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5章 安灞阳茂(1 / 2)

早在前世,研究这段关于汉室化的制度时,刘弘就曾为古人的智慧而感叹不已。

将地方势力强行迁入首都,难道只是为了宰富户,割韭菜?

其实并不是。

陵邑制度对政权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最主要的,还是缓解社会矛盾!

道理很简单: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造成的最大威胁,从来都不是武力反抗,亦或是影响行政效率。

而是一个令所有封建政权都头痛不已,却又始终无法找到解决办法的大趋势:土地兼并。

从秦汉到隋唐,从两宋到明清,封建政权一只没能解决,并因此导致三百年王朝周期律的,都永远是这个无解的命题: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遏制土地兼并的趋势?

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有过以赐田爵勾引六国民众入关做秦人的政策;明太祖朱重八,也曾在鼎立朱明王朝初,为天下大义而大治贪官污吏,更不惜人皮实草,以做震慑。

而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在统一了神州大陆之后,为了尽快恢复社会秩序,也曾做出过绝大多数开国皇帝会做的决定:授民田爵。

简单来说,就是发地:每家每户一百亩,家家都有,童叟无欺;条件就是在官府登名造册,建立户籍。

为了得到太祖高皇帝赐予自己的一百亩田地,在秦末战火中躲进深山老林的百姓纷纷从山上走下来,在官府登记好自己的姓名,领了专属于自己的身份户渎,并自此在田间扎下根来。

只一项授民田爵令,就让汉室初残垣断壁,百废待兴的神州大地,在短短几年内重新焕发了生机,二十年后的今天,天下人口就已经恢复到了秦统一天下时的水平。

但是,困扰每个封建王朝的土地兼并问题,也已经在汉室逐渐繁荣的背景下,悄然拉开帷幕。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下百姓都因为得到足够的田亩而扎下根来,社会生产秩序也已经重回正轨,现如今,汉室已经从经济复苏时期,逐渐进入经济增长期。

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导致底层百姓受到影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汉室鼎立时,天下人口不过一千五百余万,户近二百万,可耕作土地面积约为一万万七千余万亩。

将近两百万户人家,每户分一百亩田,一万万七千余万亩田虽说不上绰绰有余,却也还勉强够分。

大不了就是关中行大亩,关东行小亩半亩嘛!

但经过二十多年,即将近一代人的休养生息,以及更多的前秦遗民从各处桃花源中走出,使得汉室人口已经暴涨了一半,来到了二千二百余万人,三百余万户!

做个简单的算术题,就能明显的发现:一万万七千万亩田,分给三百余万户人家,每户能分到的,也就是五十亩左右。

而一夫五口治百田的标准,便源自于:一百亩田地的产出,在保证一家五口的吃穿用度,缴纳国家要求的税赋,以及各种日常支出的同时,还能稍剩下一些,以做备用。

也就是说,一户有五口人的农户家庭,至少要有一百亩的田地,才能保证其生存环境处在安全线以上;除非发生意外导致巨大的支出,否则就不太容易破产。

即便是按吃八成饱,穿七成暖的人类生存最低要求来算,一户有五口人的人家,也起码要有五十亩田,才能保证饿不死。

五十亩地,产出粮米一百五十石左右,其中一百二十石作为口粮,十二石作为农税,八石作为口赋,剩下的十石,就是用来穿衣取暖了。

如今天下三百余万户人,要想让他们家家户户都拥有一百亩田地,就需要至少三万万亩农田。

而实际状况却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垦荒地,发展农业,汉室可耕作土地面积,才刚刚从汉初的一万万七千万亩,增长到了二万万亩。

更让刘弘感到沉重的是:在天下二万万可耕作田亩当中,还有将近十分之一的部分,在彻侯勋贵手中!

汉初彻侯百四十五,即便按人均食邑千户来计算,那也是将近一千五百亩的田地!

按照三百余万户,一万万八千余万亩田来计算,平均每户田亩不过六十亩。

也就是说,如今汉室每一个农户家庭,其拥有的土地面积,理论上都仅仅比每户五十亩的最低标准高出十亩!

六十亩地,年产粟米不过百八十石,去掉口粮、税赋、穿衣等刚需,剩下的可支配部分,竟只剩下四十石,合钱不过三千钱!

一家五口每年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居然只有三千钱,这无疑是一个十分严峻的信号:如今的汉室,还处于一个相当贫穷的地步。

为了缓解这个状况,并让汉室尽快走上富强之路,刘弘不可谓不努力。

先是粮食保护价政策,给农民的收入上了一个安全锁,以保证情况不会更糟糕。

之后的宿麦播种,更是在缓解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同时,让农民收入肉眼可见的翻了一番!

如果仅仅只有这些,那汉室即便富裕起来,也很难让国家吃到红利相较于坐拥百亩田的农户,无疑是那些手中动辄数十顷田亩的豪强富户,更容易吃到时代的红利。

等时间久了,即便百姓一点点富裕起来,其收入增长也很容易就会被通货膨胀所抵消,反观地方豪强,倒是会实打实的身家暴涨。

而刘弘之所以敢推行这种农户可能会小赚,但豪强绝对暴富的系列措施,便是因为陵邑制度的存在,让刘弘的顾虑,在汉室永远不可能发生。

刘弘不敢保证,土地兼并在汉室不存在;但刘弘绝对敢拍着胸脯说:只要陵邑制度一直存在,土地兼并就永远不会成为汉室所面临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地方豪强兼并土地,兼并的越起劲儿,就越容易被地方官员视为行走的政绩。

对于陵邑迁徙,朝堂对各地政府是有指标的!

满足要求,自然是嘉奖鼓励,超额完成任务更是要升官赏赐,至于没完成任务的,自然躲不过被臭骂一通,甚至丢掉乌纱帽。

而地方豪强所兼并的土地,在豪强被迁入关中之后,大都会被官员吃下,却又并非是地方官员,自此拥有这些土地的拥有权。

想想就知道:某地县令为官三年,在治所置办下千亩良田,任谁都会起疑心。

所以,汉室官员在吃下迁徙豪强留下的田亩之后,会非常聪明的将其贡献出来:陛下你看,臣给陛下赚回来好几千亩田!

官员受贿,自然是良心大大的坏掉了;但要是官员将受贿得到的东西,转手拿去交给皇帝

嗯,这种感觉,问问乾隆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