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4(1 / 2)

智冠天下之军师 天豪 2315 字 2023-10-21

为榜样,就应该知晓周公之典故。以周公而论,其称王或者不称王,皆是在天下一统以后,在真正的成功以后。如今天下三分,孙权为一时之雄,安守则以,攻取不足。刘备为半世之雄,攻守皆备,却为名声,仁义所累,无法与丞相比美。但以丞相一世之雄又何必视区区魏公如若至宝称帝或不称帝,称公或不称公,也只能在天下一统,三分归一地时候,才是应该考虑的问题。此刻称公,乃急功好利,弃多年来的理想而不顾,大不智也。以一统江山、匡扶汉室为动力大可为之。何必安于做个魏国之尊,视皇上为虚设,却甘心与刘备、孙权之辈平起平坐,是何道理”

曹操被荀彧教训了一通,怒由心声,脸青一阵、红一阵、白一阵。

荀彧见曹操不答话。心头涌起一股悲怆之情凄谅的摇着头。叹道:“我不想今日见此事”说着向府外走去。

由于荀彧的反对,曹操不敢勉强担任魏公一职。

这日,董昭持圣旨,前来相府宣读。

曹操召见董昭入书房,说道:“文若并不同意操任魏公一职,为之奈何”

董昭不已为然道:“荀尚书心怀二意并非一心向丞相尽忠再说,此乃一人之言。怎能阻止众望”

曹操深以为然。

先请郭嘉过府寻问。

郭嘉见曹操语气,就知道曹操的心意,他并不象荀彧那样对大汉心存敬畏之心,也不采荀彧那样正派。说道:“称公不称公并无多大区别。此刻称公确实有些急噪”

曹操点了点头。

接着荀攸又受到了曹操的邀请。

同样地问题。荀攸为人不似荀彧,荀彧敢于直柬,坚持大义。行为端正。而荀攸高风亮节,但他“深密有智防”善于保护自己。曹操曾经也说过: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也。可见荀彧做事较积极,而荀攸做事则倾向于保守。

荀攸说道:“凡是皆有两面,称王有利有弊,不称王也有利有弊。不过攸之意思。不称王为好”

曹操让荀攸退下,又招来了贾诩。贾诩对外阴险毒辣,对内却勤勤恳恳,即不拉帮也不结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贾诩说道:“明公容智,此其中深意自有定断。诩一心想着如何破刘备的防线,并未在意此事,望主公勿怪”

一个君主,最喜欢的就是贾诩这类人,有着出色的才华,却不与他人争风。即能为自己排忧又能让自己放心。曹操也不例外,他并不怪贾诩说谎,只是对他一笑,让他下去。

接着就是程昱。程昱听了曹操的问题,说道:“主公长期居于丞相之位,自己乐于保全名节,却反而使人以大事怀疑于主公。但主公有了正式的爵位,就不只是朝廷官员,在宫中也有了公开的位置,还会有谁来怀疑主公对大汉的真心呢”

曹操最后召见的是司马懿。

司马懿讨好的说道:“丞相功高震天,别说称公,称王也不在话下。此刻称公,正是最好时机。”

曹操微笑着问道:“怎么说”

司马懿自信的说道:“称公可以让军中所有不满丞相作为的叛臣,提前露出马脚。不然,若是在丞相出征在外时他们再反,我军危矣”

曹操闻言,大笑。

曹操本就野心极大,他心中早就同意了董昭的意见。毕竟,丞相地位再高,仍是皇帝的属僚,而巍王却拥有着独立的政治权力,在名义上也脱离了皇帝的直接管辖,这和皇帝分国而治,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曹操听了众谋士的意见,本就动摇的心,这下摇得更快了。

接着他又召见了军中所有大将前来询问。

这些大将,领兵打战还行,在这种大事情上,哪里出得了主意。

他们都认为官大就是好的。

众人就瞎起哄的嚷着让曹操当魏公。

曹操见将领们几乎各个都同意,也就拿定了主意。接了汉丰帝的圣旨,自称魏公,定都幽州范阳。

3266正文下卷第266章三大军师齐出

“曹操称公”的消息,以讯雷之势,在短短数日之内,传遍了大江南北。

远在长安的罗灵风等人更是先一步的由“疾风”传来的消息中,得知了这个信息。

长安议事厅中。

罗灵风奇怪的问道:“不是说封王吗怎么现在是称公了”

法正不解的回答道:“这个正也不太清楚。可能是情报出了一些问题吧”法正的语气充满了遗憾。

诸葛亮也遗憾的说:“曹操称公符合他的性格,称王就有一些荒谬了,看来我们的情报网还需要加强啊曹操称公或者称王对我军来说,并不是一件大事,出了纰漏也不需要太过在意。可万一这是一个军事机密,如果在这其中出了什么问题,那我军很可能会因为这一小小的误差从而导致了全军覆灭的危险。”

管理情报的费袆上前受教道:“臣下知错了,日后一定好好改进”

在汉朝,刘邦的话可谓是圣旨中的圣旨。“白马之盟”刘邦曾经亲口颁下号令“非刘氏子孙不得称王”

若曹操称王,就等于破了高祖祖训。届时,刘备称王或孙权称王就不会惹人非议。

可是九州之内,重爵不得过公。封公是得朝廷允许的,只要功高者,皆可受封为公。曹操封公,在意义上说来是合情合理

除非刘备公然反对朝廷,不然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刘备是不可能称公的。毕竟在理论上而言曹操并没有错。

罗灵风知道刘备在短时间内,是无法称王了,也露出了遗憾的神态。稍后,罗灵风问出了他最为关心的事情:“荀彧先生怎么样了,是否被曹操暗害了”

荀彧的一生坚持大义,行为端正,而又极有智谋,且喜爱推荐贤能。训练武装部队,掌握机会。制定谋略,征战四方,连获胜利,辅佐曹操复兴汉室,转弱为强,化乱为治。曹操十分天下,其一人之功,就占有五分,作为曹操最有力的臂膀,他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与此同时。又能为汉王朝尽节。他的仁德。尚在管仲之上。

作为他的敌人,荀彧是罗灵风最敬重的一位先生。故而荀彧的生死,是罗灵风此时最关心的事情之一。

gu903();费袆答道:“没有,荀彧先生被曹操放置在了涿郡,找了一些借口将荀彧留住不令其再回邺城。并免除了他原有的尚书令之职而以荀攸代之。荀彧则改任侍中、光禄大夫,并参丞相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