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1(1 / 2)

她拉着范进到一边,献宝似地把手一举,将一叠文稿递过去,“姐夫,你看这个我这几天刚写的。”

范进看了看,“六妹的文墨越发长进了,但是你这路数偏了,不要总是小姑娘被个坏男人欺负了,然后坏男人幡然醒悟,又去找她。坏男人永远就都是坏男人,不会因为欺负了一个小姑娘,就改恶行善,对她一心一意的。他只会吃干抹净,把小姑娘啃得连骨头都不剩,知道么”

徐六笑道:“我知道啊,姐夫教过我很多,就是不想我被男人骗么。可是这种文章姐妹们喜欢,我就写了,反正大家高兴的。再说也不一定男人都那么坏,像是姐夫,宋国富送的那对姐妹,不就是送去学戏了,也没有吃干抹净。对于小姑娘来说,只要她觉得那男人对她好就够了,至于他有多坏,其实也不是都在乎。像我爹,在外面其实有好几个女人,和家里的丫鬟也有瓜葛,我娘都不在意。娘说过,只要不争名位,都随他去。我大嫂也是,明知道我大哥在外面有女人还有男人,也知装什么都不知道。我娘教过我,对男人不能管的太严,该糊涂就得糊涂。如果管的太严,男人就要跑了。”

“敢有姐夫在,谁敢跑我打断他的腿这么冷的天,六妹不在家怎么跑来衙门”

“我穿得厚,不怕冷。在家好没意思,再说年底下衙门太忙,我要来帮忙的。对了,头两天扬州有个姓宋的商人,送来一张整虎皮。我趁着爹不注意偷了出来,给姐夫来当毯子裹。姐夫,扬州也有老虎”

“扬州啊当然有老虎了,不但有而且格外凶恶。别的老虎一次只吃一个人,这虎一口下去,可是要吞百十人,连我想要救的人都被它吞了,你说厉害不厉害”

“啊还有这么凶的虎啊”徐六吐吐舌头,过了片刻,又道:“那姐夫几时带我去扬州,打死那头大虫”

“那大虫很凶的,我也不敢说一定打的死它。”

“再凶的大虫也肯定不是姐夫对手,到时候一定打的死。”徐六目光里满是崇拜,同为名门千金,与张舜卿的风采却全然不同。徐六的小脸在寒风中通红,离范进距离更接近一些,可怜巴巴地哀求道:“姐夫这个年我在你衙门里过好不好在家里好没意思,我想在衙门里,人多热闹些。”

正文卷2017年终总结

2017年其实可以说的事情很多,比如完结了一本书,开了一本书,认识了很多朋友,但是于我个人而言,最大的变化,却非如此。正如之前更新从两更变成一更所说的那样,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整个生活状态的改变。

从读者变为写手的我,原本过着一种混吃等死的生活,工资收入虽然有限,但是工作胜在稳定,虽然不是衙门吃饭,但也是四平八稳,不生风波。写书的收入不多,但是有胜于无,于是就这么将就着,本以为终自己一生就是这个状态,没想到的是命运之神会在这个时候给了我一个改变自己的机会。

离开自己从小生长的城市,安逸的环境,到一个全新的氛围中,做一份自己没做过的工作。对于一个已经不再年轻的人来说,是否是一个好选择,其实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但是得到这个机会之后,我几乎是第一时间选择了同意,因为这个机会于我而言,有着远超于生活的意义。

从看网文开始,一些被视为神话的名字,有机会变成现实,可以近距离接触,就为了这个梦想,我就认为值得搏一次。所以差不多是在同事惊讶的目光中,用一张a4纸砸毁了半个铁饭碗,踏上火车,来到陌生的城市。

很幸运的是,这次换地图对我而言是非常幸运的事,新的工作环境以及机遇对我而言,都事在原来城市所无法得到的。从最基础的物质层面而言,生活质量会有很大提高,至于精神层面,过去是把工作当工作,现在是把工作当享受,这足以说明一切。

说回自己的书,由于工作的关系,一旦忙碌起来,不一定能保证更新,但是我会努力保证一更。其实这段时间更新,背后的代价就是经常晚上11点睡,早晨5点半起,抽出时间来码字,所以两更暂时难以恢复。所以我不能许诺明年一定会恢复两更,只能说尽量争取。另外,由于收入有了提高,码字收入不再是生活的重要来源,我在明年想要写一部多半很难赚钱,但是我自己很想写的书。以193x1945的天津为背景,描写一个小人物的浮生记。从调性上,就是一幅民国风情画,不会有穿越,也不会有改天换地改变历史等等,只是想要用我的笔,把那个时代的天津展现给大家看。毕竟现在提起民国,那个时间段人们只能想起上海滩,三大亨,而甚少有人想到天津卫,袁、刘、二人以及五大道。这次的想法,就是想要介绍一个北中国给读者看,目前正在看书加准备阶段。

这种书注定不讨喜,没什么钱途,但是是我真的想用心做的非商业文,所以已经做好不能签约的准备。只是希望有喜欢这种风格的朋友,到时候赏光。如果不喜欢,也不强求,求同存异,各求开心就好。

最后,祝各位读者2018快乐、幸福、平安、健康。

正文卷第四百七十七章春景中

于沈三这种在扬州住过的人来说,上元县的春节再怎么热闹其实也有限,毕竟是见过盐商富贵的主,那些大盐商每天无事就是想着怎么花钱,到了年关自然更是挥金如土,其富贵热闹比之帝王之家仍有过之,更别说是区区一个县衙门。

可是等到新春临近,上元县衙门的情景,却让沈三的眼睛有些不够用。作为一个新进来的书办,其心里已经做好被“立规矩”的准备。固然书办吏员不是衙役那帮粗坯,但是文人整起人的手段比之衙役不知高明多少,注定有苦头。

gu903();直到真的上手入门,沈三发现这里的吏员书办人品未必比别处好,自己担心的事倒不会发生,一来有互相检校这个制度在,谁也不知道谁是检校人员,生怕留下把柄被检举丢饭碗,不敢乱来;二来也没必要,人少活多,能有新人进来分担工作最好不过,把新人挤兑走,大家都要加担子,这就不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