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是当不成了,修书着学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在当时,有的是人靠一经之学赢得天下赞誉。他避开人世、谢绝宾客,恨不得藏到地底下远离俗世争端。可他翻遍经书,也不知这因一个字就能洋洋洒洒上万言的学问于这世道何用,更不懂平生所遇的那些满口圣人之语的士林大儒与把他赶出官场的那**邪佞臣为何竟是同一群人。读的越多,越觉仲尼难用,孟轲儿戏,这书自然就再也读不下去了。
正巧这时候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年纪不大,外戚、宦官争权夺势,反倒被外来的军阀捡了便宜,又立了个自己喜欢的新皇帝。天下忠臣义士都义愤不已,纷纷高呼要诛杀『奸』贼,他也立刻散家财,合义兵,与各方将领一同起兵。他想,这一次他是为国讨贼,各方兵马加起来又有十余万,消灭贼臣必可一战而定。论功行赏时,他应当能被封个征西将军,从此饮马边疆,守土安邦,也算未负国恩,无憾余生。
可他带兵到了关下,才发现他又错了。除了他这个阉宦遗丑,在场诸位享誉天下的名士贤才,没有一个人真的关心天子的死活。他带着几千人去追击『奸』贼,九死一生几乎丧命,营中的十余万大军却在置酒高会,醉的不省人事。当他怒而大骂诸君皆为贼虏时,不久前还与他信誓旦旦说着此次定要救回圣上匡扶社稷的经年老友,却反而怪他异想天开不自量力。
曾经的他始终不解,为何他为百姓棒杀宦官豪强却被说是滥杀无辜,为何不顾苍生黎民隐居避世的人却可以获得天下称赞,为何贤者不贤、忠者不忠,君子肖小人,小人为君子。而在这一刻,他突然都清楚了。所谓忠臣仁义、名门气节,终不过是一块遮羞布,有用的时候就披在身上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无用时便扔到一边尽显争权夺利的嘴脸。被嘲笑是阉宦之后的时候他没有灰心,被罢官差点连累家人时他没有灰心,哪怕费心尽力征了四千兵还过几天就差点被反叛的兵卒杀死时,他都没有灰心。可此时此刻,他的心却彻底冷了下来。
说到这里,郭嘉突然停了下来。他抬手为自己又倒了一杯茶,腾起的雾气让荀彧看不清那双眸子中的悲喜:
阉宦之后不识时务,想凭一己之力改变天下,最终自食其果一事无成,多顺理成章的内容。文若,你知道吗,这个故事本该在这里就结束了。
可他遇见了一个人。
他本已以为,能得世人赞誉者,大多是欺世盗名之徒,却独独这个人,不仅不负胜名,且比传言中更令人惊喜。他无数次怀疑,这般风光霁月的人怎会离开名声兵力无人可敌的袁家兄弟,选择他这个无兵无权的人当主公。而这个人却告诉他,兵与名,虽然重要,但绝不可贵,假以时日,都能逐渐取得,独一颗对社稷苍生的真心,千金难换。拥有后者的人,才是他真正要辅佐的人,纵天下人都以为他押错了注,他也愿一错到底,九死不悔。
看到这个人,他才突然明白了一件事。世人常为种种仁义道德束缚,小人好名,君子更好名,所以遍地都是假仁义之名谋求私利的伪善之人,却从无为天下苍生不顾恤一己之名的伪恶之人,这才致使小人得以横行。君子无弹『性』,此『乱』之所以不止也。而他既已被骂为阉宦之后,何不就来当这伪恶之人,无善不为,更要无恶不为,只计苍生之功利,不计小己之利害。
所以,他举起长剑,征战四野。他让成千上万的百姓安居乐业,也曾坑杀战俘血流成河,他让四处逃窜的皇帝重新住回富丽堂皇的宫室,也曾持剑上殿杀贵人诛国舅。天下到处都是指着他的脊梁骂他是国贼的人,但他从不曾动摇,因为他知道那个人一定会理解,一切都是黎明之前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只有这么做,他才能在有生之年,将一个太平的天下交给真正的君子,才能得见社稷复兴,国泰民安。
可他错了。岁月太过可怕,沧海亦可桑田,遑论人心。
如今,一切都变了。
他轻轻叹了一口气,比雪更冷。
放在一旁的食盒被遗忘了许久,以至于郭嘉拿起它时,还沾了满手未完全融化的白雪。他将食箧放到如楚河汉界一般隔在他与荀彧之间的案上:
在故事结尾前,文若不如先亲自将它打开。主公说,文若一定还记得它。
