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好思想、草拟完组织的框架,剩下便是招人入教了,只有苏启一个光杆儿教主的人教,有啥意思?
他又不是洪荒小说里的老子,偌大个人教,就老子、玄都**师,再加一头牛,贼特么冷清。
可这也急不得,“十年种树,百年育人”,虽然实际用不了这么长时间,但人才又不是大白菜,春天种下去,不到秋天就可以收获。
而且,要想教育搞得好,工具不可少。
首先要改良造纸术和印刷术,使得书籍成本降低,这两样不是很麻烦,麻烦的是给汉字注音(标注拼音),以及编纂教材!
古代教育难普及,知识难流通,除了书籍少,知识被垄断之外,启蒙识字难,花的时间很长,效果还不好,也有那么一定的原因。
这时代启蒙识字都是老师一字一句地教,然后学生跟着一遍一遍地读,反复多次,直到死记硬背记住为止。
这样识字的效率极低不说,而且学生一旦离开了老师,面对一个陌生字,那就得抓瞎了,只能连蒙带猜,认字认半边。而如果有拼音,情况就会好得多,只要将拼音的拼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再有一本字典,即使没有老师在身边时,学生也可以单独识字。
无可否认,拼音让汉字的学习变得简单了。
汉字的总数有数万多个,常用的汉字大概在两千到四千之间,苏启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常用汉字找出来,给它们一一进行注音。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活计,首先苏启得知道哪些字常用,还要了解这些字在这个时代怎么读。
苏启并没有按照原世界的汉语拼音,直接拿来就用,在这时代搞汉语拼音就必须得符合于这时代,否则他搞出来一套别样的读音,教出一帮用这读音的学生,有什么用?
等出去了,张口一说,一群听的人脸上恐怕全是黑人问号。
这兄弟说的啥?是在问路吗?
全特么听不懂。
人家不把你当歪果仁看才怪。
这时并没有普通话一说,但却有正音(相当于普通话),且有学者编出的《切韵》记录阐述这时汉语的语音,这给苏启省去了不少麻烦。
苏启采用拉丁文字母作为汉语拼音,因为二十六个字母不多,认识和写起来也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