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局一个碗》TXT全集下载_22(1 / 2)

常遇春沉默地站了一会儿,终于还是舒了一口气坐了下来:“你说的是,是我这几日焦灼了。是差不多该回师了,虽然这几仗不顺,但前面积攒的军功也足够将士们乐了,别在这里一直受挫,磨去了锐气。”

徐达笑了笑,从自己桌案上端了未动过的茶盏:“刚好我茶凉了,给你喝了熄了心中的怒火吧。”

“凉了的茶你也好意思拿来招待我。”常遇春嘴上这么说,还是接了一饮而尽:“我倒是没什么,反正光棍一条,一人吃饱全家不愁,就是错过了开国之礼有些遗憾。不像你,刚刚成亲就出征,回去媳妇怕是有的念你了。”

“茜儿才不会和我闹,她明理得很。”徐达哈哈一笑,被常遇春横了一眼才说:“你也别遗憾了,朱哥和我说了,打下燕云十六州便是千古之功,回头凯旋的酒宴,必不会办得比开国时逊色。”

“我是贪那几滴酒吗?”常遇春撂了茶盏:拿手背抹了嘴:“你错过了美梦成真的那一刻不会觉得遗憾啊。”

“又不是只成真一时,咱们现在就是在一切美好的现实开端啊。”徐达拿了常遇春翻倒在桌上的头盔:“好了,常大将军,你要不气了,就跟我去看看伤兵吧。”

“成,走吧。”

徐达寄给朱元璋的信中就仔仔细细将伤亡算清了,他们手下的兵力经过几次补充达到了四十万,前番打燕云十六州总损耗一万出头,这几次攻城倒是死了将近两万人。只通过数字也叫朱元璋明白了前线攻城的艰难,思虑了一会儿,将李善长,汤和与刘基一起叫进宫中来了。

他将信给三人传阅了,然后说:“给徐达的旨意我已经写了一半了,他与常遇春在外征战一年,确实也该班师了。只是立刻调派其他人接替他们攻打元军,还是暂时停止攻势我还没有决定。”

“陛下,臣认为咱们如今该暂且休战。”李善长拱手说道:“百姓在战乱中流离了这许多年,好不容易盼来了新国朝,正是该休养生息的时候,此时最宜做的是发展农事鼓励生产。”他稍稍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况且姜姑娘想要改革,不免又耗民力,打仗与改革并行,民众怕是吃不消。”

如今推行的改革只商事上一件,耗民力的便是修路了。只是修路本就不单只是为了商事,做好了后益无穷。此时李善长这么说,不过是因为他依然对商事持反对态度。

朱元璋皱了皱眉,但还是没有说破,又转脸看向汤和:“你觉得呢?”

传唤两位文官,一位顶着文职的武官就是为了不只偏听了文官的意见。

汤和嗤笑一声,朱元璋不愿落李善长的面子,他却是乐意的:“臣觉得李大人话里话外都是不妥,臣工部负责的修路是为了方便百姓,到李大人嘴中便成了耗费民力。休战一事更是,我不曾读书都知道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李大人倒是半点不在乎外敌虎视眈眈的感觉了,怎么着,这么急着扬文抑武啊?”

李善长未必没有扬文抑武的心思,他毕竟所属文官,只是汤和这么说出口就太难听了。

朱元璋轻轻咳了一声,阻止了汤和继续往下说,知道他是个反对态度就行了,武官大约也都是这个态度了,让汤和解释个所以然就太为难他了。

他看了一眼李善长难看的脸色,没有安抚李善长,又看向刘基:“刘基,你觉得朕该如何?”

刘基自谈话开始便垂着头半阖着眼,他看了朱元璋传唤的有文官有武官便知道怕是会闹出文武之争。他与李善长也多有不合,但到底他也是个文官,不能支持着汤和贬低自身,因此他根本不想介入李善长与汤和的争论。

听朱元璋叫到自己名字他才开了口:“就事论事,改革耗民力这一点确实是有的,只是但凡行事都需耗民力,李大人不必苛责到姜姑娘的改革上去。但李大人前面所说也不是没有道理,陛下横扫中原,如今大战刚歇,百废待兴,如果还为了残元势力穷追死打,那就真的劳民伤财了。”

他的意见大致与李善长相同,顿时叫汤和孤立了,如今京中的武官只他一个能说上话的,他必须出声:“陛下,臣不赞同。北边的残元如今疲弱,若是不趁势攻下他们,放任他们恢复,再要攻下他们就难了十倍百倍啊!况且,他们未必没有再南下攻入中原的打算,如果真如了刘大人刚刚所说,让士兵解甲归田,残元来攻我们该当如何?”

