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5(2 / 2)

gu903();卫兵看到的,他的同伴自然也都看到了。

只不过现在对土耳其宣战的事情,到目前为止都是极为机密的一件事,在政府内部,都只有与之有关联,同时地位又足够高的军政官员才知晓。所以哪怕这些卫兵再好奇,也不可能知道事情的真相。

何况现在又不止是他们好奇,就连日本人也很好奇,在山东的战事结束后,中国人究竟是为了什么事这么大张旗鼓的该不会是想把日本人在东北的势力也给驱除掉吧

就在日本人再为自己脑中想出的这个结果而心惊,甚至于暗中发狠决定只要中国这么做,他们就会和中国拼命到底的时候,总统府内的大小官员们,却依然在为出兵高加索的事情而做着准备。

“眷诚,迪兰铁路最早能什么时候通车”

站在桌上的世界地图前,严光一边看着地图上属于新疆和中亚的一块,一边问着站在身边的詹天佑。

而在严光的身旁,詹天佑虽然有那么一点不情不愿,不过还是回答道。

“迪兰铁路的话,目前已经修了20多,如果政府能够加大支持力度,那么虽然不能给出确切的时间,但是绝对能加快目前的修建速度”

“好。”严光无视了詹天佑不情不愿的样子,直接点了点头道。“既然这样,一会你回铁道部统计一下,需要多少资源就和我说一声”

“可是大总统,现在不但要筹备参加欧战的准备事宜,而且还要平复山东战役造成的损失,现在又要加大对迪兰铁路的投资”说到这的时候,虽然徐世昌也是老奸巨猾的一个人,不过目光多少也有那么一点闪烁。“现在要加大对迪兰铁路的投资,政府实在是拿不出钱来”

“是这样吗”

听徐世昌这么说,严光有些疑惑的看向了宋鼎寒。

虽然事情绝不像徐世昌所说的那样,不过宋鼎寒还是很配合的道。

“没错,现在国库里已经剩不了多少钱了,而且剩下的那点钱,也是不可轻易妄动的”

实情是,最近政府要做的事情的确是太多了,所以国库里的余粮也的确没剩下多少。不过虽然没剩下多少,不过那是相对政府每年七亿多的财政收入来说的,所以国库里的余粮虽然没剩下很多,但是修那么一两条迪兰铁路还是够了的

只是可怜宋鼎寒,这辈子很少撒谎的一个人,为了配合詹天佑和徐世昌也不得不撒一次谎了

“这样啊”

徐世昌,宦海里不知道滚过多少滚的一个老奸巨猾的人物,说谎的时候连表情都不会变。这样的一个人物当着严光的面说谎,虽然眼神有那么一点闪烁,不过以严光的水平却是看不出来的。

不过最后严光还是有些察觉到了,不是因为徐世昌,而是因为宋鼎寒

没错,徐世昌的确是久历宦海的老人了,往日里也不知道撒了多少谎,现在就算是当着严光的面撒谎,也不容易被人戳穿。

不过宋鼎寒

和徐世昌相比,宋鼎寒可是刚入宦海没多久。而且宋鼎寒的性格也有那么点古板,说谎的时候自然会有许多不自然的地方。而这些不自然的地方,就算是严光也是能看得出来的。

只不过虽然看出来的,但是严光却一点都不在意,也没想过要追究什么,而是随口来了一句。

“既然这样,迪兰铁路的全部投资就由我出吧,需要多少钱和我开口就是了”

听到严光这么说,徐世昌和宋鼎寒都懊恼的闭上了眼睛,詹天佑更是狠狠的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发出的响声,引来了无数周围人的注意。

他们千算完算,就是忘了把严光“狗大户”的性格给算进去。也忘了修迪兰铁路的钱虽然不少,可对严光来说却算不得什么

“不就是几千万块钱吗只要能把铁路给修好了,就是扔了几亿我也不心疼啊”

而徐世昌这边眼见“哭穷”没用,也只好来些实际的了

“这个,大总统,最后迪兰铁路真的要和中亚铁路相连吗”

“到了最后阶段,迪兰铁路是一定要和中亚铁路相连的。”

“这”

听严光这么说,徐世昌他们互相看了看,最后却是无话可说了

看到徐世昌他们的样子,严光也是摇了摇头。

他又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徐世昌他们在担心什么。

当初在向蒋百里、宋鼎寒等人宣布,将选择土耳其人做欧战对手的时候,蒋百里和宋鼎寒等人并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

因为奥斯曼帝国的情报虽然有点偏门,不过军情局那里也并不是没有,而根据军情局的情报,奥斯曼帝国的军力虽然不错,不过工业能力几乎没有,综合起来看属于同盟国中最弱的一个。

而没有工业能力的话,奥斯曼帝国的持久战争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削弱。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俄国人刚刚在高加索战场上歼灭了奥斯曼帝国的第七集团军,让土耳其人在战役中损失了七万多人。

眼下俄国人的精锐部队都在东线战场,和东线战场上的德奥联军相抗,在高加索战场上和土耳其人交战的仅仅只是次一级的“灰色牲口”,可见土耳其人虽然有一定的实力,可是并不是很强。

事实上在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所需的弹药补给,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德国通过中立的罗马尼亚送至土耳其,直到1915年6月,罗马尼亚关闭了运河后。同盟国和协约国都对保加利亚施加压力迫其参战。1915年的8月15日,当英法联军在达达尼尔海峡发起的登陆战役失败后,德国赢得了保加利亚

如果不是保加利亚加入了同盟国阵营的话,恐怕历史上的奥斯曼帝国很快就会陷入弹尽粮绝的绝境了。毕竟在欧战时期,不但有俄国人在高加索地区发动进攻,就连英国人也在伊拉克进行了登陆。

对这样的对手,蔡锷和蒋百里还是很满意的。

而且在最初的时候,仅仅只是派遣三个甲种步兵师前往高加索地区。任务也只是配合当地的俄军,减少一下俄军的压力,同时了解和适应一下高加索战场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