有收复,还控制在淮西军地手中,可是朝廷已经明令将这三个州划归鹰扬军节度使管辖范围,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自己任命这些地区地官员,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崔碣、王承颜两人,死忠于朝廷,总是要将舒州的财税往外送,自己不得不采取釜底抽薪的策略,将他们调到了镇海地区,暂时委屈委屈他们。事实上,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任命他们为这些地方的刺史,这些地方都控制在淮西军的手中,想要收复这些地方,就必须集中舒州的全部力量,换句话来说,崔碣和王承颜两人,必须无条件的支持鹰扬军地各种军事行动,否则自己就可以用朝廷地诏令光明正大的要求他们配合,到那个时候,他们哪里还顾得上朝廷

什么叫做阳谋这就是阳谋

阴谋是见不得人地,阳谋却可以光明正大的公示出来,而且还人人叫好。

刘鼎心悦诚服的说道:“飞雨,你应该早日提醒我的。”

艾飞雨淡然说道:“现在亦未晚矣。”

刘鼎用力的点点头,果断的说道:“回到舒州,我立刻发布命令,任命崔碣为颖州刺史,王承颜为寿州刺史。”

艾飞雨微微一笑,漫不经意的说道:“大人似乎还漏了一个人。”

刘鼎微微思索片刻,好奇的说道:“还漏了谁”

艾飞雨轻轻地说道:“张曦均。”

刘鼎愕然说道:“他不是我的人。”

艾飞雨含笑说道:“大人此言差矣什么叫做他不是我的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人既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就应该敞开胸怀,广泛招揽天下英才,为己所用。如当初太宗皇帝所言,天下豪杰,皆入我磬中矣。大人应该作出高姿态。派人到镇海去请张曦均出任光州刺史,以飞雨的估计,张曦均断然不肯接受,但是大人决不可放弃,一定要继续派人相请,言辞恳切。礼轻情重,以诚相待。张曦均是否愿意出任光州刺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人要让天下人都看到,大人是如此地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只要此事传出,还不愁江东俊彦滚滚而来”刘鼎鼓掌说道:“要不然,我去学刘玄德,三顾茅庐相请”

艾飞雨含笑说道:“这个不必。张曦均并不是什么杰出才俊,最多算是平庸之辈,若他真的做了光州刺史。恐怕难以驾驽当地复杂的局势,尸位素餐。反而不美。张曦均此人素有自知之明,大人再三派人相请,他可能会答应出任营田副使或司马参军之类的职务,此乃他的专长,只要他答应为鹰扬军效力,则歙州张家一等才俊,都全部纳入大人的磬中矣。既然有张家为榜样,想必江东四大家,朱张顾陆。都会派人和大人接洽地。到时候大人只要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态,热诚相待。天下俊彦自会暗自思量,最终源源不断而来。”

刘鼎含笑说道:“此计甚妙只是,光州刺史飞雨是否有合适的人选”

艾飞雨谨慎的说道:“此乃大人决策,飞雨所提不过是建议而已,还需大人再三思量。以飞雨的观察,大人不妨让卢观影尝试尝试,卢观影头脑灵活,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又有年轻人的闯劲,要比张曦均更好。光州位置重要,处于淮西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形势复杂,刺史必须能够杀出一条血路来。而且,大人提拔卢观影,也是刺激鹰扬军内部地青年俊彦,希望他们尽快的成长起来,这对于鹰扬军长久保持活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刘鼎毅然说道:“一切当如飞雨所言”

艾飞雨感慨的说道:“大人不学西楚霸王,飞雨放心矣。项羽不知人,也不自知。不知道哪里是自己所长,哪些是自己所短,当然也不肯认错。直到最后兵败垓下,自刎乌江,还说是天要亡他,他自己什么错都没有,真是死不认错。大人深知自己不懂内政,所以极少插手,放手让佴泰和诸葛斌自行决策,又大胆使用崔碣和王承颜,显然要比项羽高明。刘邦也犯错误,而且犯判断错误和战略错误,但他肯认错,也肯改。大人在溧水城战斗以后,能够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也让飞雨感觉欣慰。天下没有不犯错的人,也没有不打败仗地将军,卫青、霍去病都是在不断的胜败胜败中成长起来地,鹰扬军也不外如是。大汉建立以后不久,刘邦对形势和军情作出错误判断,实则中匈奴诱兵之计,不听娄敬的极力劝阻,亲自带兵挺进,深入敌方腹地,结果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幸亏用陈平密计,买通匈奴内部一个关键人物的夫人,才得脱离危险。刘邦班师回到广武,立即释放关押在那里的娄敬,向他赔礼道歉,承认错误,并封娄敬两千户,升关内侯。”

“这样的度量,项羽是没有的,项羽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看来,刘邦确实是英雄。他的公开认错,便正是他英雄气度的表现。飞雨熟读史书,发觉没有几个帝王将相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们只要一跃而起,成为王侯将相,就立即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是天才、全才,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发表高见、作出指示,而且句句是真理,事始正确。如果他那愚蠢地见解被部属批驳,就会火冒三丈,或者怀恨在心。如果他地判断错误和决策错误居然被实践和事实所证明,那个提意见的人就会更加倒霉。大人熟习地官渡之战中,袁绍不听田丰之劝而败北。为了挽回面子,掩饰错误,竟然杀了田丰。总之,他们只会用新错误去掩盖旧地错误,而决不会认错,更不会公开认错。这绝对是致命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