“咱们如今已有燕云十六州的驻军,残元想攻哪里会那么容易。你们武将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要鼓动着大兴兵戈?”李善长不满地开口。

“行,即便真像你说的可以忽视掉北边。”汤和的眼中露出对李善长的愤恨,李善长言外之意是在说他们想要把握兵权了:“西南宁州还要不要,那里可还有大量残元势力呢!”

“西南荒蛮之地......”李善长话未尽,被朱元璋打断了:“宁州肯定是要夺回来的。”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李善长,他心中是不愿意任何一块土地还陷在敌手的,北边有燕云十六州确实可以暂时停战,但西南是一定要打下来的。

“停战吧。”朱元璋下了定论,汤和刚要阻止,就看朱元璋压了压手示意他稍安勿躁:“暂时停战。徐达与常遇春班师回来,同时传召邓愈,冯胜,傅友德和赵普胜回京,都是战场上的兄弟,许多年没见了,也好让他二人将北边情况当面向诸将说清楚。”

“农事要抓紧,但北边也不能不管,农事上如何做,李善长你的户部可不能放松。元帝不是嫌弃吃沙子不舒服吗,朕要叫他连沙子也没得吃,兵役就按从前的数,不增也不减,只把各地的屯兵都集中起来,要打就要打的他再也爬不起来。”

李善长与刘基听了他这话都是耸然一惊,连忙都要劝,朱元璋却阻止了他们开口:“你们考虑的朕刚刚也在想,但汤和说的有一句话没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甘州与肃州也有许多我汉人百姓,总不能我们过着好日子,平白看着他们依然受奴役吧。”

“西南一块更是,李善长,那是朕的土地,可不是什么蛮夷之地,你说话时稍注意些。”

朱元璋的态度亮明,李善长与刘基也都不好再说了。

第五十七章

语罢,朱元璋让李善长与刘基先行离去了。

二人都是面色郁沉,一脸为难,朱元璋不是没看出来,但他养臣子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朱元璋看着李善长与刘基离去的背影这么想着,他要砌墙这些臣子就得想办法造出砖块来,不该总想着拆东墙补西墙,那样他的帝国永远没法建设好。

他是农家出身自然知道要提高田亩产值有多困难。只是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北边与西南都不安定,东南倭寇也不容忽视,他不能因着农事一直为文官让步,那就叫舍生忘死的将士寒心了。

汤和是个藏不住心事的人,见文官在朱元璋这吃了瘪,立刻脸上便露出了喜色,看得朱元璋直皱眉:“你就算幸灾乐祸也去偷藏着乐,给他们瞧见了白让他们记恨上你。”

“我与他们原本就不是一条战线上的,摆出安生的样子,心里也一样惦记着对方的利益呢。陛下你可是知道的,自从开国,他们已经拿了几十个借口想削减军事用度了。特别是李善长,眼高于顶,文官那边不和他站队的都受他排挤,更别说我们武官了,如今就我一个能在朝上说说话的,我态度要再不强硬些,他真把我们当软柿子捏了。”

只剩二人相处了,汤和也没了顾忌,问了朱元璋一声便捡了旁边的椅子坐下:“还好陛下没将丞相的职位给他,要不然他即刻就能把我们武官都赶回家种地去了。”

“你别胡说八道,你都被你媳妇儿养得官服遮不住肚子了,还种地,怕是弯腰插秧都得喘气。”朱元璋失笑,然后正了神色问汤和:“听你方才意思,李善长是结党了?”

汤和犹豫了一下,然后答道:“结党他倒是不敢,只是他位高权重,又喜欢与文官中的濠州同乡聚在一块,许多人想着推崇他巴结他,倒也是人之常情。”二人关系虽说不好,但结党这种会致人死地的事,汤和还没想过要往李善长身上摁。

“嗯。”朱元璋只是轻轻嗯了一声,有些不置可否,捕风捉影确实不好,只是有些事也并非空穴来风。李善长不敢对自己有反心他是知道的,至于他敢不敢拉拢其他臣子结党争斗,就是两说了。

他心中存了个疑影,面上也就有些不好看,汤和连忙略过了这件事不谈道:“我听拙荆说,姜姑娘这些日子在宫外组织着她们这些妇人要建一个什么妇女联合保护协会。”他偷偷打量着朱元璋的神情,见朱元璋一听姜妍的事便眉眼都舒展柔和了,心也松了下来:“陛下知道这件事吗?”

