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熟知宫中旧历,又在那场闹剧中能够不畏强权,关键时刻能够为父皇的名誉着想,也能说出实话,因此一跃成为新皇的心腹了。于是他讲话,皇帝听进去了。
“宣荣恩公觐见”随着皇帝的旨意,贾敬刚回家没歇一个时辰,就又回到了宫里。
小太监给搬来了椅子,贾敬坐在皇帝下首一点点,除了当班的太监,御书房里就他们两个人。
皇帝又有些不好意思了,他问:“荣恩公可有法子让皇叔醒来说两句话他们正为世子之事吵个不停,朕也很难决断啊。”皇帝愁眉苦脸的叹了口气。
六皇子从来没受过帝王教育,不太明白皇帝是不用事事上心的,自然也不用事事都管。当然后面这条他用另外的方式做到了,比如他信任的人,不管请什么旨意,他都同意了。他刚成为皇帝,又是在这样一种状况下临危登基,因此太想做一个好皇帝了,所以六皇子当皇帝这一个月,真心累。
贾敬想了一想,略有隐瞒的给皇帝讲了他给老皇帝吃的药,当然没说这药的副作用,也没提老皇帝是因为这个死的。
“这药吃下去第一颗是最有效的,不过后来就要多吃越多了。”贾敬解释道,他想要给这延年益寿丹换个包装重新卖出去。
皇帝点头表示同意,原来太医给他看病的时候也是药越下越重。
“臣倒是可以给北静王一颗丹药,能让他起来交待好后事再走,只是这药有伤天和,得用大功德来换才是。先帝就是因为这个”所以才是这么个不体面的死法。
皇帝听明白了他的意思,重复道:“大功德”,难道是要给百姓施粥或者大赦天下减免赋税
见到皇帝已经按照他的思路想下去了,贾敬说:“臣想着可以让北静王捐出一部分家业,一来充实国库,二来由陛下出面,更显陛下以仁治国,皇恩浩荡。”
好话没人不爱听,尤其是“仁”这个字,更是说到了皇帝心里,他赞许着贾敬的主意,又赏了他不少东西。不过这北静王需要捐多少出来,他还得再想想。
贾敬见到皇帝主意已定,便又意味深长的加了一句,“陛下,你可以一个个的叫进来跟他们说。”
皇帝点头,也加了一句,“三五日就行,别像父皇那样”
于是贾敬又是满载而归,皇帝的内库现在主要是戴公公在管,最重要的是新帝还没清点过内库,于是那个闪烁的像珠宝展示台一般的玉如意被换给了荣恩公,还有诸多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宝。戴公公也是个明白人,他说:“咱们这位皇帝啊,酷爱书法绘画,这名家名作奴才就不拿给您顶好的了。”
贾敬回去没多久,皇帝就分别叫了北静王的三个儿子进来,说要定下世子之位也容易,不过要捐出五成家产。皇帝也许是跟贾敬学坏了,也许是突然开窍了,话也没说的很透彻,北静王的三个儿子都以为是皇帝要选自己当世子,以为这五成的家产嗯,直白点说是贿赂。
于是当天晚上回去,他们就暗地里将北静王府的家产列了个清单出来,因为这事大家都是相互瞒着,又都忙得不行,第二天家产清单交上去的时候谁也没发现。皇帝看着北静王的五成家产,大约也有小一百万两银子,很是开心。
今年事情多,先皇在的时候,先是大家一起被封了亲王,当然里面的重头戏是忠顺王,又给他赐府赐地,添派人手等等一系列就花了不下两百万两银子,下来又是皇帝殡天,又是几百万两出去,国库又空了小一半,今年刚刚过了一半,国库里去年收的税银就花掉多一半了。
皇帝想这银子收上来也是用之于民的,自然是大功德了,不过荣恩公能连丹药出来,想必也是付出许多。于是皇帝叫来戴公公仔细盘问一番,知道他每月都会去义诊,因此又赐了五万两白银给了贾敬,说给他买药材,不能让他亏了。
皇帝是想差了,他光想着当初贾敬给父皇炼丹从皇宫里拉出去的八箱药材,还有他自己已经收集好的虎骨犀牛角等物,也堆了满满几大箱。因此他觉得贾敬的丹药有效果,应该是因为浓缩了这许多药材的精华所致,所以皇帝认为贾敬去义诊也是旁边放着好几箱药材才行的,他哪里知道贾敬是用那些药材揽私活了呢。
北静王在醒来之后上了折子请封世子,最后的大赢家是他的小儿子。
今年还未及弱冠,单名一个溶字的新北静王上任后的第一件事,除了老北静王的葬礼,就是清点出了大约八十多万辆的财物拉进了皇宫。
皆大欢喜。
不过贾敬想反悔了,这丹药本来的作用就是回阳救逆,让人说话安安心心交待完后事再走的,而他给林如海的丹药可是一颗能延长三月寿命的,实在是太逆天了,而且他自己觉得他要的银子似乎多了点。
自从贾敬当上了一等公,每日闲着无事也上上朝做做算术题,他大概能从花费税收及其他官员的话里话外推测出大概每年的税收也就三五千万两,逢旱涝等天灾可能更少,他这一下就收下了国库三十分之一的收入,心中略有不安。
所以,现在反悔还来得及么
但是现在暂时还不用考虑这个,因为老皇帝的灵柩要出宫入陵墓了,这可是件大事。
、第44章四十四
先皇因为是死在位上的,因此他的葬礼从重要性和隆重程度上在皇家诸事中排第三,第四的是太上皇的葬礼,第五是皇帝大婚。排第二的是个组合事件,及太上皇退位和新帝登基,排第一的则是封禅。毕竟作为一个皇帝,他一生中必会经历登基和死亡或者退位,但是封禅,这个可能几代皇帝的努力才能封一回。
先皇的灵柩在宫中理论上放了二十七天,实际上已经放了五十多天了。说句不敬的话,几位皇子都觉得诧异,虽说现在天气不热,但是总会有些味道传出来的。在他们若有似无的暗示下,宫中的管事太监也准备好了香料,只是最后没用上。棺材里一点儿味道都没传出来。
六月初五,先皇出殡。
先皇的棺材是棺材又不是棺材。毕竟除了皇帝,没有谁的棺材能用得上金丝楠木,而且也没谁的棺材能花上数十万两银子,里里外外套了三层。
gu903();贾敬的记忆里没有关于皇帝葬礼的任何印象,因此在先皇出殡的那天早上,他被吓了一跳。先说皇帝的棺材,光是抬棺材的人就有密密麻麻七十二人。贾敬是在宫里陪着一起出殡的,按说这也不合规矩,应该是先皇的妃子皇子等人祭祀完毕之后,再由杠夫将棺材抬出午门。贾敬勉强算是文武百官,而这些人都是应该在午门外等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