目光落在这做工并不精良,甚至可以算是粗陋的食盒上,荀彧如玉的面容上浮现出些许对久远回忆的怀念。那是初平三年的事。那时候,曹『操』既不是丞相,他也不是尚书令,而是连兖州都还没打下,缺兵缺粮的落魄将军和谋士。兖州城野每一处粮仓几乎都已经被黄巾兵搜刮的干干净净,军中仅剩下不到三日的军粮,就连曹『操』和荀彧每天吃的,也是稀的看不见几粒米的白粥。这天夜里,荀彧却发现曹『操』一个人坐在即将熄灭的篝火旁做这个食盒。
主公这是在做什么?荀彧好奇道。他们现在连饭都要吃不上了,曹『操』怎么会还有闲情逸致在这里做这种东西。
曹『操』『露』出一丝赧『色』,显然没想到躲到这僻静的地方还会被荀彧发现。他沉默了一会儿,只道:军中诸多不便,苦了文若了。
荀彧一愣。军中,尤其是他们现在这样四处游散的军队中,的确有太多不方便的事。就拿吃饭一事来说,莫说没有足够的粮食,就连碗具都不够,更别说其他的东西。回回送到荀彧手中的粥,往往已经凉透,还经常飘着几根被风吹进去的野草。对于普通士卒,这种生活早就习以为常,但对于荀彧这从小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则着实太委屈了。
莫非这食盒
曹『操』没有说话,便是默认,荀彧忍不住笑了起来,越小越大声,疏朗畅快,毫无世家子弟该有的矜持风雅。只见他一甩衣摆,直接坐到了曹『操』旁边,一点不在意草地上的污浊:
彧是随主公在打仗,又不是在享乐,这算不得苦。月光照在因为连日的饥饿微微发白的脸上,他的眸中却可见火光灼灼,不过,这东西主公做得这么用心,只用来装粥,实在是可惜。他笑容微敛,想必,主公已经想好对策了?
文若果知孤。曹『操』笑道。他伸手指向前方,月光勾勒出隐隐轮廓处,是他们打了五天都未攻下的城所,孤打算明日下令,将军中剩下的全部军粮都分给住将士,然后借着夜『色』,再次攻城。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背水一战。那时,军中无粮,四野无粮,只有城中有粮,相信将士们一定会各个奋勇杀敌。主公此计绝妙。荀彧毫不吝惜对曹『操』的夸赞,置之死地而后生,兵法一途,世间本就没有多少人比得上曹『操』的造诣。
定下攻城之计,他又看向那初具轮廓的食盒,难得开起玩笑,等城破了,主公可不能再拿这食盒给彧送粥,可至少得看得见米粒啊。
孤哪能用粥打发被天下诸侯争得头破血流的荀文若啊。曹『操』也笑了起来,待有朝一日,你我大业得成,孤定要用这食盒装足足二千石的官禄,才配得上你国士无双。
荀彧不禁又笑弯了眉眼。二千石的利禄,国士的称赞于他都无足轻重,令他畅快的是,此生是如此幸运,可以遇见曹『操』这样的人,与他一同拯救苍生黎民,社稷江山。哪怕最终天命不眷,他们没能走到最后一步,他也自信自己绝不会后悔。
他如墨一般的眸中,光芒比漫天星辰还要璀璨:
一言为定。
当荀彧用手指细细抚『摸』过食盒的盖子时,还能触到些许未被岁月完全消磨的花纹。他还记得,后来,城果然在第二天被攻破,这个食盒由曹『操』亲自磨去木刺雕好花纹又刷上漆,装着一大碗『插』着不倒的白粥放到了他的案上。再后来,天子被迎到许都,他成了居中持重的尚书令,莫说是二千石的官禄,侯爵、封地、玉石,曹『操』每一次的上表中,头一件事就是为荀彧请功,无论荀彧怎么推辞,曹『操』都不肯。至于那个食盒,曹『操』有时吃到可口的东西时,就会盛出一些拿食盒即刻送到荀彧那里。只是后来,曹『操』时常征战在外,荀彧又日日被政务缠身,那食盒便也逐渐失了用处,被收在了司空府中。
一个食盒,当人们不再用它装东西时,不过就是一堆无用的木头,能被束之高阁,已十分难得。
那人呢?
当荀彧打开食盒盖,看到其中空空如也的时候,他的面『色』仍如静水,未泛起丝毫的波澜。
他并不意外。
文若别忘了,这个食盒还有两层呢。
荀彧想,郭嘉不会不懂,曹『操』特意让他不远千里送来一个空的食盒的含义。可他实在是感到累了,以至于不愿去深想,为何郭嘉的语气是那样轻快。他慢慢拿起第二层的盖子。
果然,还是空空如也。
一层。
当手指触到最后一层的盖子时时,荀彧平静如水的面容终于泛起了一丝波澜。不知为何,他耳边忽然响起那年他与水镜先生所说的话:
彧相信,既已与曹将军同路而来,尘埃落定之日,必可同途而归。
他,九死无悔。
一壶酒,一盒糕点静静的摆在那里,许是因为来路颠簸,有些许糕点的碎屑洒了出来,落在食盒的最底层。
gu903();荀彧惊诧不已: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