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2 / 2)

gu903();他要向陛下禀明恭贺,大盛朝盛世安和,于青州府内出现了一位神童,九岁的秀才,并一人连得三案首,摘得小三元的荣誉,此乃陛下之功绩,代表着我大盛朝繁荣永昌。

而“慕书玉”这个名字,想必要在京城里流传起来了。

作者有话说:

第32章

京城。

陆才盛回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一次早朝上向陛下禀明青州府内的九岁神童,事无巨细,从县试到院试全给说了一遍。

最后不着痕迹、真情实意的拍了拍圣上的龙屁。

——说什么有神童出现全靠陛下治国有方、内政修明,如此大盛朝太平安宁、盛世之下,才有这样的福迹。

天晟帝自然被捧的龙心大悦。

他不过不惑之年,仍然身强力壮,一双眼睛清明威慑,自继位以来,除却一直没有子嗣之憾事以外,励精图治、有雄才大略,也是节俭爱民、躬勤政事的好皇帝。

是以,没有子嗣的缺陷才更加令人感到遗憾惋惜。

但如今,天晟帝已召了王爷的儿子们入京,想必心中是有了旁的成算。

这事儿暂且不提。

之前就在陆才盛讲话陈述的时候,二等安定伯慕史进本来还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但等到陆才盛说到“青州县”“慕书玉”等这些字眼时,安定伯慕史进的表情便陡然有了变化。

——先是皱眉疑惑、然后加上惊讶诧异,最后想起什么一般,整个表情就开始变得不受控制起来。

如此显眼可称为失礼的表现,自然很快就引起了旁人的注意。

当即有那和安定伯并不对付的官员就明里暗里地指了出来。

“怎么,看安定伯此时的表情,似乎并不为我大盛朝有神童出现而高兴?”

天晟帝随着这位官员的话音看向安定伯慕史进,恰巧就也瞧见慕史进还未来得及收回去的神态。

眼见天晟帝不经意地皱了皱眉心,犹有不悦,慕史进急忙跨步迈出,拱手道:“陛下圣明,微臣自当为此而欣喜。”

“这说明陛下文武兼通、贤明果决,治下才能有此聪颖伶俐的神童,年仅九岁就已经成为了秀才,并且还是小三元。”

“要知道大盛朝以前最为年轻的秀才不过才十二岁。”

“微臣之所以有失态之举,是因为、是……”

“是什么?”天晟帝眉心舒展,见安定伯似有迟疑便道:“但说无妨。”

慕史进转头看向陆才盛,问道:“不知陆大人可否说明一下这名神童的籍贯出自哪里?”

陆才盛虽然不解,但也说道:“这我倒是未曾注意,但此学子一直生活在青州县栖山村,而他自称也是青州县之人,籍贯应当亦是这里才对。”

“不过,听安定伯之言……难不成安定伯知晓些什么?”

陆才盛当初只扫了眼慕书玉的成绩。

籍贯等记录的信息另外在册,陆才盛没有去翻看。

再加上先入为主,慕书玉言语之间只谈青州县,简墨先生也并未说及其他,陆才盛便一直以为慕书玉就是青州县栖山村里的本地人。

现下,安定伯这样一问,倒让陆才盛察觉出些许不对来——慕书玉……也姓“慕”。

难道他与安定伯慕史进有什么关系?

紧接着,便听安定伯道:“陛下,微臣之所以失礼,实在是因为我伯府三房的庶长子便名为慕书玉,只不过,此子……”

慕史进将当初三房的庶长子与嫡子先后出生的事情讲了下。

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合在一起有些相克,嫡子一生下来就体弱、嚎哭不止,不得已请来了云游的大师到府上算命,得出要在十岁之前分开抚养的结论。

否则稍有不慎,两个孩子都有无法健康长大、夭折的可能性。

“因此,臣只得做主,将书玉这孩子给送去别处生活,他姨娘跟着一起前去照顾他。”

“这送去的地方正是青州县栖山村……”

慕史进说到这里一脸想念孩子并心疼地表示道:“臣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书玉这孩子毕竟是我伯府的第一个孙辈,送出去哪有不想的。”

“所以,臣一直不敢去探听有关于这孩子的任何消息。”

“直至方才,听见了陆大人所言,微臣才不禁变了脸色,恍然确定,可能青州县里的小神童就是我伯府三房的长子,慕书玉。”

陆才盛惊讶。

其他官员也不由得相互对视一眼,或悄声交谈。

“这九岁的小神童果真是伯府的孩子?”

“应当是,毕竟一查籍贯信息就能确定了,慕书玉……都姓慕啊,我记得伯府三房的嫡子好像叫、叫慕书垣(yuan)?”

“都是‘书’字辈儿的,差不了吧。”

“呵,这慕书玉参加童生试,一人连得三案首,成为九岁的秀才,此等能光耀门楣的喜事,安定伯府的人竟然皆不知晓,还得是从陆大人那里得知。”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