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从东面绕行,反倒显得远了,牡丹江的基础条件算是不上不下,最后是吴膛从北高丽割地赔款弄来的殖民地清津。从地理上讲,清津属于依山面海的港口类型,大体的位置处在高丽半岛和桃花源之间的主要商路上。
清津的缺点是附近的可耕地面积少。也缺乏农业灌溉所需的水源除非赵馒雄他们马上学习东瀛人。从此全员改吃鱼作为一日三餐的主菜。否则的话要维持幸存者们粮食自给会有很大困难。
面对这样一道三选二的难题,着实是叫赵馒雄和张公斗颇为踌躇。他们俩是在清津和牡丹江之间踌躇不决。谁也不愿意跑去双城子替桃花源戍守边塞。
“咳咳,要是你们实在决定不了的话,那最后就只能抽签决定了,我看你们还是趁着现在有时间,好好商议一下怎么选吧”
汲取了上回提出分封方案考虑不周的教刮。吴啥晓得在勾心斗角这种事情上,他的确是比较欠缺天赋,因此委托苗景田代为解说这次会议。另外让米龙继续唱他的专业黑脸。这个时候,网刚还像个受气小始妇似的米龙,很好地挥了善于察言观色,以及见风使舵的专长,带着一脸颇具职业性奸笑,有意无意地挑拨赵馒雄和张公斗的关系。
老家在山东的张公斗,他的脾气比赵馒雄要硬气一些,此时张公斗恶狠狠地瞪着米龙,好像是要作。随即,被赵馒雄抬手压住他的肩膀。只见赵馒雄笑嘻嘻地说道:
“那就抽签吧吴老弟,你看能不能把双城子从里面剔除掉”
闻听此言,米龙不好接口,他没言语,转过头望着坐在旁边的吴膛。见他没有作出反对的表示。米龙方才诡秘地一笑,说道:
“这样作,似乎不太好吧不过看在你们俩都很有诚意的份上,原则上我可以同意接受。”
最为紧关节要的封地问题,确定靠抽签来解决被接受了,余下则是实践那个幸存者们自由选择的约定,赵馒雄和张公斗也表示愿意接受。
这一趟搭乘船队来桃花源的逃难者,并不是全部来自赵馒雄和张公斗所属。他们的来源成分很复杂,非嫡系人马也不少,游离在这个群体边缘的老弱妇孺则更是不受待见的弱势群体已有准备的两家势力。在内部透过心腹们统一口径,大开吹风会的时候,这些创造不出多少价值的人也就被当成了可以甩掉的包袱。不妨坦白一些讲,若是吴膛肯伸手接过这些干不了多少活。吃的却一点都不少的负担,赵馒雄和张公斗觉得需要感谢他呢
等到简短的抽签仪式结束,最终结果也出来了。赵馒雄手气不错。他抽到了一枝上上签,如愿以偿的到了清津这块个置优越的封地。剩下的那点事情就没有任何悬念了,张公斗黑着一张老脸接受了只能去牡丹江栖身的现实,由于是自己的手气不好,他也没什么脸面再跟吴啥吐槽,只能是闷头怏怏不快地一旁不吭声。
完成抽签仪式,大致上确定下了赵馒雄和张公斗的封臣地个和封地。负责主持这次会议的苗景田甚是兴奋,不过他也没高兴过头,提醒说道:
“对了,我说两个,现在只差一件事,你们就可以正式得到封地了。”
第二卷新生
第一百七十七章君君臣臣
讨地抽签的结果一出。无论两位当事人的感觉是喜悦咒涣丧,这个既成事实都已经无法改变了
张公斗哭丧着一张老脸,只顾着在那里埋怨自己的手气臭,他糗着脸没言语,而作为赢家的赵慢雄则开口说道:
“那个封地还差什么事情,不能完成这斤,我能问问是什么原因吗”
闻声,一直在冷眼旁观的米龙此时干笑了两声,接口说道:
“我们头还没有正式开国登个,所以眼下没有权力册封你们,怎么着也得等到回桃花源举行开国大典以后,封臣这事才能行啊”
举凡在当今这咋,蛮荒时代能混成头头脑脑的人物,断然没有一个废物点心,张公斗和赵馒雄当即反应过来,他们一齐转向吴膛,说道:
“噢。那我们就先要恭喜吴膛老弟你了。”
这斤,时候,吴膛也笑着起身回礼,跟对方客气了两句,双方一番寒暄之后。各自散去。
之所以一再拖延称开国称制的事情,吴膛主要是觉得贸然就称孤道寡,从心理上比较让人难接受,而且办,出个自吹自擂的开国大典,的确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意思。
自古以来。华夏大地的统治者,登基的法统大体来自于下面的三种情况,即是子承父业、抵御外辱和民众公推,余下的诸多例外状况,譬如说像是什么篡位夺权,化公为私等等,全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小把戏。在西方世界里还有神权封君的传统,比如说拿破仑加冕的时候就是请了教皇来主持,不过他最后还是自己给自己戴上了皇冠,而华夏就从来没这种规矩。
华夏曾经有过的一切宗教,无论是在本土诞生的,抑或是外来流任的,悉数都要在世俗政权的控制下展。
除非是像白莲教那样数百年如一日的标准造反派,动不动就动愚民玩暴动,其他的宗教都尽量安分守己地传教,不敢跟国家机器抗争,数千年来宗教人士也没在华夏折腾起太大浪花。
所谓的子承父业和公推,正如字面上所写的那样简单,没什么好说的。仔细权衡下来。抵御外辱则是吴啥的要选择。
在战场上直接击败企图奴役,乃至于是灭绝本民族的外来侵略者,从而获的自身政权法统的正当性,无疑是一块经得起考验的金字招牌。若是不然,始终难免觉得登个这件事有点沐猴而冠的意思。如今吴啥挟重创东瀛人的声威和荣誉而归,无论是里子、面子都说得过去了。
当远征的车队辗转回到了桃花源山谷后。筹谋已久的开国大典也正式提上日程。
比起吴膛更热心这件事情的幸存者们,开始皓穷经地翻阅历史资料,务求一切细节都尽善尽美,期望打造出一个完美无缺的开国大典。
在战前时代,数十年一贯制的历史教科书上。红口白牙地宣称华夏有着数千年封建社会,直至辛玄革命推翻帝制为止,事实情况绝非如此简单。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度,专指列土封疆,即是每个诸侯国都是一个自行其事地政治实体,享有政治、军事、财政、外交独立运作的权力,这种无可置疑的封建制度在华夏出现的时间很早,消失愕也同样不晚。屈指算来,仅有上古时期的夏、商、周三代真正推行过封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