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就好奇了,董素这么精明的人,怎么没有看出彼得的真面目?或许不管是多么强势的女人,在恋爱中都是没有理智的?
香江娱乐报纸挖八卦的能力这么强,就没有把彼得的真面目给扒拉出来?
不容腊梅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时,彼得让手下拿来了一瓶香槟,彼得手法老练地打开了香槟,给每个人斟上一杯。
待每个人手里都有香槟酒后,他高举着酒杯说:“庆祝咱们今天成功地狙击了大豆期货,赚得盆满钵满,庆祝香江又多了两位女性亿万富豪!”
大家齐声鼓掌叫好,董素嘴角笑意飞扬。
和彼得约好今晚一起吃饭,他们就离开了彼得的公司。
董素想了想,建议道:“腊梅,你赚了那么多钱,也不用全部投入贸易公司里,贸易公司撑死有一亿也就够了,剩下的钱你不如在香江置办房产吧,像浩子一样,以后来香江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腊梅觉得颇有道理,现在香江的房地产还没有达到高不可企及的地步,还有非常巨大的上涨空间,在这里买房,也不失为一项上好的投资。
而且内地人在香江买房也很方便,只要付首付的五成,带上身份证,在律师楼办理就可以了。
当然,腊梅肯定不用贷款,她要买就全款,省得手续上还要审批,银行会需要香江亲属担保。她在香江没有亲属,也不想麻烦董素,最好的办法就是付全款。
说起来香江的房地产之所以稳固屹立不倒,一部份原因是经过数代人长时间的积累,香江的房地产,如今已经被上流社会的人士捏在了手里。
有的家族手里的物业不是以以套来计算,而是以栋来计算的,诸如有几栋大厦这样。
有这样的人存在,话语权又在他们手里,香江的房地产怎么可能会降价?
只是苦了小老百姓罢了。
而且这样的财富集聚效应也给普通人带来了不好的示范,大家赚的钱只想着买房买物业投资升值,不会想投入到实体产业上来。
腊梅既是看穿了这个趋势,只能顺势而为。
------------
第四百一十六章能买得起吗
如果这时她买房肯定能赚不少钱,听董素如此建议,便问说在中环这样的地段,有没有新开的楼盘,有的话,她可以倾其现在所有,买下一整层楼收租。
按现在香江的房价,已经是一平米一万五的价格了,如果全款的话,腊梅现在手头有一亿五千万元,大约能买12套房。
香江的房地产历史已经有近百年,经历过多轮周期,从1980年算起,香江房价经过了跌、升、跌的过程,腊梅这一次买房,大体买在小幅上升的阶段。
但再往后几年,比如到了1998年,香江的房价更是疯狂,出现了买房前要交一百多万茶水费的事情。
不过,期间无论如何涨跌,但到了2018年左右,香江的房价已经到了一平方米35万左右的价格。
可以说,在香江,惟有手握房产,才能跑赢通胀,才能躺赢。
董素觉得腊梅还挺大手笔的,刚赚的钱就舍得投资到房产中。
但董素现在的认知不会超过时代,建议买房也是出于女性追求安全感的心理,作为投资的一种方式,在她现在看来,买房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比如说,她也会担心高位买进后,房子会跌至低位。当然,香江上流社会比较普遍的作法就是:
如果房价跌了,他们就装死,把房子捏在手里,反正不缺钱花,早晚会涨回来的。
见腊梅这么坚决,董素想了一下,说:
“中环的明珠大厦最近刚刚开盘,那里的位置不错,正好我也有这个心思,不如我们把那栋大厦能买的房都买下来吧,还能做邻居。”
董素的钱放在手里,一时也不知道投资什么好,索性听腊梅的,闭着眼睛买房了。
没想到腊梅却是用欣赏的眼光看着董素道:
“素素姐,你要是买了那里的房,下半辈子都可以躺平不愁了。”
“说是说,哪有买了房就不奋斗的?那人生岂不是很无聊。”董素笑道。
香江现在的法律比内地的法律完善,对于婚前财产的规定,董素作为世家子女,了如指掌。
她现在把钱花出去,以后这笔钱就都是她自己掌控的了,即便是嫁了人,丈夫也不能动她的不动产。
香江的世家女子,都会有意识地为自己多积累一些婚前的财产,所以买房不失为一项好的投资。
吃中饭的时间还早,董素便打铁趁热,打电话给一个认识的房产中介,叫胖姐的,让她来帮忙介绍物业。
胖姐约他们在中环的星巴克见面,她半个小时内就到。
星巴克里人头攒动,他们三人随意各点了一杯咖啡。
罗浩对腊梅在这置业毫无意见,只是说那你喜欢就好,他觉得这里的地段确实不错,以后不管是出租还是自住都有空间。
至于今天的这次期货买卖,虽然惊心动魄,不动声色间腊梅就赚了五个亿,但是三个人都没有再提起。
董素以为应该是罗浩提供了什么内幕消息给腊梅,因为他不好亲自出手,所以她也不会去刨根究底。
有的事情心知肚明就好,世家子女都很懂得遵守底线,不逾矩。
人家带你赚了钱,你还苦苦逼问人家钱怎么赚的,也太心里没有点数了。这样的事自然不会发生在董素身上。
而罗浩则是对发生在腊梅身上的事情处变不惊,只要是腊梅做的事,他都觉得合理。
而对于腊梅来讲,不解释就是最好的解释,反正罗浩会一直相信她。
三个人心思不一,但却都默契地不再提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