“我知晓,阿妍递了信进宫里。”朱元璋的嘴角上翘,姜妍在信中颇有些得意地强调了八卦心对女人的影响力,叫他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好笑,那些平日里端着架子态度疏离的贵妇们竟然真被姜妍说动,要去为其他人主持公道,真叫他有些意外。

虽然他也明白她们中的许多人也是为了讨好姜妍这个未来的皇后,但好歹这一步迈出去了,后面的事也好办多了。

“但陛下,她们也没有个情报渠道,还需要等着受害者上门倾诉才能行动,有什么意义吗?家丑不可外扬,怕是真有受了委屈的女人也不会向她们去说。”汤和怀疑朱元璋是要将情报机构一并交到姜妍手上,连忙带了些试探地说道。

“是啊,所以她们只是女人们忍无可忍的时候才会走的最后一条退路。”

朱元璋明白他的顾虑,他也在信中问过姜妍需不需要自己这边的情报支持,但被姜妍回绝了。姜妍坚持要受了委屈的女子自己求助才会帮忙,否则好心出了力还被说是多管闲事就叫协会成员心凉了:“只有伸手求救了的才配得到救助。否则就算我把救援的绳子都丢进井里去了,想要拉她上来,她不伸手抓,我也没辙。”

这么做也不需

要耗费太多朝廷的人力财力了,姜妍也不愿再给朱元璋这边增添负担了,自从知道朱元璋为自己白担了多少压力,她就一直有些心中空落,接连碰壁,也算是明白了自己那一番打算即便想法是好的,也该结合现实。

否则即便在朱元璋的帮助下有办法推行,也会好心办坏事。

“这事阿妍自己有成算,你们这些大臣也就不要搅进去捣乱了。”朱元璋提醒了汤和一句,汤和连忙应了,朱元璋又说:“吩咐着你修路,你没偷懒吧。”

“我哪敢啊。”汤和摸了摸后脑勺,然后有些郝然地向朱元璋说:“通往大城镇的道路自然是都铺好了,只是......”

“只是什么?”

“陛下,我工部预算不够往小乡县铺路啊,主干道倒是修的差不多了,但真要为了商人工会建商道,不往小乡县铺路可做不到。商人们总不能只照顾着大城镇吧,有些地域特产都出自山林,不适宜耕种田地种植作物,若是修不了路运不出来货,让商人拉动他们经济这个计划就泡汤了。”

“户部那边不愿意给你们多拨款?”朱元璋皱起了眉头,商事他是真不了解,全权交给了汤和和李善长,此时汤和来向他诉苦,他也想不出办法。

“我们工部向户部哭穷,户部哭穷更大声。”虽说其中也有李善长针对汤和又不喜欢商事的缘故在,但汤和正说着正事,也就不谈李善长的态度了:“陛下削减了赋税,李善长说税收维持国家运转都难,铺路上没法再多花钱了,除非加重些税负,他们才能多拨款。”

“税负不可能加。”朱元璋亮明了态度,战乱刚刚结束,人口锐减,他正鼓励着生育,此时若是加重税负,百姓们拿什么去养活刚刚出生的稚儿?

他斟酌了好一会儿,没钱就铺不了路,铺不了路商人工会也没法运营,工会运营不下去也就没法得更多进项,真是叫他为难。

若是姜妍此时在他身边就好了,她在这种事上主意办法多。朱元璋摁着自己发疼的太阳穴向汤和道:“这事我再想想办法,你先就着工部剩下的钱继续铺路。”

汤和离开后,朱元璋就写了信给姜妍。信到的时候,姜妍正与江眷眷在徐达府上说着话。

姜妍展信看着,前半段倒是一本正经说事儿问自己主意,后半段就全是絮絮叨叨的吩咐了,嘱咐着自己刚刚入夏不要贪凉穿少,夜里睡着的时候不要乱扑腾把被子蹬掉,又关心了许多饮食上的问题,满满当当写了六张信纸,看得姜妍脸红。

江眷眷知道来信者是谁,不敢探头去看信中内容,但见姜妍双颊上飞起红云还是颇有些好奇,眼瞧着她因一封信从侃侃而谈的女强人转变成个懵懂害羞的娇娇儿,她实在想知道朱元璋都写了什么。

姜妍看完信迎上江眷眷的眼神还有些不好意思,轻轻咳了一声清了喉咙,将后面四张信纸都收进袖中,只将前两张说事的信纸平铺在江眷眷的面前:“八八苦恼着修路的事呢,若是路修不进偏乡深山,是不是你们就没法往那些地方买卖货物了?”

“倒也不是。”江眷眷想了一会儿道:“只是商人到底是逐利的,虽说即便按着工会规定不许低买高卖,有些山参皮毛特产还是值钱能得些利益,但往这两处去毕竟比不得大路,危险性和低利益这两个缺点就会阻挡大部分商人了。”

那就不成了,姜妍蹙着秀眉,所以修路果然是发展商事一个必然的前提。但国库没钱,修不出路啊。

“姜妹妹,你可不能把这事压在我们商人头上哦。”江眷眷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虽说他们这些大商人是有些家财能够出力,但这种事有一就有二,要是开了头给朝廷出了钱,以后可就没个了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