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不遭灾才怪
进入寺中,古老沧桑的感觉扑面而来,石皮都掉了一层的石狮子,显示着雷音寺的悠久历史。
但再往前,穿过迂回长廊,眼前的场景已经再无一丝佛韵,全都是新建的殿宇,弄个大案桌,上边摆个佛像,这就是天王殿,简陋的不得了。
还有大雄宝殿,供奉着三世佛,这三位佛祖相小得可怜,一点没有佛家的恢宏大气。
大殿最中间的位置,不放蒲团给香客跪拜时使用,而是摆着大箱子,贴着横幅“随喜功德”,摆明了就是要钱来的嘛
只是看了这两个地方,戴武就变得兴致缺缺,屡屡遭灾还不醒悟,雷音寺这个名字有那么好用么
发动思维,方圆千米之内事无巨细什么都知道,戴武立马就感应到一座禅堂中,有个老和尚在打坐。
这老和尚身体端庄,坐得笔直,打坐功夫很牛,就像站桩到一定程度,体内产生一种向上的引力,好似有无形绳索把你的身体向上牵引,自发的把身体拉直,调正,把脊柱拉直。
现代好多人的脊柱都是弯曲的,喜欢侧着身子睡觉,心脏在左边,压着不舒服,所以就侧在右边睡,这样比较容易入睡。
但时间久了,你的脊柱就弯了,平常人没什么影响,顶多就是身高矮了那么一点,走路显驼背。
但要是习武的人脊柱歪着,那绝对完蛋了,发力离不开脊柱,打猛了,自己就把自己搞坏,越打越歪,甚至出现驼背,畸形,脊髓纵裂,人就会瘫痪。
戴武身材矮小,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个,他的脊柱在习武之前也是弯的,后来站桩都不顶用,拉不正,直到突破化境,脱胎换骨,身体如标杆,这才校正好,身高直接长了十厘米。
习武之初,杨凡生让他站桩三年,都不教打法,也有这个原因,不敢教啊,不把脊柱拉正,把人搞坏了怎么办
一步迈出,来到禅堂之中,房间里没有人,戴武看着眼前这个仙风道骨,神态安详的老和尚。
人虽然在这里,但却显得空洞,入定了,定到出不来,成了空壳子
戴武发动神意,意识直接从老和尚的脑顶探入体内。
人家这个身体十分干净,全身无垢,肚子里没东西,肠胃无屎,细菌都很少,是真正的清净之体,气住脉停,血液基本不流通,全靠脑顶吸收能量,补充自身。
这也就是在山里,如果把这老和尚扔到城市之中,保管他几天就肉身枯竭
戴武一番探究,他算是看出来了,这老和尚修为高绝,降龙伏虎极限的人物,想成就圣贤,却死在了打开九窍玲珑,凝聚元神这一关。
九窍是强行打开了,但也把自己吓死了
心脏“啪”一声巨响,炸开了,给你劈成九瓣,让你感觉粉身碎骨,这就算练成了九窍玲珑,但与此同时,你得守住心神,不被吓死
你得质变啊,得成就元神啊,你的魂魄不能离体啊,意识不能散啊。
人或者,就是活一个意识,思想主导一切,就算你没死,身体好好的,但你要是心存死志,认为自己死了。
“哎呀,我活着没意思,我要死,一了百了”。
你时常有这种想法,那你就真死了,神衰思退,意识会散开,身体无碍,但是哪天闭上眼,保不准就会一睡不起。
这老和尚就属于这种,没有“侣”照应他,强行冲击圣贤境界,想打开九窍,成就元神,九窍开了,结果自己把自己吓死了,意识消散的那一刻,没人呼唤他,留了一具肉身在这里坐着,坐了八十年,肉身不腐。
戴武还以为这是肉身成圣的高人呢,结果一看之下,大失所望,九窍玲珑都成就了,意识却走了,当真可惜呀
为什么修圣贤,一定要断“我见”,就是让他不要怕自己,不要怕死,把畏惧死亡的心思压下去一些,把“我”这个念头丢掉,我都没了,哪还有死不死的说法
一步有一步的境界,修行也是搞套路,缺一不可。
这老和尚算是修野路子的,没传承,没照应,能修到这种程度也算了不起,就凭坐在这里八十年不腐,肉身还有生机,就够名传千古了。
戴武转念一想,也就看开了。
世上哪有那么多高人,不可能每一次访道都有收获,你已经站在了世俗的顶端,万万人之上,超凡脱俗,不是谁都能给你启发,让你见识到不一样的东西,让你的见知有长进,没那么容易
这一路的朝圣,戴武获益匪浅,神通见识了不少,法门学会了很多,知识上获得的开悟,让他眼界大增。
而这天台山,是第一个让他觉得毫无所获的地方。
见识了末法时代,佛道文化的凋零。
像这样的地方,全国各地数不胜数,吹牛吹得很好,有种种奇景,不去觉得可惜,去了就觉大失所望,被骗了
不过总算是来过,见识过,游览名山大川是他的理想,来过就好了,以后可以吹牛嘛。
“你去过天台山,哎呀,我也去过你去过峨眉山,我还是去过”
心里这么想着,戴武摇了摇头,走出禅堂,顺着山路,漫步走下天台山。
第二百八十四章修道大教青城山
下了天台山,戴武三步一叩,继续自己的朝圣之旅。
他将要去蜀川的最后一个目的地,修道大教青城山
想了解道家的东西,青城山和终南山是必须去的地方,因为这两个地方道家文化最兴盛,而且传承悠久,一直没有断绝过,道家最核心的东西,应该是保存完整的。
而且青城山有洞天福地,十大洞天中的第五洞,号曰“宝仙九室之天”,在青城县青城山洞,周回二千里,属青城丈人治之。
这青城丈人可是老牛x了,原名叫宁封子,道号龙跷真人,是古代仙人,他师傅是古仙赤松子,这赤松子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仙人,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万世基业的中华帝师
上古时期黄帝蚩尤大战,宁封子送给黄帝一本,让黄帝得以御云龙以游八极,得了大神通,他当了黄帝的老师,后来打胜了,宁封子就在青城山归隐,被黄帝封为青城丈人,丈人在古代是严庄尊重的人。
其实青城山在古代不这么叫,人家叫“清城山”,是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住的地方“清城”。
后来到了唐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经常和道家在山上发生地盘之争,官司打到了皇帝那儿,正好轮到唐玄宗执政,他是信道家的,就亲自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
但诏书却把“清城”写成了“青城”,下面没人敢说唐玄宗不对呀,皇帝写成什么,就什么,没人敢反驳,结果传到了青城山,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好嘛,直接就改成了“青城山”。
这是有证据的,不是瞎讲,青城山上至今还保留有唐代的碑文和诏书。
其他地方,不管哪里的名山大川寺庙道观,只要天下动乱,就要遭劫,都要被破坏一番,但青城山的建筑却始终完好,即使明朝末年,战乱不断,皇帝经常换,这里也只是有道士逃逸,没人敢打上山。
想到这些,戴武心里已经有了底,十大洞天有修得三果阿那含极限的不死老怪物,难不成就是这位青城丈人的后人
戴武暗自臆想了一番,随后就放宽心,多想无益。
经过十来天的跪拜,艰难的路程,一路泥泞不堪,戴武每天都在泥堆里滚来滚去,却坚持跪拜。
这时候的蜀地已经到了梅雨季节,每天都是阴云密布,不见阳光,大雨一下就是好多天,应了那句民谣: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