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将来死后的长眠之所,刘弘的心态十分坦然。
毕竟是后世人,对于生老病死,刘弘看得十分透彻。
对于帝陵的建造地点,刘弘自然也没有什么风水寓意之类的要求。
刘弘之所以来要拉着丞相、内史、少府这三个主要负责帝陵建造的重臣,前往帝陵候选地点进行现场巡查,主要还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以及一点私心。
刘弘,已经很长时间没出长安城了
虽然登基之后,刘弘总是有意无意的找机会出去散心,更曾在去年年中,过了一把御驾亲征的瘾,但作为汉室天子,刘弘还是觉得未央宫,已经隐隐成为了自己的囚笼。
做皇帝也有一年多了,刘弘对历史上酷爱游山玩水的武帝猪爷,也是愈发的理解起来。
趁此机会正大光明的走出长安,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对刘弘而言,也是难得的休闲手段。
至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则是因为:陵邑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来都不是帝陵,而是陵山脚下的陵邑。
汉室的陵邑制度,基本都可以理解为:朝廷选个小山丘,将其凿空以做帝陵,并在山丘脚下兴建一座城池,以作为陵邑。
想想就知道:能被选座帝陵的山丘,必然是相对偏远,且人迹罕至的地方。
而陵邑的建造,由于带有广迁天下豪杰的特性,又具有了在原本荒凉的地方,强制建立一处经济热点的功能。
很简单的道理整座陵邑的迁入人,几乎都是曾经富甲一方的豪强,无论是消费能力、价值创造能力,亦或是金融流通能力,都足以撑起陵邑,成为关中又一个繁华昌邑。
而汉室历代天子的帝陵及陵邑,也大都带有明显的皇帝个人特色。
如高皇帝刘邦的长陵,其选址就在秦咸阳宫旧址之上,高足有十三丈,长宽各百二十步,与未央宫隔渭水相望,山峰兀立,气势雄伟。
而惠帝刘盈的安陵,虽然也勉强撑起了不小的规模,但无论是那慌乱填充的土石,还是那刻意垒高,却依旧不足七丈高的陵顶,都无一不在告诉后世人:这个陵墓的主人,活的并不久,死的很突然
在历史上,作为惠帝皇后的张嫣,虽然依旧得以按制葬入安陵,却因诸吕之事而失去了起坟的待遇。
即:历史上的张嫣,死后确实被埋进了安陵,却并没有起墓碑,只是被草草埋葬在了一块长宽各二十丈,高五丈余的低配版后陵中。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长宽二十丈,高五丈的陵墓,怎么都与低配搭不上干系,但看看历史上西汉时期的其余几处后陵,就不难发现差异。
长陵作为高皇帝刘邦与高后吕雉的合葬之处,被极其均匀的分为了东西两部分吕雉的后陵,其大小规模几乎与刘邦的帝陵相差无多!
帝太后薄氏、皇后窦氏的后陵,虽然没有达到吕后这么恐怖如斯的地步,却也都规模宏伟,气势恢宏。
反观安陵的孝惠皇后陵,无论是大小规模,还是陪葬物品,都无法与正常的汉室后陵相媲美。
要知道安陵墓群内,就连鲁元公主的陵墓规格,都远大于张嫣!
再往后,就是历史上勤俭质朴的带盐人,帝刘恒了。
相传刘恒弥留之际,曾留有遗诏,交代其身死之后,由太子刘启承继大统,丧葬之事一切从简,坚决不允许大肆操办、宣扬,且不允许陪葬金、铜等贵金属制品。
虽然最终,景帝刘启顾忌孝道,还是将帝的丧葬后事大肆操办,但随葬物什,却也遵从了刘恒的遗训。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打入关中,包括刘邦长陵、孝惠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在内的帝陵都遭到了盗掘、破坏,唯有帝刘恒的霸陵,让起义军不敢动起丝毫。
更有传言:起义军来到霸陵,看见帝刘恒的衣冠迎风飘扬时,竟不敢再前进一步,只再三跪拜,掩面而退
而与刘邦对帝陵气势宏伟,孝惠刘盈仓促而掘,帝刘恒勤俭质朴的个人风格相比,刘弘对自己帝陵的要求,主要还是集中在了陵邑之上。
毕竟刘弘无论再怎么提倡节约,待刘弘死后,儿子还是得出于孝道,大肆操办丧葬之事,汉室厚葬之风的改变也非一朝一夕,亦或是一封先帝遗诏就可改变。
而陵邑就不同了将陵邑建成什么样,完全有刘弘自己做主!
在历史上,陵邑经济并没有被汉室历代皇帝所重视,反倒是要修至皇帝死去的帝陵,让国家经济承受了巨大的负担。
可作为后世人,刘弘实在太清楚,类似陵邑这种人工制造的经济热点,究竟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用了。
就拿后世的北上广深来说,除了北京,有哪一个在明清时期,就属于繁华大都?
算起来,估计也就是临海的上海要好一些;明清时期的广州、深圳,和经济中心几乎挨不上边。
即便不考虑这些,后世北京的房价,也足以让刘弘对陵邑提起足够的重视。
作为天子与皇后在死后长眠之所,汉帝陵的位置普遍不会距离长安太远。
高皇帝长陵,北距长安三十五里;惠帝安陵,则位于长陵以西数里,距长安同样不过三十余里。
帝霸陵,位于长安城以东四十里处的霸水以东;景帝阳陵,位于长安城东北方向四十里处,泾水、渭水交汇组成的三角洲之上。
历史上直到武帝一朝,猪爷将自己的帝陵选在了茂陵,才使得汉室帝陵与长安城的距离,第一次超过一百里。
帝陵距离长安普遍不超过五十里,换算成后世的度量衡,也就是二十公里,完全在长安郊区的范畴之内。
而陵邑的存在,就类似于长安城的卫星城池,可以理解为后世的开发区。
距离长安够近,居民组成质量够高,经济实力雄厚,又有政策支持这样的地方,简直是最好的人造经济热点了!
所以刘弘计划在长安城附近,形成以陵邑为卫星,长安城为中心的经济圈,以促进汉室的经济发展。
至于能用的方式,那简直多了去了学区房、特供房,乃至于廉租房之类的手段,都能让汉室陵邑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
而陵邑包围都城的建设思想,也将使得长安城的压力得到缓解。
或许现在,长安城还能轻松容纳功侯贵族,以及长安百姓,但刘弘很清楚:百十年后,等贵勋功臣、皇亲国戚、宗室子孙人数越来越多,长安城的负担就会越来越大。
而作为首都,长安又天然具备吸引天下人杰聚集的吸引力,又使得长安的负担,在肉眼可见的未来会愈发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