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应天府的田文镜(1 / 1)

应天府去年开始,连旱两年,粮食产量连年减少。贾雨村的记忆却并不相同,现代的应天称得上鱼米之乡,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好年景。

红楼朝,农民没有余粮,粮仓却是空的。田文镜收到雍正要求,贾雨村不在,他走之前干活。

应天府地区征收任务一级一级压下来,最终压到农民头上,满仓的粮食被一车一车拉了上去。

征收不够,应天府都知道,上面检查时,就在粮食垛子下面充上稻草,但没人说出去。每家的饭果真越来越稀,早饭干脆断了。

但粮食征收任务量还是完成不了,田文镜作为酷吏,不做他想,认为有人将粮食藏了起来,决定开展“反瞒产”。他还说:“不是没有粮食,而是粮食很多,百分之九十的征收是因为思想问题。”

应天府大多数村庄一样,老百姓被逼着交出“私藏”的粮食。官逼民反,越来越瞎搞,即使这样,再也搜不到粮食。

老百姓饿怕了,把糠皮用石磨磨碎,弄成饽饽,填填肚子,“兑个命”。那东西吃下去,拉不出大便,只能用棍往外捅。

榆树皮也成了好东西。老榆树被一棵棵扒光了皮,树皮晒干了磨成面,“吃起来特别黏、扎嘴,有一股'青’(涩)气”。除此之外就是野草。

这样就开始大规模的死人,先是几个小孩,接着是更多的男人、女人,有时候一天能死几个。死的人多了,也就不算回事儿了,“没准下一个死的就是你。”

对于死亡,官府总是轻描淡写。有的孩子,坐在屋里,嘴里流“水”,身子歪着,翻个白眼,“很简单地”死了。饿死的人已经“不像个人”,即便轮到流民的亲人,也是如此。

差役负责料理后事,但同样饿得没劲,卸了块门板,拖出去,挖个小坑、铺上浮土,算是坟。

人人都知道饿死人,但没人敢往外说,在田文镜的年代,暴力就像瘟疫一样蔓延。

听说贾雨村搞建设,可以管吃管住,老百姓喜欢得不得了”,活下来的人,撑着木棍慢慢走出来。

老百姓都称呼贾雨村是老天爷,确实是必须救灾,很多老百姓都奄奄一息了,尤其是小孩子,手脚开始浮肿,一摁一个坑。

贾雨村把草药放在粥里,给百姓大规模的使用,身上的浮肿慢慢退去,这条命也就保住了。

另一方面,田文镜办事能力超强,雍正指哪他就打哪,对于皇帝交代的事情,无论阻力有多大,他都会保质保量完成。曾经发生天灾,巡抚害怕朝廷责怪,居然故意隐瞒受灾情况,雍正让田文镜前去核实。经过实地走访,田文镜弄清楚事实后,一五一十呈报给皇帝,没有丝毫隐瞒。于是,他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使得吏治焕然一新。

田文镜做事风格比较苛刻,得罪了不少大臣,御史屡次弹劾他,但雍正就欣赏田文镜,为了田文镜,雍正设置了江南同知这一职位。既然有皇帝支持,田文镜没有了后顾之忧,不仅弹劾许多贪污受贿和不作为的官吏,还建议推行耗羡归公、摊丁入地的政策,增加了朝廷的赋税收入。

作为实干型皇帝,雍正对田文镜越来越器重,以表示对田文镜功劳的肯定。雍正不止一次称赞他:“惩贪除弊,殚竭心智,不辞劳苦,不避嫌怨,庶务俱举,四境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