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几百万的灰色牲口给开动起来,整个欧洲大陆上就不会有人是俄国人的对手。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俄国人可是极为张狂的
如果在这个时候,严光提出作为协约国,为了承担出兵义务将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并且在高加索战场为俄国承担一部分压力。进而提出要求俄国人将中亚铁路和迪兰铁路连接便于后勤物资的运输,恐怕俄国人会乐得连伏特加都不喝了吧
毕竟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俄国就是一个庞然大物,而中国只不过是一个有些起色的古老国度罢了。
就是英国人和法国人,担心的也只是等到欧战结束后俄国人会不会利用这条铁路吞掉新疆甚至是更多的中国领土。绝不会担心中国人反过来,将俄国人的中亚给吞掉在这个时代,有脑子的人都不会这么想,你要是和人家说要小心提防着点中国,人家估计都会笑掉大牙。
而严光呢则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一边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向高加索战场运兵,一边用最快的速度修建迪兰铁路。等到迪兰铁路和中亚铁路通车连接的时候,便可以利用这条铁路向高加索战场运兵
在运兵的同时,国防军也会争取俄国人的同意,在中亚地区修建一些军事基地,对运往高加索战场的国防军进行适应性的训练,以便适应高加索战场的气候。同时在高加索战场受创的国防军,也会撤回中亚地区进行休整
休整什么的,再加上后续的增兵,就算再少,整个中亚地区也会有个十几万的中队吧
再加上驻守在兰州和新疆的部队,只要俄国一出现变动,在新疆和兰州的部队就会通过迪兰铁路运往中亚。而在那个时候,在中亚的俄国人却是自顾不暇
“伊拉克、科威特。再加上外蒙古、外兴安岭、库页半岛和整个中亚,到那个时候,我们将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等到包括詹天佑在内的所有人都退了出去后,一直在房间里细细思索的严光突然锤了一下桌子上的地图。而锤中的地方,恰恰就是中亚地区。
苏俄内战,也可以叫做对苏干涉战争。
沙皇俄国的崩溃是在1917年的10月1日,以十月革命作为开始。
而列强的对苏干涉战争的正式开始时间,则是在1918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的。
1915年到1918年,一共有三年的时间。
再加上苏联成立后,英法列强的主要目标是苏联,而绝不是正偷偷摸摸侵占中亚地区的中国说不定对这件事情英法等国还乐于成见。
而等到对苏干涉战争结束后,历史上的结束时间是1922年。现在历史改变了,不清楚会是到几几年结束,不过相信不会有太大的差距。何况如果严光在里面捣些鬼,说不定还能多拖延几年时间。
以目前中国的增长速度,到1922年左右的时候,至少将会拥有不逊于法国的实力。在海上力量上也不会逊色日本多少
这样的实力,确保战后的利益是绝对没问题的。
至于英法等国见到中国占下中亚,或许正乐于中国和苏联“狗咬狗”吧
这些,就是严光决定向土耳其宣战的理由了。
毕竟这么一个悲惨万分的对象,严光要是不选他欺负的话,恐怕连老天爷也不会答应吧何况还有那么多的战后利益。别的不提,光是伊拉克、科威特或者是中亚地区这三个里面,随便得到一个都能让中国受益不尽。更何况是有机会一次三个全都得到
至于西伯利亚什么的
西伯利亚的地广人稀也就不提了,虽然那里的资源也不少,土地更是大的没边。不过想要占下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毕竟那里的土地太大了,而中国的实力却还没那么强。
何况
西伯利亚不必中亚,真要是占下了西伯利亚,很多地方光是看地图就能看的明白。真到了那个时候,不但英国、法国和日本会提防中国,恐怕就连美国也会不安心了吧
s:选择土耳其做宣战目标,是立大纲的时候就决定的。不信大家可以往回翻翻,能看到“成兰铁路”这四个字出现过很多次哦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内容结束
第三百二十四章等待
第三百二十四章等待
1915年的1月,这时的北京虽然不像东北的一些地区一样冷的都快被雪给堆起来了黑龙江的漠河镇,中国最冷地区,零下50多度。不过在白雪皑皑这四个字上再加上白雪皑皑还是很恰当的。
只不过天气虽然很冷,但是因为几个月来政府已经对一小部分城区进行改造,并且现在已经有极小一部分城区用上暖气的缘故。所以外面自然是冷的很,可是室内却是十分的暖和。
当然,既然是极小部分用上了暖气,那么外面“极大”的一部分肯定就用不上了。不过因为“农税”“厘金”以及杂七杂八各种杂税全部免除,再加上北京周围的地区,包括天津在内都已经建了不少工厂。北京周围的百姓也都有不少跑到工厂里去工作的关系,所以往日里买不起的炭火什么的也能买上一些,让家里在冬天也能热热乎乎的。
至于那些一直都很懒,哪怕到了这个时候也很懒的旗人,还有那些生活的确困难的百姓,政府也都送了一些下去。
当然,送的不是炭火,毕竟最近一段时间政府的财政也有些紧张。不过只是几捆子柴火,这个还是送得起的
只不过冬天吗,虽然北京的冬天不像东北那么冷,但也能有个零下十几二十度。
一边是暖暖和和的屋里,一边是冰天雪地的外面,只要是个人估计就能选择的出来。
何况冷冷的天气,多少也会让人变得懒洋洋的。
只不过就在北京城里的百姓们,各个都躲在屋子里的时候,他们却发现屋子外面有不少人都在忙碌着。尤其是那些居住在国社大道附近的百姓,那些隶属于政府的黑色小汽车,进进出出的简直就是络绎不绝。
不少百姓都抱着老婆孩子,好奇的坐在窗边看着几乎每隔两三分钟就要进出一次的小汽车。稍微感觉敏锐一些的都明白,肯定是出什么大事了。
在总统府内,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各种人员都在忙碌的进出着。
这里面既有政府官员,也有军队的中低层军官,不但身份不一样,就连穿着也不一样。两者唯一相同的地方,恐怕就只有他们脸上忙碌的表情了。
“老张,你说他们这么忙是干什么啊”在总统府的大门外,几个卫兵看着就连走路也匆匆忙忙的大小官员,其中的一个卫兵有些好奇的道。“你们看看,里面那些穿军服的,军衔最小的可都是上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