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1 / 2)

侍卫向他回报道:家主,我们去问了城门的守卫,最近进城的人确实多了不少。不过眼下正是交易的旺季,加上城门的守卫都是轮班,就没有人多加注意。

谢暄看着几具脸色发黑的尸体,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尸体完完全全是平民百姓的模样,没有任何可供辨认的痕迹。

砰!院门外忽然传来什么东西落地的声音。

谁!谢暄目光一厉,回头一看,居然是映竹受惊之下打翻了水盆,她正紧紧盯着一个地方,表情惊恐,捂住了嘴巴。

她看向的方向正是其中一具尸体,那尸体头脸向着一边歪着,正好对向门边。

为了方便查看,尸体都被掀开了一角露出了脸,看着着实骇人。

王月舒和映竹入了丞相府以后就跟隐形人一样,除她们两个以外丞相府里都是谢暄的心腹,院门也就没有关上,没想到映竹竟然会在这个时候经过这里。

谢暄却从她的表情中看出了一些除惊恐以外的东西。

身旁的侍卫听从他的指令把映竹带了进来,谢暄走到她面前:映竹姑娘别怕,谢某只想问你一句,这个人,你是不是认识?

他手指指向的,正是映竹看着的那具尸体。

映竹支支吾吾不想说,谢暄看着她的模样,了然一笑:谢某知道了,这人怕是跟王姑娘有关吧?

映竹自小长在倚红楼,人际关系相当简单,算来算去,能让她帮忙隐瞒的,也只有王月舒一个人。

映竹一惊,还想要解释什么,谢暄却挥挥手让人把她带下去软禁了:委屈姑娘几日了。

侍卫问道:莫非这事是夫人做的?

谢暄楞了一会儿才想明白这个夫人指的是谁,回道:不是她,我只是想确定这些人是哪家的罢了。

王月舒虽然是王家大小姐,但她没有任何这样做的理由,更何况,王穆承这个老狐狸也不可能把手中的势力交给一个外嫁的女儿。

不是王月舒,又在王月舒身边出现过

只可能是王家的作为,联想到王穆承最近的态度,更是微妙。

谢暄又细细思量了一会儿,忽然皱了眉:你们去告诉亦陵,让他即刻进宫保护皇上!

无论如何,防患于未然最好。

第二十九章

谢暄暗中查探了一夜,刚刚有了些眉目,没想到第二□□堂上就已经炸开了锅。

几位官员联名上了一道折子,状况跟谢暄昨日发现的差不多,几乎已经算是板上钉钉的有人在京城暗中布置了。

谢暄特意往旁边看了看,王家嫡系的官员都不在。

只是现在人心惶惶,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

楚霁不在,只能是谢暄站出来安抚人心:诸位稍安勿躁,眼下最重要的是先封闭城门,把城中的细作排查一遍,然后再慢慢探查。

楚逸坐在上位,原本准备好的话被眼前的状况打了个措手不及,只能忍了忍,想要静观其变。

事情已然闹开了,再暗中探查已经没有了意义,谢暄索性光明正大地向楚逸请示下了命令,城中暂时戒严,严查城中外来人士。

中午的时候,谢暄进了一趟宫,跟小皇帝密谈良久,面沉如水地走了出来。

谢暄还没来得及想好对策,迎面忽然撞过来了一个浑身是血的小兵,看见他直直地递过来一封信,就倒在了地上。

谢暄叫人把小兵带下去好生照顾,只能再匆匆转回了御书房,跟楚逸一起看了那封密信。

王穆承反,发兵阳州,里应外合,攻京城。

最后一个城字只写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大片的血。

阳州是王氏的祖地,王氏手中的兵权大半都在阳州。

看情况阳州已经出问题了。

楚逸脑子转了几转,问道:王家在京城中还有人吗?

谢暄沉着脸回答道:臣昨日就去查过了,王家在京城里除了一些仆役没有别人了。

从他昨日知道这些人是王家的就去看了,空无一人。

谢暄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对楚逸说:现在情况有变,王穆承应该是知道自己的计划被识破想要提前起事了,劳烦皇上向摄政王说明一下此处的情况,然后按照摄政王的安排速速撤离。

丞相大人这是想要带皇上撤到什么地方去啊?

御书房的门忽然被推开了,长乐侯楚良带着满朝文武齐齐堵在了御书房的门前。

有官员附和道:京城乃我大愈根基国之象征,虽死必守,怎么能轻言撤离呢?

楚良六年前因军粮一事被贬到了边地,这个节骨眼上居然回到了京城。

看到这个人,谢暄捏紧了拳头,强自按下了心中的杀意。

楚良似模似样地向屋里的两个人行了礼:王氏起兵一事臣等已经知晓,只是谢丞相手握密信却不公之于众反倒劝着皇上撤离,却是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了。

楚逸忍不住替谢暄辩解道:这密信才刚刚送达

皇上!楚良抬高声音打断了他,这密信第一个接手的人是谢丞相,自然是他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给您。

楚逸气得涨红了脸:长乐侯慎言!

楚良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皇上您可别忘了,您身边这个人,是王家的女婿。密信上说的里应外合,这里指的是什么人,可就不好说了。

那封密信的内容,除了死去的阳州知府,只有可能是另一方的人。

楚良竟然跟王家勾结。

谢暄看着楚良咄咄逼人的小人嘴脸,忽然就明白了王穆承打的什么算盘。

把谢家拉下水,让谢家先成为朝廷攻击的对象,谢家若顺势倒戈最好,那就真的里应外合;谢家若还是要忠于家国,那就只能先被千夫所指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