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3(1 / 2)

“原始部落”

方宏指着一个土堆:“烧炭的土窑,先把木柴堆成锥形,然后糊上稀泥,漏出顶端,然后在下面挖几个小孔,从上面点火,借用空气的流动,让火一直烧到最下面,然后封住顶封住下面的气孔,闷五个小时,将木柴烧成木炭,这种土窑烧炭的技术,在我国是六千年前的事情。”

“看这个,简易土堆上一个小土窑,烧陶,一次报废,在我国是五千年前的技术。”

“看看他们的武器,看看他们的装扮,看看他们的一切,都停留在新石器时代。”

而我国,最初的铜器冶炼,始于六千年前。

“他们已经有了烧炭技术,已经有了完备的制造精美陶器的技术,但是他们就是没发展出烤瓷技术,也没发展出冶炼金属的技术,从科技的脚步,他们停留在我们的五千年前。”

“天文学上他们的确比我们先进,他们的历法一共有两种,两种历法重叠周期是五十二年,是一个轮回,两种历法互相印证推断,他们是世界上推算现代日食最准的民族,然而这算不上科学。”

很简单,和中华古代一样,只有匠人,没有科学家,只有技术,没有科技。

如果中华古代的人没有门户之见,将各种技术写在书籍上,那么科学在我国早就诞生几千年了,可惜就是没有。

玛雅也一样,这个松散的城邦帝国直到崩溃为止,也没有走出从原始社会踏入农耕文明的一步,更不要说别的了。

“我们来的路上,看到的金字塔,看到的夜太阳宫。十五世纪,这个小城邦的国王,屠杀了将近三十万奴隶用来祭祀太阳。仅仅就是金字塔下,就有两万七千尸骸,你没办法说服我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种族而不是个原始部族。”

有些事情,不需要证据就能证明,比如亚欧非大陆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全世界非常同步的发生了很多事情,虽然全世界看起来毫无联系。

说点远的,封狼居胥,匈奴败退,然后匈奴挤压了蛮族的生活空间,蛮族灭了罗马。

说点进的,全世界同时进入了银本位时代,全世界几乎同时进入了金本位时代。

十六世纪天花肆虐全球,欧洲和中华同时发明了接种防疫的方法。

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世界联系的很紧密,只是大家没有想过。

然而玛雅不同,玛雅这个社会很病态。

首先南美的生态圈就有问题,南美没有蜜蜂,没有蚯蚓,农作物无法蜜蜂授粉,土地耕种后不会被蚯蚓施翻一遍。

如果南美有蚯蚓,那么玛雅帝国也不会崩溃,也不会因为刀耕火种导致土地贫瘠。

随着美洲和欧洲的贸易,蚯蚓跟着压舱的泥土到了美洲。蚯蚓的到来,让美洲的土地几乎被重新翻了一遍,肥沃程度猛增,要不然美洲因为人口压力已经末日了。

比如这个陆地没有大型牲畜,最大的就是原驼。这导致美洲没有车轮子,虽然科学家极度想要证明玛雅有车轮。

但是并没有实物,你不能说一个壁画中的圆圈就是车轮子,也许那是冬瓜的横切面呢

玛雅政治制度停留在封建制度。

我国从西汉七国之乱后,分封制已经土崩瓦解,所以我国古代的制度不是封建制,而是中央帝国制。

从民主前进的角度讲,首先是原始社会城邦,然后是奴隶王国长老院共和,然后是封建帝国,最后进入现代民主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玛雅停留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过渡时期,奴隶城邦。

这个民族除了雕工一流,天文学一流之外,他们处于原始信仰之中,用的是原始的社会制度,没有民主可言,更可怕的是,他们把雕刻和天文学还给忘了。

看到他们,基本上等于看到了河姆渡人,看到了龙山文明。

他们也就比马赛人发达点,还比不上北美原住民。

好歹北美原住民都学会当包租公开赌场了。

一幅幅简陋的壁画,记载着过去。

一个个火坑证明着他们的生活习惯。

穴居且独居。

如果不是现代国家建立在这片土地上,玛雅人会朝着尼安德特人的方向开历史倒车。

不过他们有一点做的非常好,那就是培育植物。

从土豆,到辣椒。

虽然也很原始,但相比于世界其他各地,他们对于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

仅仅就是土豆和玉米,就刺激了整个世界的人口大爆炸。

方宏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辣椒”

“嗯,辣椒。”

“你们有自己的田地吗”

对方犹豫了片刻:“有。”

他甚至都不愿意告诉方宏自己的名字,对于这种事情犹豫也是正常的。

“能带我去看看吗”

“可以。”

路上,方宏才了解了一些内容。

一方面,玛雅人认为继续耕种要遭报应,也许是十世纪到十五世纪动乱的遗留思维,也许是谨记组训。

另一方面,部分玛雅人变成了现代文明中的普通农户,甚至于有些聪明的玛雅人接受了高等教育。

方宏看到的是一个民族的苦苦挣扎。

一方面坚守传统,一方面是谋求改变。

五百年来地球上的每一个民族都在遭遇这样的选择。

现在轮到佐埃人,玛雅人做出选择了。

而且,他们已经在做出选择了。

“我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有人懂得如何雕刻吗”

语言的事情就不用问了,各地方言不同,没办法理解玛雅文字中的拟音部分,大量书籍被葡萄牙传教士焚烧,毁坏了一个文明的过去。

“懂一些。”

“为什么不雕刻”

“没必要。”

方宏很疑惑:“为什么没必要,难道学会的技能不用传承吗你们的雕刻在几百年后还会是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