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iquxsw.cc,明末传奇 !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以低的可怜的俸禄来应对满朝官吏,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崇祯年间,将官吏的俸禄压得如此之低,这与朱元璋的出身是有着极大关系的,朱元璋生活的元朝,贪官污吏横行,老百姓遭受到了极大的痛楚,加之亲人不断的死亡,让朱元璋痛恨官府,就算是掌控天下之后,深入骨子里的认识也不可能完全改变,朱元璋一面需要官吏做事情,一面压制官吏的俸禄,每每以老百姓的收入来比较官吏的生活,这种极端化的做法,为大明朝廷留下了极大的隐患,尽管朱元璋以残暴的手段来对付贪污的官吏,但还是没有办法真正的杜绝大部分的官吏贪污,因为这些官吏若是依靠俸禄来过日子,根本就无法维持。
郑勋睿是坚决反对这种做法的,当然作为穿越人士,他也知道几百年之后这方面的争论,还是很强烈的,各方有各方的观点,但有一点郑勋睿是坚持的,那就是若官吏与老百姓的收入一样了,过着一样的生活了,那就是对文化知识的极大讽刺,既然不读书也能够得到优厚的待遇,既然不用过多的付出也能够享受美好的生活,那还有谁读书,还有谁愿意做事情,社会岂不是要大幅度的倒退。
纵观世界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重视知识和科技的,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作为社会管理的精英,若是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证了,生活与老百姓都是一样了,那么掌握权力的官吏,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贪墨。为了让日子过的更好一些。
郑勋睿决定大幅度的提升官吏的俸禄,也有着很好的条件,几百年之后不具备的条件。那就是大明官吏的人数的确很少,特别是经历了大乱之后。以江宁县为例,有品阶的官员仅仅三人,分别是知县、县丞和主薄三人,典使不入流,不算是真正的官员,而上了铜版册的吏员总数也不过三十六人,加上巡捕房的捕头和捕快等等,总人数不过六十五人。
原来县衙的不少衙役。都是没有俸禄的,依靠县衙来维持他们的开销,这些衙役的人数就不好计算了,多的地方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少的地方寥寥几个而已。
郑勋睿在南方已经规范了衙门的人数,譬如说江宁县,作为南方的大县,其衙门里面的总人数也就是九十五人,包括了所有的人员。
这九十五人的俸禄。由朝廷直接负责,高低不等。
而南方有些很小的县,衙门总人数为三十五人到四十五人之间。
登基之后。户部就忙于清理各地官府的人选,按照郑勋睿的要求,对大明所有省府州县的人员进行了初步的规范,具体分为了两个档次,各省巡抚衙门人数大致差不多,为一百二十人,包括所有的官吏,提刑按察使司人数为四十人,府州县都是根据大小人口等等分为两个档次。第一档府衙官吏人员为四十至五十人,州衙为三十五至四十五人。县衙为六十五人到九十五人,第二档府衙官吏人员为二十至三十人。州衙为二十至二十五人,县衙为三十五至四十五人。
不管什么特殊的情况,都不准超过这个指标数目。
如此规范之后,经过统计,大明辖十三个省,其中包含北直隶,一百四十个府,一百八十三个州,一千一百三十八个县,需要朝廷承担俸禄的官吏总数大致为十万人左右。
这个数字让郑勋睿感觉到吃惊,这要是几百年之后,一个地区的吃皇粮的人就超过这个数字了,不过社会的精细化分工尚未全面铺开,官吏人数少也是必然的情况,否则老百姓根本无法承担了。
朝廷制定下来的俸禄,是按照品阶确定的,正一品每月俸禄折合白银六百两,从一品每月五百八十两,正二品每月五百五十两,从二品每月五百三十两,以此类推,从九品官员的俸禄为每月一百八十两白银。
严格说起来,大明朝廷的官员人数不多,多的是吏员,占据六成以上,接近七成。
吏员的俸禄才是最为关键的,按照郑勋睿当初确定的目标,司吏每月俸禄为一百两银子,典吏每月俸禄为八十两银子,书办每月俸禄为五十两白银。
从大明王朝的消费水平来说,这个俸禄算是相当高了。
如此计算下来,大明朝廷每年需要支付的官吏的俸禄,折合白银九千万两之巨。
这还没有算郑家军二十万人的开销。
如此朝廷肯定是吃不消的,尽管今后大发展之后能够承担,可目前情况之下无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