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这样,也只有一两个人有点意向,但是最终去不是试营业,也还没有定数。
招租工作已经过去几天了,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
苏简又安慰他:“别着急,慢慢想办法,不是有人已经有意向了吗,再找到几个就可以试运营了。”
江楷看她每天卖的东西都增加了很多量,恨不得一天增加几倍的收入,好在他们小店真的争气,加了不少量也能卖完。
“这么下去不行,”江楷道,“得想办法找人来打个样。”
“打样?先找人去摆摊卖,等攒了人气再出租摊位,是这样吗?”苏简问道。
“聪明,就是这个意思。”江楷想了想,认识的人不多,关系熟悉的更少,首先想起的又是苏简上班时的同事,“你那几个前同事呢?”
那些人跟苏简关系都不错,如果他们有空的话,肯定愿意帮忙,再说也不是白帮忙,会给酬劳的。
“好像边打零工边找工作吧,上次我去找杨姐的时候,听她说起过,也有两个不打算再打工了,在家里帮忙。她当时还有点愧疚,因为她那些自己当老板的朋友也都跟她一样自身难保,在找工作的事情上都帮不上他们。”
大井城地方小,企业少,工作难找,那些国营厂子又不好进,没点技术和特长的人也只能打打零工了,打零工还不一定每天都能找到活做。
“有联系方式吗?”江楷问。
“杨姐那里有电话能找到他们,要不明天咱们去找她问问?”
“好。”
第二天下午,两人来到杨兰的小糖厂,说明来意后,杨兰果然分分钟把人喊齐了叫来。
一听说是苏简请他们帮忙,那些前同事一个个都没什么犹豫,反正他们时间也灵活,方便安排,再说还给报酬,就当也是打零工了。
一下总共拉到七八个人,江楷从五金店先搬来七八台厨台,摆放在小吃街里。
三十个摊位的场地,现在只有八家商户,江楷将八户摊位分散开一些,看起来就不会觉得场地太空。
他又列出来很多他上辈子吃过和见过的一些大江南北的小吃,自己先试验一遍,成功了再对几人进行培训。
连每个摊位卖什么小吃都给他们指定好,教给他们怎么做,可谓是绞尽了脑汁。
有了这些“种子摊位”,试运营时间也提上了日程。
他们提前几天在自己小店门口立了块广告牌,开始给小吃街试运营做宣传。
到了预订好的那天傍晚,试运营便从夜宵开始了。
虽然只有八个摊位,但里面的夜宵小吃一点也不少,诸如烤冷面、炸鸡、铁板豆腐、关东煮、麻辣烫、各式烧烤、各种馅料的锅贴、藕夹茄盒等等等等,应有尽有。
顾不上管是哪个地方的小吃,反正大江南北的能想到的且具备可操作性的,都给安排上。
也管不了正不正宗,反正他们自己试着做完试吃后觉得好吃就可以。
由于有了前面自家小店取得的成功,加上提前几天的宣传,试运营一开始就有人陆续来了。
江楷还打印了传单,在傍晚大家出来散步的时候,专门找人多的地方去发。
没想到效果又比预想的还好。
傍晚是大家最有空的时候,一听说那边搞了个小吃街在卖夜宵,很多人先不管消不消费,第一时间就要先去看热闹。
也有不少人就是喜欢图新鲜,哪里有新鲜东西卖,他们都要率先去尝鲜。
这几年处于消费爆发的初级阶段,经济在发展,大家口袋里渐渐有钱了,人们的消费欲望正在被激发。
大井城还不算明显,其实很多城市的商场经常出现抢购某些商品的场面。
江楷他们搞了个小吃街夜市,同样是很新鲜的事情,一下子吸引了很多人前往。
人们到了一看,不光这地方新鲜,摊位上卖的东西也新鲜,都想尝尝。八个请来的朋友一下子忙都忙不过来。
江楷得招呼客人维护秩序,苏简就专门给那八个朋友帮忙,谁那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她就跑谁摊位上。
穿梭于八个摊位之间,看着一下子有那么多人来消费,苏简想到这段时间以来的辛苦和焦虑,忍不住眼睛有些湿润。
按现在这个形势,他们的小吃街以后肯定能发展起来的,她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第63章事业团队新成员
