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所有人都忽略了这一种可能的根本原因。
但是现在不一样!许正华没有令物质凭空消失的能力,人类文明没有这个能力,但是……黑幕有!
将物质扔进黑幕,令其被黑幕吞噬,实质上便是物质凭空从这个宇宙之中消失了。而它的存在本身会令空间产生弯曲,在它消失的那一瞬间,原本因为它的质量而弯曲的空间会瞬间恢复平直。于是空间会产生震荡,引力波便产生了出来!
将一吨物质扔进黑幕,所产生的引力波携带的能量,便等价于一吨物质。将一亿吨物质扔进黑幕,能量便等价于一亿吨。
这是物质被黑幕吞噬之前所发出的怒吼,所留在这个宇宙之中的最后痕迹。
而……信使号引力波天线,哪怕全功率运转,所能产生的引力波所携带的能量,也最多只相当于一克物质的数千数万分之一。
正因为它是如此微小,它才不具备实际意义。因为背景噪音的强度足以将其完全淹没,令它无法被具备接收引力波能力的存在——哪怕用于接收引力波的设备的灵敏度再高,都无法察觉到这些引力波。
但仅仅将一吨物质扔进黑幕所产生的引力波强度就已经是信使号引力波天线的几十亿倍,那……扔进十吨物质呢?一千吨呢?一亿,十亿吨呢?
可以肯定,哪怕直接将太阳扔进黑幕,其所产生的引力波强度,都远远不如宇宙之中某些极端物理过程所产生的引力波强度。就像人们曾经观测到的某次黑洞合并事件那样,一颗29倍太阳质量的黑洞,与一颗36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在合并的时候,有高达太阳三倍的质量在一秒钟之内被完全转化成了引力波,向整个宇宙广播。
比强度当然是比不上的。但关键问题在于,人类的目的并不是制造出足够高强度的引力波,而是只要具备足够满足通讯条件的强度就可以。
这个目标,就容易达到了许多。
较为保守的估计,以当前阶段引力波探测器的灵敏度,和技术发展速度作为影响因子,理论之中,将一颗一亿吨质量的小行星投入到黑幕之中,其所产生的引力波强度,便可以满足人类观念之中,对引力波通讯所要求的强度的下限,令引力波通讯成为可能。
而……推动一颗质量为一亿吨的小行星,改变它的轨道,令其投入到黑幕之中,对人类来说并没有技术难度。要知道,爱神星的质量高达7.2万亿吨,但此刻不还是被人类改变了轨道,成为了地球的一颗卫星。
人类有能力推动很多很多质量在一亿吨级的小行星。而,控制着它们的轨道,令其在不同的时间段进入到黑幕之中,通过这种方式便可以为引力波进行某种意义上的“编码”,令其成为信息的载体。如此一来,通过引力波进行通讯便成为了可能。
许正华确定,这整个构思,在理论之上是完全可行的。那么下一步所需要做的,便是验证了。
这并不需要许正华再将一些质量投入到黑幕之中,并观测在这个过程之中是否如同理论预测一般,有符合计算的引力波产生出来。因为在此之前,黑幕已经吞噬了至少十颗以上的矮行星和小行星。而有观测数据的,最小的一颗小行星,其质量都在一百亿吨级以上。而最大的一颗星球,矮行星塞德娜,其质量更是高达100亿亿吨。
以现在人类所拥有的引力波探测器的灵敏度,科学家们应该已经记录下了这些引力波的数据,虽然他们并不清楚这些引力波究竟是哪里发出来的,并且应该会对这些有些莫名其妙的引力波数据感到很困惑。
现在,只要调取这些数据,与自己的计算进行比对,便可以确定自己的理论是否正确了。
顾不得此刻夜已经深了,许正华抓起电话,拨给了各大引力波探测器基地。他所需要的数据,在后面半个小时之内陆陆续续到达。
许正华将数据调取出来,将其放入计算模型之中开始了验证与比对。
要验证这些数据是很简单的事情。在计算机那强大的算力之下,在许正华输入最后一个数据,点击开始之后的五分钟,结果便已经出来。
通过自己理论计算出来的数据,与实际观测到的数据全部对上了。其误差仅有数亿分之一的级别——这可能是因为对于星体质量估计的不准确的原因,而这么一点点误差,完全可以当做不存在。
一种巨大的兴奋感充斥了许正华的胸膛。这么多年来,他已经很久没有如此兴奋过了。
此刻,东方的天空已经被初生的朝阳照亮。新的一天已经到来。而一夜未眠的许正华仍旧没有一丁点疲倦。
他再次抓起电话,用尽力平稳的声音说道:“帮我接通决策者们。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他们。”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