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和大舅一家开车到了二舅家。
当天下午小姨从内蒙古也赶了回来,二姨一家子也来了,大家热热闹闹商量明天的事,因为三周年祭日是最后一个节令,舅舅他们准定大办事。
事实上,农村所谓大办事,一般来说除了亲戚和朋友,整个村子无论有无血缘关系,每家都会派人到场吃席,当然礼钱也不会少的,这些年大家有点事,都喜欢办事收礼,也是一笔不少的支出,这些年舅舅他们也没少到处随礼,自然想把钱收回一些,也显得风光些
既然招待客人,准备要准备食材,买菜,置办纸活、贡品。
这些二舅他们早已安排好了,因为在二舅家办事,食材等费用准定他家出了,当然礼钱也归他家,大家谁也没有和二舅争,接下来只剩下研究安排亲戚来了后住的地方等等,
转眼又过了一天,终于到了外公祭日,一大早我们便去给外公上坟。
上坟准定都是直系亲属,选择早上主要是因为辽宁这边对祭祀烧纸比较限制,怕引起火灾,免得有人干涉,在祭祀程序上我们尽量把烧纸活的时间提前,大家把墓地周围收拾干净,防止烧纸活时发生意外。
在摆置纸活的时候,是有讲究的,基本按阳间的实用模式摆放,楼和金银库都须装上烧纸及元宝、锞子等冥资,给守库的曹官、阴司每人身上挂上一串金银纸锞,半个烧饼,表示向他们发了钱粮。开出封条在金库银库门上加封,两条俱书“某年某月某日封”字样,通关文碟,贴在楼的下层门前,烧纸每人有份,自己花自己的钱,但是放到一起烧。
接下来就是上贡品,上香五杯酒,五样菜,五碗饭,三样水果,馒头是特制的大馒头,儿女每人准备十个,最后放鞭炮,主要是告诉老人:儿女和子孙们给他烧三周年来啦
上坟一切很顺利,回来时已经上午十点多了,大家开始坐席。
等亲朋好友吃差不多了,村里除了帮忙的,随礼的人也开始三五成群来了,上完礼账便坐在院子里,等着吃饭。
由于我在外公家长大,自然大伙都认识我,知道我开车回来,自是一番夸奖,说我有出息了,顺便感叹外公没福气,这么早就过世了,儿女和外孙都长大了,现在享不到后辈的福了。
就这样热热闹闹大半天过去了,下午两三点连大部分亲戚也都走了。
因为二姨家养了几头牛,准定要喂养,家里也不能没有人,于是吃完饭也骑着摩托走了,二姨却留了下来,见家里没有外人了,于是我把买来的首饰给了二舅妈,还有二姨和小姨,大舅妈那套提前给了,顿时让人喜开颜笑,至于给舅舅他们的烟和酒,我准定要去二姨家一趟再带去,好在小姨夫他们是开车回来的,让自己带走好了。
其实我给表弟表妹他们也带了不少礼物,大家自然很是高兴。
由于小姨和小姨夫都是上班请假回来的,第二天他们便又走了,大舅的饭店无法耽搁,也敢回县城,我便开车和二姨去了她家里,以前上学时寒暑假,我都会去二姨家,自然是轻车熟路。
在二姨家住了一宿,我又回到二舅家,然后便去了我和外公所住的老院子。
尽管这处院子已经归了二舅,但也很久没住人了,只是办事时二舅家住不下,我和几个亲戚住了一宿,屋里还算打扫得干净,院子里全是荒草,看了让人很是难受,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于是我便默默拔草,二舅家表弟和表妹看到了,也懂事地和我一起干起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