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也。”
郭嘉苦涩的笑道:“是罗麟想出来的。”
曹操闻之,长叹了口气,心里顿时有些酸酸的,极度不满的对老天抱怨道:“为什么象罗麟这种全才,会被一个织席贩犀之徒收了去。”
厅中静了片刻。
这时,荀彧、郭嘉对视了一眼,郭嘉徽微点了点头。
荀彧上前道:“刘备现已得司州一地,虎牢关和宛郡随时可以威胁许昌。许昌乃国都若是一旦告危,我军士气必然大跌。还请主公早作迁都打算。”
“臣等请主公早作迁都打算。”殿中众臣齐声劝说。
曹操也知道许昌离刘备军实在太近了了,虎牢关一路大军可以随时随刻出兵占领他的黄河天险,宛郡也时时威胁着许昌的安全,他略微思索了片刻,就点头同意了。
曹操问道:“诸位认为国都定在哪里最为合适”
荀彧答道:“冀州境内,人口众多,境内邺城易守难攻非常适合建立新都。”
众人尽皆称善。
曹操见众人想法一致,他也有此想法,于是便点头同意了迁都邺城一事。
荀彧又道:“司州一地,上可威胁并州,右可威胁豫州,我军一大患也。虎牢关易守难攻,不可图之,唯有黄河流域可以利用,我军不善水战,应该早日募集水边渔夫,组建水军,为日后战斗打下基础。”
曹操再次点头允诺,说道:“天下之势,尚待重谋,于禁将军驻扎官渡着重编组和训练水军。”
曹军日后的目标已经确定了下来,分别是迁都、练精兵和组建水军。
曹操见会议的目的已经达到,众人又无事商议,就宣布散会。
众人依次散去,惟独贾诩未动,曹操知道贾诩一定有事情与己商议,说道:“文和,随操入院中一叙。”
丞相府邸大院。
曹操问道:“文和有何事与操商议”
贾诩开口道:“刘备军中坚如磐石我军无法动摇其根本,但孙权军中却不怎么团结,孙权新任吴侯,必然会提拔一些新人为之心腹,用来牵制程普、黄盖、韩当等老将,从新任都督陆逊就可以看出。此刻正是最好时机,只要我们谴一人去其军中卧底,如果顺利,就可知道孙家以后的动向,对我军百利而无一害。”
曹操双眼一亮,心动异常,问道:“文和有无人选”
贾诩轻声说了两个字:“华歆。”
3230正文中卷第230章路遇匪徒
襄阳城。
此刻徐庶已经来到了襄阳任职。
罗灵风扶着吴国太向太守府走去。
吴国太想早一点见到孙策,便轻声对罗灵风说道:“贤婿啊我这把老骨头还走得动,我们就不必要在这里歇息了,还是早点赶路吧”
罗灵风明白吴国太急着见孙策的心情,不过罗灵风知道以孙策的性格和孝心岂能安闲的在长安等他母亲的到来能早一步见到吴国太,孙策就会多赶一步,此时此刻恐怕他已经在襄阳城的城主府中等候吴国太了。
罗灵风微笑的说道:“岳母,您老好好想想,大哥会一直在长安等您老人家吗”
吴国太一心想着孙策在长安,要想见到孙策,就必须快点赶路,根本就没有向别的地方想,现在一经过罗灵风的提醒,立刻就想到了其中的关键,走路的脚步也不由自主的快了起来。
一行人来到了襄阳太守府。
果然正如罗灵风所言,罗灵风等人一至襄阳太守府中,徐庶就禀退了四周的所有士兵和下人,并吩咐他们未经宣传不得入内。
待下人通通退下后,徐庶轻声道:“好了,可”
徐庶话还没有说完,一条人影就从后堂飞奔而出,瞬间就来到了吴国太的身旁,不用说,此人正是孙策,孙伯符。
只见孙策跪在吴国太面前,磕头哽咽道:“不孝孩儿孙策,让母亲担心了。”
吴国太更是激动的浑身颤抖,慈祥的脸上布满了泪痕,吴国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弯下身子紧紧的将孙策抱在怀中,生怕再失去他。吴国太边抱着孙策,边轻轻的拍打着他的背,好像在安慰襁褓中的婴儿一样。
此刻,孙策也没有了小霸王的威风,像孩子一样抱着母亲的脚号啕大哭了起来。
旁边的周倩也激动得喜极而泣,泪流满面。她本是江东大儒的女儿,在江东也是一位小才女。虽然孙策娶她有一些政治原因,不过两人在共同的生话中,也产生了深厚的情义,如不是她还有两个孩子要照看也许此刻她已经殉情而亡了。
此时她双手死死的拉着两个小孩,不让他们打扰到孙策和吴国太。
周围的人都有些感动了,人人都非常知趣的走了出去,将这宝贵的时间让给了他们。
院外。
罗灵风欢喜的说道:“终于大功告成了。”
“没有出什么意外吧”周瑜笑着问道。
罗灵风将经过说了一遍,然后道:“比我想象中的要顺利得多。不过岳母的表现却大出我的意料之外没有想到她那么镇定和沉着,跟二哥说的一样,如果没有岳母恐怕我们还真的回不来了。”
周瑜不以为意的笑了笑,显然吴国太的出色表现早已经在他的意料之中,如果不是这样周瑜也不会让罗灵风冒这个险了。
孙策和家人久别重逢自然有许多话要说,罗灵风也不急着赶路,一行人在襄阳足足待了三日,才向长安行去。
三日里,罗灵风、徐庶、周瑜三个谈天说地,讲谋论略,也别有一番滋味,一旁作为观众的赵云也受益非浅。
三日后,罗灵风一行人向长安赶去,由于时间充足罗灵风一行人打算从司州进入关中。虽然路要远一些,不过那里地势平坦,非常的好走。
这天众人来到卢县旁的一个小村庄,正想借个地方歇马吃饭,突然前面喧哗之声大作,人喊马嘶。近百名贼人冲进村来。兵士一边放火,一边抢掠,见有年轻女子,就一个个用绳缚了,其余不问老幼大小见人便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