他们正在忙,小吃街又进来一群特殊的人,为首的不是别人,是老熟人许其友。
他长得又高又壮,还跟往常一样,带着五六个手下,虽然这里灯光不算很明亮,但他们一群人一进来气场都跟其他人不一样,有点像古惑仔里的一群社会人,江楷老远就看到了他。
江楷边招呼这边的客人边向许其友招手,许其友也老早就看到了他,因为他瘦瘦高高白白净净,在人群中间也特别容易认出。
“欢迎许哥,欢迎几位朋友。”人走近了,江楷打招呼道。
许其友总是一副老大哥的样子,一只大手拍了拍江楷,“兄弟挺有思想啊,怎么想出整这么大一个市场的?生意也这么红火。”
“还得感谢大家捧场,”江楷抬手示意他们往里走,“许哥你们随便看看,想吃什么直接在摊位上点就行,我请大家吃。”
“行,那你忙着,我们自己想吃什么自己买就行,你就别请了,哪有吃东西不给钱的?”许其友带着五六个弟兄,走进了摊位周围的人群里。
江楷继续,一边欢迎进来的客人,一边也感谢买了吃的正往外走的客人。
虽然现在只摆了八个摊位,他依然指挥大家从一个口进,另一个口出,这样按顺序朝一个方向边走边买边吃,不会造成人流混乱。
等以后三十个摊位全摆起来,这点秩序的重要性将更加明显,现在从一开始就让大家形成习惯,很有必要。
可能因为还没形成夜生活的习惯,大部分客人都集中在九点前买完吃的就离开了,只有少部分人会在就餐区就餐。
江楷提前在那里摆了个柜子,买了些汽水饮料和啤酒放在那里卖。因为大都分人还不太喝得惯啤酒,饮料放得多一些啤酒少一些。
过了九点,小吃街里人已经很少了,八个请来帮忙的朋友一个个都忙得满脸油光,此刻终于可以停下来歇歇气。
许其友他们还在,买了一堆吃的放在就餐区的桌子上,又买了啤酒,边喝边吃。
江楷说要请客,当然没请成,许其友根本不同意。
现在人少不需要再站门口招呼,江楷又加了些吃的喝的,坐一块跟他们边吃边聊天。
聊了一阵,几乎没客人来了,干脆让苏简带着那八个朋友一起,大家围坐起来吃喝。
八个请来帮忙的还有点不好意思,他们来干活是给钱的,又不是纯帮忙,苏简好说歹说才说服他们一起。
江楷和苏简要的是试运营的人气效果,并不是今天就要赚钱,请他们来帮忙,不至于给了钱就舍不得一顿夜宵。
今天效果超出预期好几倍,他们都大大松了一口气。
欢声笑语中吃喝了一阵,许其友可能喝了点啤酒,话变得多起来,画风也变得有些感慨。
他拍拍江楷,又看一眼苏简,对他们道:“哎,兄弟,弟妹,要说还是你们有头脑有能力,想想你们摆摊的时候,这才过去多少时间啊,我们眼睁睁看着你们很快开了店,现在又搞出这么大一个市场,太能干了。我要是有你们这一半的水平,我也不会还呆在糖厂那破地方了,我带着我这几个弟兄,也出来单干。”
他那几个兄弟微微底下头,点头表示赞同他们老大说的话。他们每个人的脸上看起来都有些无奈,跟此前看到的状态完全不一样。
苏简的其中一个前同事笑了笑道:“许大哥你们好歹在糖厂里,端的是铁饭碗,你看我们几个姐妹才是,别说有苏简他们一半的能力了,就是有十分之一,也不至于到处打零工。你们这样的工作,我们求都求不到呢。”
江楷一看就知道,许其友他们应该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作为这么实在又仗义的朋友,江楷也不想说那些客套话,直接问他:“许哥你们这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了?”
“嗨,其实也就是些破事,不值一提,发发牢骚而已。”许其友道,“就像这个妹子说的一样,再不济也是国营企业,就是有时候很不爽。这么跟你们说吧,我跟我这几个弟兄,在厂里干活是最卖力的,对厂里的贡献不说有多大,但至少比很多人都强,但是待遇可比那些不干事的差远了。”
江楷点点头,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
一个弟兄用手肘碰了碰许其友,那意思是提醒他说话留点意。
许其友并不在乎,大手一挥道:“没事,这些都是朋友,再说也就扯扯淡而已,没什么的。”
江楷突然问他:“许哥你们糖厂现在效益怎么样?”
