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 虚报数字(1 / 1)

www.biquxsw.cc,天地烈风 !

叶儿先的努力得到了他想要的回报,一支期岩部军队的崩散侵蚀了其他期岩部军队的内心。大量扈从的军队都是被彻尔利给拉来的,他们的忠诚度本来就不高,再加上他们的训练程度也比不上突契军,此刻他们无不觉得赢得这场战役已经无望。原本就是打着能赢就一起分战利品,要是赢不了就脚底抹油的想法的部落不在少数,此刻他们见到形势不利,自然不肯和彻尓列一起陪葬了,于是他们丢下了自己的责任纷纷后撤,整个阵型顿时乱成了一团,期岩军终于陷入了完全崩溃的状态。

此时就连彻尓列也不得不承认战败,虽然表面上看他有八万大军,可是实际上真正能如同手脚一样指挥的军队还是只有他的本部人马和少数真心拥护他的部落而已。一旦失去了战意,那么就算彻尔列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扭转这一局面了。事到如今,他只有统率着本部人马开始有序撤退,以避免让自己的实力受到进一步的损失。幸亏如此期岩部的本部军队才没有给帖蒙以可乘之机,否则期岩军的伤亡可能会成倍增加。

战至天黑以后,帖蒙下令停止追击。不是说他不想乘胜扩大战果,他明白彻尓列的本部人马并没有受到太大损伤,而自己的军队已经十分疲劳,再战下去一定会力有不逮,甚至出现让敌军反戈一击的机会。父亲的手段作为儿子的他再清楚不过,如果不懂得见好就收的话,胜负的天平很可能再次发生逆转。因此他及时收兵,结束了杜乐河战役。

杜乐河战役期岩部的军队战死者高达一万一千,受伤的也有一万以上,被俘者超过两万,期岩部的八万大军损失了近一半,但是彻尓列的本部人马损失其实并不大,应该说维持了他的基本战力;而突契军一方的伤亡仅仅四千七百人,即使加上塔塔尔部的损失也不超过一万人,且彻尓列直接撤走,因此此役是突契军的完全胜利。这一战不但是合撒继位以后与彻尓列的第一战,也是帖蒙作为突契军事统帅的第一战。

这一战对于交战双方,乃至于帖蒙本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战之后彻尓列重新认识到了合撒的实力,并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战略方针,从而使双方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维持着僵持状态。而这一战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它的实际伤亡数字是在近四百年后才被真正统计出来的,在会战结束后的当时,这个伤亡数字成了扑朔迷离的一个迷。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学者布隆迪指出,在历史上虚报作战伤亡数字是各国的通病。刻意减少己方的伤亡数字,夸大敌方的伤亡数字,以便使得国民相信自己一方取得了巨大的军事胜利。可是杜乐河战役却是个特例,帖蒙的确虚报了伤亡数字,可是却是夸大了自己的伤亡,而减少了期岩部的伤亡数字。

帖蒙会这么做完全是因为出于无奈,由于他的出色情报组织和实战指挥,加上完全吃透了彻尓列的心理和作战风格,这一次他的这一战赢得很轻松,可是突契不以少胜多打赢了期岩部,最大的后续问题就是绢之国的态度。

显然绢之国是希望看到合撒与彻尓列打得旗鼓相当,两败俱伤,如果处于劣势的合撒居然能够轻松打赢彻尓列的话,那么绢之国今后的立场就有可能出现动摇,原本的盟友就有可能变成敌人。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帖蒙这才虚报了胜利成果。他把塔塔尔部的伤亡数字一并算在了突契军的伤亡之内,然后又重复报上了塔塔尔部的伤亡,这样一来突契军便损失了一万人左右,而塔塔尔部也有五千以上的伤亡,两者相加便成了一万五千人左右的伤亡。此外,帖蒙还把被俘者中的其他扈从部队都给释放了,以此来邀买人心。然后他把剩余俘虏交给了塔塔尔部,这样他就可以顺利成章的把突契军多出来的部队数量描述成为敌方的俘虏了。此外,他还减少了期岩部的伤亡数字,伤者有的逃走,有的被俘,而战死的一万一千人被他缩水到了七千人左右。由此这场胜利被他改头换面变成了一场险胜。

帖蒙的小伎俩之所以瞒过了世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兵败的彻尓列同样虚报了自己的伤亡数字,明明战败的他只计算了他本部人马的伤亡数字,于是就有了仅仅伤亡三千余人,却击毙敌军两万的离奇数字,为了弥补这个谁都不可能相信的谎言,彻尓列伪造出来一场可怕的军中瘟疫,正是由于这场瘟疫造成了大量非战斗减员,这才迫使他不得不退兵的。

由于彻尔列的这个胡扯太过离奇,于是大家本能的觉得帖蒙的数字更为可靠一些,因此在正史上才有了双方打了个势均力敌,最后期岩部不得不退兵的结论和突契一方伤一万余,亡数千,而期岩部则阵亡五千至七千,伤者数万的推论。

可是不管帖蒙的谎言是如何骗过世人的,在这一战之后帖蒙在突契军中的威信却是不容置疑地被大大提高了。原本被大家误认为不过是一介参谋的帖蒙一跃成了合撒手下最伟大的将军之一。再加上他在突契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也逐渐显现出成效,受益的突契军民对他的崇敬之情与日俱增,帖蒙俨然成了整个突契最光辉灿烂的存在。当然,这是后话了。

事实上帖蒙在杜乐河一战中的种种举动并非瞒过了所有人,这些看穿其伎俩的人之中就包括绢之国的忠义郡王刘献之。但是可惜的是当杜乐河之战的战报传到北地都护府时,刘献之并不在都护府内,这时的他正率领着两万步兵浩浩荡荡的赶往太原,然后又转道去了山南道。

刘献之的这一举动当然是得到了皇帝刘龑的直接许可,刘龑这么做为的就是敲山震虎,好好吓唬一下那些儒生党一下。从客观上刘献之的这次行动有力的支持了王汉新,从而使得关于飞鹰堡的得失判定问题上,刘龑有了更大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