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留多久,由韦世康派出的人直接交杨勇带到营州刺史府,到了刺史府外面,杨勇不由皱了一下眉头,这个刺州府太过富丽堂皇,仅台阶就有半人高,门前的两个石狮张大着嘴,仿佛是在咆哮,更是威武不凡。
见杨勇一行人到来。刺史府朱红色的大门缓缓张开,直到杨勇和随众全部进入,大门才重新关闭,在大门关闭之后,营州刺史韦世康才穿着一身官衣,匆匆来到杨勇面前行礼:“下官参见大人。大人远来,下官未及到城门迎接,还请大人恕罪。”
韦世康三十出头,身材修长,双手沉稳有力,脸上并无一般下属看到上司的惶恐之色,从外表举止来看,他应当文武皆通,身上的官衣很旧,杨勇匆匆一瞥之间。还看到了补丁。
抬头看了看刺史府的奢华与韦世康身上补丁,若他不是韦孝宽的侄儿,杨勇恐怕会立斥他为伪君子,只是口中依然没有什么好气:“韦刺史不必多礼了,不让迎接是本官吩咐,难道你认为本官是不分青红皂白之人么”
韦世康不由有点愕然,自己前面的话纯属客套,不知怎么得罪了上官,他对杨勇突然会来到这个边塞之毫无思想准备。一上来就几乎遭到喝斥,更是摸不着头脑。见杨勇一直盯着自己的旧衣看,才若有所悟,微微一笑,并没有解释,只是作了一个请的手势:“大人,请进内院喝茶。”
刺史府占甚广,一路行来,到处是雕梁画栋,只是却显得颇为陈旧,好象很久也没有装饰过,里面的家具也许多是旧物,杨勇进了内院,见也是如此,才知道自己刚才可能冤枉了韦世康。
安排好杨勇的随众,又让人捧上点头茶果,韦世康才淡淡的道:“冢辛大人,这刺史府是高保宁留下来的,下官也只能厚颜入住。”
杨勇对韦世康的观感马上改观,除非韦世康想将这刺史府毁去,否则只能继续把这里当成刺史府,否则除了刺史,谁还能住,从他身穿旧衣可看到韦世康非奢侈之人,从容住进这样豪华的刺史府,又是一个不慕虚名之人。
杨勇进城后虽然颇为低调,还是引起了不少人注意,至少有四五拨人一直跟踪着杨勇等人行踪,直到杨勇进入剌史府才返回。
当天,营州城因为杨勇一行人的到来,至少发出了十匹快马出城,奔向北方的草原,这些人分属草原各个部落,对于营州城内的一举一动都会注意,虽然不知杨勇是何身份,但刺史府突然多出一百余精锐队伍,总是会引起警觉。
整个营州府足有五千兵马,虽然在营州各族的探子都向自己的头人汇报,但真正对这一条情报重视人却不是多,只有城中一名中年药材商人将这一情况汇报上去时,却得到了东家的格外重视。
在药材商人进入一座大宅院对着布帘汇报后,一个尖历的声音在布帘后面响起:“马上派人查清楚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和刺史府有什么关系”
中年药材商人很少听到主人用如此严厉的口气说话,虽然是十月的天气,额头上却是一层密密的细汗冒了出来:“是,小的马上就办。”
只是说完,中年商人却是迟迟没有离开,布帘后的声音重新响了起来:“怎么,有问题”
中年商人抹了一把冷汗:“主人,刺史府中并无我们的人员,不知从何查起,还请主人给一个提示。”
“蠢货,难道他们会永远呆在刺史府吗,即使真是如此,刺史府人员难道不用出府,不会想办法撬开他们的嘴”
“是,是,属下明白了。”中年商人连忙告辞而去。
等中年商人离去后,布帘后面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声:“这些家伙真是蠢材,用了三年时间还在刺史府打不进一个人员。”
另一个男声响了起来:“小妹,也不怪他们,这个刺史真是太难对付了,他府中所有的佣人都是从长安带过来的,根本不用外人,叫我们的人怎么打进去”
女声沉默了一下,才道:“也不知那些大臣们如何想的,尉迟迥反叛是多好的机会,偏偏就没有人敢出兵,现在好了,大周已将叛乱平定,我们就是想出兵也找不到机会。”
男声道:“尉迟迥也是一个老将,谁知道会败得如此之快,不过,机会总是有的,突厥人现在对大周很不满,只有突厥人与大周硬战上一场,无论谁赢谁输,都是我们机会。”
第六十八章跟踪
离营州数百里以外的一片草原,星星点点的分布着一营帐围着的中间,开垦着不少田,虽然现在已是十月里的庄稼大部分收割完毕,但从田间残留着的植物残根可以看到,这一片田间原先种着的是豆是有经验的老农远远一瞄,就知道种的正是萝卜。
在长城之外,只有高句丽人已经从中原学会了种植庄稼的技术,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若这片田是高句丽人所有,倒不值得大惊小怪,偏偏这里原先是契丹人的草场,在契丹人的土上看到农作物,未免会让人觉得惊奇,什么时候完全靠游牧和渔猎生活的契丹人也学种了。
现在还是清晨,整个草原一片宁静,各种牲畜也在围拦中还未醒来,远处一阵的的得得的马蹄声将草原的宁静打破,顿时刚才还宁静的草原变得一片沸腾,牛羊的叫,马群的嘶吼,响彻着整片草场。
高保宁从一个营帐里走了出来,他正值四十多岁的壮年,身材高大,胡子拉茬,头发也是凌乱不堪,这位昔日大齐位高权重的营州刺史已和草原上的野人并无两样。
他嘴里骂骂咧咧,若是在营州,如果有谁敢打扰自己睡觉,立马就可以推出去砍了,可是面对着这些牲畜,高保宁却是无可奈何,自己数千部下必须依靠这些牲畜养活,全杀了的话,自己的部下也就要散了。
高保宁刚刚退出营州时,有近二万部下,只是草原的艰苦不是任何人都能忍受得了。从进到草原,就陆续有人逃离,二年前,乘齐遗民起义之机,他借得契丹和高句丽各一万人马,与自己的部下组成三万大军,侵入营州、安州,最远到达幽州,可是最后还是被宇文神举率大军赶了出来。
那次失败对高保宁是致命的打击。部下再次星散,最终只剩下死忠于他二千余人,契丹人对他开始疏远,甚至有拿他向大周抵罪之意。
幸亏宇文神举被大周皇帝处死了,契丹人才断了这个念头,而高句丽对他的太度也是一落千丈,得知尉迟迥造反时,高保宁以为自己重新崛起的机会已经来到,马上重新向契丹和高句丽提出借兵。契丹人明确拒绝了他的请求,而高句丽人却是吐吐吞吞,以致错失良机,高句丽现在就是答应借兵也无用了。
刚才将整个草原宁静打破的骑手直奔高保宁的营帐,离高保宁十数米远时,骑手连忙勒住缰绳,跳下马快步走向高保宁身旁:“丞相大人,营州探子来报,二日前有一队百余人的精锐周骑进入刺史府。”
高保宁虽然做了高绍义朝庭的丞相,只是并没有带着人马投奔到高绍义名下。高保宁明白,突厥人只是把高绍义当成随时可以向大周撕咬几下的一条狗而已,既然是狗,当然也随时可以舍弃,待遇也不会太好,高保宁自然不会去自讨没趣。
gu903();“知道了。你下去吧。”听到信使消息,高保宁不以为然,一百人的精骑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反正现在已错过了再次侵入营州区的时机,不要说一百余人,就是一万人也无关紧要,难道数月前没有借兵,现在高句丽人或契丹人还敢借兵给他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