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同学,我知道你意气风发,年少有为,但互联网产业我的确不太了解的,我们做生意的有一句话,叫做不赚自己不懂的钱,意思就是说这个行业不了解,不要轻易投入。
今天和你一起吃饭,了解到很多互联网产业的概念和发展前景,十分感谢你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但我觉得我还是投资传统产业的为好,毕竟我跟不上你们的节奏。”
黄非这一番话说得委婉客气,但却是画风急转直下,完全没有之前热络。
腊梅疑惑是什么让黄非突然间改变了想法。
盘点二人的谈话,腊梅发现黄非态度的改变,是从自己诉说互联网产业的前景和规模开始的。
腊梅开始检讨自己的错误,是她太心急了,急于救下黄非,拦住她的错误投资,拉拢本土企业的投资,所以把未来的前景都尽量描绘仔细。
但由于前景太过美好,令人难以置信,却反而让黄非产生了不相信的心理,难怪他态度急转直下。
腊梅从中觉醒到,今后如果再有类似的场合,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好,不要把关于未来的光明前景一下子全部说出来,这个年代又有几个人会相信呢?
大家只会觉得她浮夸罢了。
而之前的浮夸风横行,让全国人民受够了苦,所以浮夸已经成为国民上下众所诟病的痛点。
大家都吃过浮刮风的苦头,肯定对于心内觉得浮夸的作风十分反感。
要拉风投可以从别的地方想办法,但人却不能不救。
面对即将走上绝路的黄非,腊梅稳了稳心态,道:
“黄老师,您投不投资这个项目,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坚定地推进我们公司的前行,但是我觉得你要投资房地产业,现阶段风险很大。”
黄非不想和腊梅就此深谈。
这个小姑娘夸夸其谈,也没有什么阅历,凭什么对他要做的事情指手划脚?
成功男人比较宽容,但成功男人也容易自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除非这个人让他有绝对权威之感。
腊梅真诚的话,反而起到了反作用,让黄非心里产生了几丝反感。
腊梅见他眉毛一挑,情绪不对,知道自己肯定是触到了黄非的痛点,看来这位企业家也有缺点,刚愎自负,不喜欢听进不好的话。
腊梅转换了话风,道:“我父亲在我们县也是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说实话我和你还算同行。
我父亲的公司是以我的名字注册的,原本我要是考不上华清,只能回家接手父亲的产业,我和你就成了同行,所以对近期的房地产市场还是有些心得的。”
听腊梅这么说,黄非的神情稍稍缓和,原来腊梅家族也是从事房地产业的,那看来她对这个行业也不是一无所知。
黄非觉得这个小姑娘还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想到她到底是齐师的弟子,也是齐师介绍的人,怎么说应该也有几把刷子。
小姑娘可能急功近利,但也不能怀疑她的能力。
------------
第三百五十二章失败了
黄非方才未免对这个年轻的小姑娘太过苛刻了,要求也太高了,或许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吧,所以刚才自己态度明显了一点,不会让小姑娘觉得尴尬了吧?
黄非放缓了语气,徐徐道:“原来如此,那愿闻其详。”
小小一个容远县,黄非不一定放在眼里,但是能在一个小县城里杀出一方天地,成为腊梅所说的最大的房地产公司,那应该也有独到之处,因此黄非还是愿意听一听腊梅说话。
腊梅据此发现了黄非是个务实的人,他不愿意听虚无飘缈的前景描述,更愿意听听现实中发生的事情。
于是腊梅转了个角度,开始编起故事来,她说父亲这几日才到京城。
放下家族的产业,来到京城,最主要的原因一个当然是要来陪她,二来是因为家族产业最近也遇到了危机,所以他对容远的房地产业进行了清盘。
一听处理危机的事,黄非兴趣更浓了。
一个企业家最怕的就是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危机,危机有很多因素造成,有人为了决策失误,用人不善,任人唯亲,也有资金链断裂等原因。
腊梅侃侃而谈,每一句都说到了黄非的痒点上。
但黄非听到腊梅陈述了房地产业那么多弊端后,便犀利地问:
“那你父亲房地产业不是发展得挺好的吗?为什么突然间就不做了呢?”
腊梅话锋一转,说:“做得再好,也比不上国家的一个指令啊,我们容远已经开始要求银行资金不能够流入房市,于是他在开发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资金问题。”
腊梅光说县里的情况,黄非还是没醒转过来,神情淡淡的,没有被触动到。
腊梅于是继续道:
“其实容远的事,放到国家层面上来讲也是如此,现在房地产业看着热火朝天,但这是由于有很多违规资金的流入,国家已经重视到这一点,不了意料的话,不久应该就会进行整顿。
如果是老牌的企业,资金雄厚,那还不成问题,能撑过去,但如果是新资金进入,这个时期恐怕就很尴尬了,不上不下,万一后续资金链断裂,那下场可想而知。”
腊梅这几句话正说到了点子上,黄非仔细一想,还真是如此。
他也有金融界的朋友,之前也曾经他们提起过,现在国家对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业的情况十分重视,下面估计会进行一个清理整顿。
黄非嘴上不想承认,但腊梅说了那么多,还是让他有些触动。
毕竟他就是腊梅口中那种新资金入市,他投资房地产的计划,后续想的是用买下的地再去找银行抵押贷款,然后用这笔贷款进行开发。
如果他现在入市的话,那岂不是把自己往绝路上送?
黄非额头沁出了汗水,如醍醐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