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9(1 / 2)

涉的地步。”

万历大喜道:“范卿的话说到朕心里去了,一直以来朕就觉得有些事做了也无妨,却偏生被人管着,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好生无趣。”

“群臣有群臣的想法,太后有太后的想法,对陛下而言,有人关心其实也是一件好事。臣少年时在家里也是被高堂管着,这次离了家,初时觉得欢喜,可如今却又有些怀念起老母的家法滋味。”

两人的谈话从一开始就像朋友多过像君臣,毕竟万历心中对范进还是当成偶像崇拜,而范进则从来没想过当什么直言敢谏的清流名臣,也就刻意迎合着万历去说。当然,这不是说他就能带着万历随便折腾,宫里有太后有冯保,宫外有张居正。他们这些人代表的就是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力量:秩序。

皇权依靠绝对秩序而存在,维护秩序就是维护皇帝的权力。如果皇帝带头离经叛道胡乱折腾,实际损害最大的,就是自己地位权柄的根基所在。如果有大臣试图带着皇帝胡乱折腾,传输些诸如虚君实相一类的奇怪思想,甚至不用皇帝自己动手,就是这些维护秩序的人,就会出手把这个有可能带坏皇帝的家伙从世上抹去。

眼下小皇帝还没亲政,再怎么讨他欢喜,也不会有特别直观的好处。如果让李太后这个小姨子认为在自己是在带坏他儿子,一准没好下场。是以范进并没敢把桌游一类的玩意现在就拿出来讨好皇帝,而是借着聊天的当口,为皇帝讲着尊奉秩序对于皇权的好处所在。

只是这种道理,一般大臣不会给皇帝讲,或者说讲了皇帝也未必肯听。范进以秩序入手,为万历做着讲解,比起方才张四维授课来,他讲的东西比较浅显,属于术而不是道,但是对万历来说却显然比人生的道理,明君的思想三观更为入耳。

他点头道:“这么说来,张先生与母后他们的话就很有道理了,可是他们为什么不把这些话说与朕听除了范卿,还没有其他人对朕说过这些。”

“臣以为,张先生他们是在循序渐进,等到陛下年纪到了,或书读的差不多,自然就会讲。”

“那范卿以为,朕书读的如何”

“陛下真龙下凡,区区文章算得了什么这天下写文章的人,都是陛下您的臣子,只有大家担心自己文章不好,而没有万岁安心书读的不好的道理。万岁只要管住这些善文章之人,包括臣在内就够了,而不需要和他们比什么文才。”

“可若是文章读的少,便是奏章也看不懂的。”

“陛下何等聪明,不用担心奏章。最多是有些奏章用典晦涩,或是事涉隐秘,非陛下所熟知的范畴,这也没什么。只要有亲信忠臣代为讲解,略一分说便彻底明了。”

“范爱卿说的是,治国需忠良,尤其是范卿这样的忠良,朕定要大用。范卿,你记住,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对朕说实话。”

“臣不敢欺君。”

“不必这么紧张,朕只是说你我君臣相处时,有心里话直管说出来,不用在意君臣之分。哪怕是骂朕一顿,也不是不行。”万历说到这里,又向四处看看,虽然有太监宫女远远伺候,但终究不敢靠前,他这才压低声音道:“范卿,你画那十三妹是凭空想象,还是世间真有这等女子前些时有人给朕送了一幅美人图,据说画的是东南侠伎薛五,可是那模样看着实在是和范卿你送的不能比啊。”

范进连忙笑道:“薛五绰号薛五麻子,模样不问可知。这等女子么,臣在赶考路上确实见过,只是惊鸿一瞥不见踪迹,若是有机会寻访出来,定要将她送入宫中。”

万历眼前一亮,“范爱卿果然深知朕心,是个忠良。这事你好生去办,若真能找到这样绝色的佳丽,朕不会亏待你的。”

“陛下,世上女子也不一定非要是画中那般绝色,毕竟那等人少见的很。其实美人总是有的,关键是要靠眼睛去发掘,这也是一门学问”

正文卷第三百四十六章既做师娘又做鬼上

范进出宫时,天已经过了午,万历特意赏了两道点心下来给范进充饥。直到范进离开,他心里还是觉得痒痒的,无数的话题闷在心里没来得及问,人便走了,让他不由对明日的会面充满期待。

一直以来,居于深宫的万历是没有朋友的。宫中太监没资格成为他的朋友,加上他凉薄本性,即便是从小伺候他长大的宦官,在他眼里也不过是奴仆。主仆之分一定,自然就没可能成为朋友。

至于自己的同胞手足,万历从心里恨他分走了母亲对自己的宠爱,更恨其身体健康,而自己却身染疾病,对其没有什么好脸色,自然也就谈不到亲近。虽然有陈太后这么个母亲一般亲近的人在,但是朋友终究是没有的。

范进的画工和故事令他痴迷,交谈之时,更觉得其是个难得妙人。像自己一提女子,他就能给自己讲一堆美人经出来。从上古美人讲起,再讲到沿途所见市井美人,让万历的心里发痒周身血液沸腾,如果不是顾忌母亲的权威,真想再拉个宫女来试一试那等事。

他很清楚,在皇宫里自己如果找人谈女人,最后肯定被报到母亲那里,然后自己倒霉。大臣也会认为自己这样的行为是荒唐,是不务正业,只有范进肯陪自己聊女人,还会和自己讲那么多东西范卿果然是朕的知心人。万历如是想着,心里对范进好感更增加不少,只觉得点二甲传胪太过委屈,如果当初硬把他点成探花,显然人在翰林院里,随叫随到更是方便。

于李太后面前,他只将范进前半截的话说出来,聊女人那些自然掠过不提。李太后倒也觉得范进果然是个忠臣,也是个聪明人。能借着与皇帝闲聊的当子规劝君王,于见识和谋略都让太后很是认同,再加上李彩莲的关系,便也不打算阻止皇帝与范进做朋友。只是提醒着皇帝,于范进的封赏不宜过早,最终还是要等张先生来拿主意。

而在郑家院落里,郑婵一天时间已经整治了一大桌酒席,作为迎接范进的礼物。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百姓来说,皇帝便是神仙。能够进宫陪皇帝读书,与成仙得道没有什么区别。郑承宪郑国泰父子都觉得面上有光,自己的家里住过一个可以面圣的读书人,便是几辈子修来的造化,足以在街坊面前吹嘘几十年。连带着郑婵给范进做丫鬟的事,也就不再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