这问题问得就很与众不同,实际上许其友也在其他朋友面前发过一些关于他们糖厂的牢骚,但是那些朋友不是毫不走心拍马屁说他在糖厂是铁饭碗还是小组长,就是安慰他没必要太计较,大家都差不多。
像江楷这样一开口就问糖厂效益的,还是第一个。
这种问题在别人看来太大,有点装逼的嫌疑。人家就一糖厂的员工,发点工作上的牢骚,你问人家厂里的效益,这不是装逼是什么?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什么领导呢,再说领导问这种话也不会问一个普通员工啊。
但在许其友看来,这问题正好就问到了点上,“哎呀兄弟,要不我说你就是比别人有水平呢,这话算是问到点上了,糖厂的效益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就连我们这种基层员工都看得清清楚楚。”
“怎么说呢?”江楷继续问。
“太明显了,现在很多人都出工不出力,生产效能自然不怎么样,即使这样,仓库里还挤压着很多货卖不出去,你说效益能好吗?”许其友道。
这么说江楷就明白了,过段时间会有国企改革,有些小厂可能还会直接倒闭,好点的有可能会变卖,还会有一波下岗潮。
看来许其友他们所在的糖厂多半也逃不过这个过程,那家糖厂规模并不大,搞不好会直接倒闭也说不定。
要是换做其他路人,江楷也不想多说什么,因为未来的事情,说多少别人也不见得信,还会觉得是耸人听闻。
但是对许其友,他想提醒一下,“许哥,我个人提点想法,你要是干着不顺心,觉得没意思,不如早点做打算。毕竟厂子效益越来越差,凭你们几个人卖力也不可能扭转,以后真不好说会怎么样,早点想想退路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场的所有人听了江楷的话,除了苏简外,全都精神了,无不对他的话有些不解。
就连许其友也惊奇问道:“想退路?厂子会怎么样?”
“会怎么样不好说,”江楷道,“不过道理很简单,企业嘛,当然得盈利赚钱,要是一直亏损下去,肯定会有撑不下去的那一天。”
前段时间许其友只当江楷是弱势人群中的一员,所以出手相助,现在已经见识到江楷有头脑有能力,对江楷的话,他不得不认真考虑,他点点头慢慢思索着。
不过刚才接话那位苏简的前同事就完全不理解了,问道:“一直亏损会怎么样?怎么说也是国企啊,国家总会管的,没必要担心什么吧。”
“国家当然会管,关键在于怎么管,总不能你一直亏损,国家就一直拿钱来给你填补窟窿吧?”江楷跟她讲基本道理,其实还是想说给许其友听,“真严重到国家来管的时候,说不定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了,一个小小的糖厂,命运会怎么样真不好说。”
那些人文化层次低,而且脑子里认定了那些厂子就是铁饭碗,一点也不认同江楷说的话,最主要他们也听不太懂。
只有苏简完全理解,因为她跟江楷平时经常聊一些做买卖的东西,共同学习到很多知识,自然思维和意识也比这些人强。
许其友理解了个七七八八,点头表示赞同,“真的是,这么说来所谓铁饭碗它也不铁,多谢兄弟的提醒,我是得考虑考虑。即使以后糖厂不会怎么样,我在里面干着不爽,换个自己喜欢的环境也是好的。”
江楷想了想,对他说:“许哥要是每天晚上都有空,不如来我这里做个兼职,我这里就缺个你这样的,可以帮忙招呼客人维持秩序,还不影响厂里的工作。”
别人一听,都以为他前面铺垫了半天就是为了这个,许其友也看着他笑,“兄弟要是真需要人手,我可以给你推荐,我朋友多得很。”
江楷道:“你可能想岔了,我前面说的都是真心话,不是因为想请你来帮忙才说那些。你要是能来,既解决了我的问题,你也不耽误工作,万一以后厂里真的有什么事,你也有后路可退,我是这么想的。”
“行!”许其友很爽快,一口答应下来,“既然是这样,那我就来,兼职不兼职的无所谓,能在你这里吃点东西喝点酒就行了。”
“那就先谢谢许哥了。”江楷道,“吃的喝的当然没问题,但是事情一码归一码,咱们还是亲兄弟明算账,公私分明一点比较好。”
“好吧,你是能做事的人,那就都听你的。”
就这样,许其友成了第一个加入他们事业团队的人,虽然暂时还只是个兼职。
吃喝聊天一直到十点多,大家齐上阵把场地都收拾干净,才各自回家。
招租和试运营同时进行,那八位来帮忙打样的朋友明天还得继续来,他们说好了等工作结束后才结算工钱。
江楷和苏简回到家,清点今天的营业额,再计算一遍每个摊位的账目。
推算一遍,以后常态化以后,大概一个摊位一天保底也能挣三十块钱,再不济也能有二十,一个月就是至少六百到九百的纯收入。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苏简道,“要是这些摊位都不租出去,就咱们自己做,岂不是挣得更多。”
第64章欢迎欢迎
三十个摊位,就算一个摊位每月利润按最低的六百块算,一个月也有一万八,更别说如果不这么保守估算,说不定一个月能挣三万多。
所以苏简说一算吓一跳,一点也不夸张。
他们初步定的摊位租金,每个每月是一百块,这一百块还分成三部分组成:租金五十,管理服务费二十,培训和推广费三十。
也就是只要有人租了摊位,江楷他们不仅仅收完租金就完事,还得提供市场管理和培训和推广服务。
按一百块的价格,三十个摊位一个月也才三千,扣除场地租金六百,一个月只剩下两千四百。
三万变成两千四的月收入,这就是为什么苏简说不如不租了,留着自己做。
当然自己做也不能这么算,他们两个人不可能顾得过来三十个摊位。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