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寒潮过后,萧彧就命人将棉花种子从崖州运到广州和交州,再分发到广州与交州各郡县,然后由地方官府分发到百姓手中,并且告知棉花的种植办法。
棉花种子发放的时机刚刚好,岭南百姓经历过去年的寒潮,不少体弱的老人与孩子都没扛过去。
此时听说这棉花可以取暖,能够做被子和棉袄,还能跟麻丝一样织成布,种植的积极性别提多高了。
所以开春过后,岭南地区随处都可见破土而出的棉花幼苗。人们对棉花照料得比粮食都要仔细,毕竟这关系到一家人冬天会不会挨冻。
进入盛夏,人们终于等到了棉花吐絮。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棉花,跟去年冬天的雪一样白,也跟木棉的棉絮一个样,那么柔软轻盈。
广交地区多木棉,人们常常在棉桃吐絮的时候,到处去捡拾棉絮,但木棉树到底数量少,采摘还极其不便,并不能普及开来。现在家家都能种植棉花,就再也不用担心缺衣少被了。
早在棉花种子分发下去的时候,萧彧就给工部下达了任务,要求他们尽快发明出轧棉机,为棉花脱籽。
王涓带着他手下的官员花了数月的时间,想了很多办法,尝试了很多次,终于设计出了一种手摇式轧棉机。
两根原木并排在一起,摇动其中一根,以它另一端的齿轮带动另一根转动,棉花放进去,就能将棉籽过滤出来。
萧彧看到这个手工轧棉机十分欣慰,直接将造出这个轧棉机的主事提拔了两级,其余起辅佐能力的也得到了赏赐,有的升了官,有的获得了赏金。
接下来只需要将手工轧棉机大面积推广开来就行,工部会召集一批木匠来制造轧棉机,再由这些木匠将制造技术传播到各郡县去。
争取今年之内全面在广交崖三州内推广轧棉机,今年人们可能赶不上使用轧棉机,但以后就能用上了。
轧棉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官府开办的被服厂效率,官府的被服厂主要为军中将士制作军衣与鞋子。
工人则是当初从青楼妓馆解救出来的女子,那些女子中有一部分回了家,有小部分嫁了人,还有一部分进了文艺团,但是大部分都进厂做了工人,靠劳动养活自己。
□□从来都是最受歧视的人群,她们很难再被社会接纳,官府为她们寻得的这条出路无疑是最好的。
大家都有着相同的悲惨命运,如今聚在一起,靠双手养活自己,也为这个社会作出了贡献。连皇帝陛下都亲自来慰问过她们,还夸赞她们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官府统一安排她们食宿,她们每日的任务就是绩麻、轧棉、纺纱、织布,为军中将士缝制军衣、军鞋,现在又多了棉衣与棉被。每月还给发工钱。
皇帝陛下还亲口承诺了,官府会负责她们的余生,待以后老了无人照料,便都送到孤独园中,由官府为她们养老。
这就给这帮可怜的女人们吃下了定心丸,只管好好活着,用心工作,将来官府会给养老。
女工们对此深信不疑,因为从来就没有哪个官府像现在这样真正关怀百姓,为百姓做事实,救她们出苦海,教授她们谋生的技艺,还为她们种痘。
在她们心中,皇帝陛下就是解救他们脱离苦海的活菩萨。
不仅是女工们这么认为,岭南地区的百姓都对现在的官府都极其满意,减税、办学、种痘、送杂交稻种、送蔬菜种子、送棉籽、修水利、修路,无一不是官府为他们做的事实,这个官府是真正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
一些年过古稀的长寿老人说,别说没有见过,就连听都没有听过有这样好的官府。这真是赶上了爱民如子的皇帝,这样皇帝和官府不拥护,那还拥护谁?
所以今年官府再次募兵的时候,报名者十分踊跃,他们深信官府的宣传,安定美好的生活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将士们流血牺牲换来的,需要身先士卒的英雄去守护。
岭南三州一共又征集了两万七千将士,其中广州一万四,交州一万,崖州三千。
广交崖三州原来的兵力不到七万,不足以与北边朝廷抗衡,所以必须要壮大军队。趁着尚未动手,得抓紧时间练兵。
虽然战争还没有打起来,但萧彧也没闲着,统战工作一点也没少做。
《星火》报纸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送到北方各地,让读书人了解南边的新动态,了解着萧彧传达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让北边的读书人慢慢接受着新思想。
除了读书人,底层民众的统战工作也不能放弃。萧彧派出了大量的说书人与货郎,他们的足迹遍布了北方各地,跟底层的百姓宣传着南边的消息。
就连田间地头的农民都知道了:南边已经有了高产的杂交稻,每亩地能多收几十上百斤稻谷;南边的百姓都免费接种了防治天花的疫苗,接种这个疫苗之后,一辈子都不会再得天花;南边还取消了人头税,田赋也减了;南边还兴修了好多学塾,穷人家的孩子都能免费上学。
这些都让北边的底层百姓无不羡慕,什么时候这种好事能够轮到他们啊。南边的皇帝早点打过来吧,将他们现在这个喜怒无常只知道加税征兵的皇帝赶下台。
萧彧知道,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在为他们将来统一全国打基础,待日后攻打萧祎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普通百姓的支持。
这些报纸和说书人不仅在安国境内传播,同样也传到了东戎与西戎境内。
gu903();比起在安国境内传播这些需要遮遮掩掩,在东西戎则可以明目张胆地传播,毕竟远在天边的萧彧朝廷对东西戎来说是遥远的,东西戎的统治者并未将萧彧当成敌人,也就没必要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