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就在这时,本来晴空万里,突然从东北方向飘来一片乌云,遮住了太阳,大地一时阴暗下来。
“冯擒虎,马三金,东北军的阵亡将士们,你们也听到了王上的嘉奖么”韩毅在心里默默的念着,将手中的酒倾洒在地面上。
当日,上至皇帝,下到平民,无不尽兴,大宋太需要这们伟大的胜利来鼓舞军民的士气了。从此以后,我们可以正告四方,大宋,不再是弱国
宴会是盛大的,心情是兴奋的,可高兴之后,难题随之而来。首先,金国俘虏怎么处理杀了他们或者关进大牢再或者贬为庶民
载誉归来的将士们如何封赏王钰曾经亲口许诺,首破上京者封王,擒获敌酋者封郡王,如今这两件事情都被韩毅办成,要不要兑现承诺大宋制度,嗣王以上,非赵氏不封。王钰是唯一一个例个,被封了王爵。有必要再为了韩毅破这个例么
中书省,政事堂。
省官和五房官齐聚,连久不过问的朝政的童贯也被请来,列席会议。今天要商讨的,就是女真皇室的安置问题,以及有功之臣的封赏问题。
“这中书省得扩建了,地方太小。”王钰坐在他的公案前,身边坐满了重要的文武大臣。皇叔摄政王赵,也坐在他的身边。
见众人都到,惟独不见兵部尚书吴用,询问诸人,都不得而知,王钰开口道:“算了,不等了,诸位,今天把大家请来,就是要商量两件事情。俘虏怎么处置将士们怎么封赏本来这应该在明天早朝时再议,但本王估计,争议比较大,所以先在中书省内部商讨一下,拿出个大致方向来,才不至于毫不头绪。怎么样,诸位,畅所欲言吧。”
众臣一时议论纷纷,福王赵好像永远都在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存在,抢先发言道:“以本王之见,对待女真俘虏,不必心慈手软,杀一儆百,给女真余敲响警钟,若不俯首来降,即叫他们死无葬身之地。”赵可不是一般人,他此时说出如此幼稚自大的话来,其中另有深意。
“至于远征归来的将士们,按朝廷军功制度封赏便是,不必破什么例。”赵说罢,众官虽然没有表示明确的反对,但大多不以为意。
王钰听罢,轻咳两声,没有发表评论。杀说得这么容易,我要是杀了金国皇帝,就是帮了完颜亮大忙,他正可以名正言顺的登基称帝,号令金国。金帝要是死在汉人手里,那女真人岂不是会同仇敌忾,为他们的皇帝报仇这时我再兴兵北伐,不是去碰钉子么
“呃,福王殿下,以下官之见,金帝恐怕杀不得。只要金帝在,他就有利用的价值,我大宋不妨厚待他,再把消息放出去,瓦解女真人的意志,为我大宋的北伐,积极准备。至于将士们,王上曾经允诺,但那时是为激励士气,不必当真,韩将军功劳虽大,封个郡王,已经是皇恩浩荡了。”孟昭是个急性子,一把年纪还不改本色,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异议。
“不错,孟相所言极是。杀解决不了问题,军事手段可以摧毁敌人的城池,才打不垮人心。退一万步讲,他日宋军攻下金国,难道把女真人全杀尽么还是要靠安抚的手段才能最终解决问题。臣认为,可以仿照前朝柴氏的安置办法,由朝廷赐予相应爵位,分封土地,给予金银布匹等物,厚养他们。一来可以收买人心,二来也可以彰显我中华仁义之邦的恩德。至于韩毅,臣认为王上金口一开,不能儿戏,应该封王。”尚同良素以沉稳著称,百官曾有戏言一句,说是这尚孟二位相爷,好比唐时房玄龄,杜如晦。一个老谋深算,步步为营,一个铁口真断,快刀斩乱麻。
不过,他这话提到了一个很忌讳的问题,那就是前朝柴氏。当年太祖皇帝陈桥兵变,是抢了人家柴氏的江山,一来为了安抚人心,二来自己也心中有愧,所以才厚待前朝遗族。但女真俘虏跟柴家情况不同,一个是自愿表态,愿意将江山拱手相送,一个是被军队捉回来的。
两位副相表了态,百官也不再忌讳,纷纷发言。众官各执一词,在女真俘虏的问题上,虽然有争议,但大多数大臣还是认为不杀为好。问题就纠结在韩毅的封赏问题上,按说他功劳大,王上又开了口,应该封他一个王爵,但就怕这个口子一开,以后王爵会像牛毛一样多,这在历史上,可是有先例的
王钰一直认真的听着大臣们的意见,若是以前,这只是一个形式,万事他自己心里早就有了谱,拿出来讨论,不过是走走过场。不过这一次,他是真没有主意。只因这两年事,干系都很大,不得不小心处理。
“诸位,老夫有一言,不吐不快。”正当众官争得不可开交之时,老太师童贯开口了。
所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童贯身份又特殊,他一开口,大臣们纷纷闭嘴,洗耳恭听。连王钰也坐正了身子,准备听听老岳父有什么高见。
“两国之间,利益是永恒的话题,哪怕与敌国。本官想问一句,杀了女真皇帝,对我大宋有什么好处出口恶气在心里痛快痛快,仅此而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大宋能容下一万万臣民,却容不下一个被俘虏的金国皇帝至于韩毅,王上已经开过金国,允诺封王,现在诸位争议,难道是想让王上言而无信,失信于军中将领”
到底姜还是老的辣,童贯一席话,点明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指出了某些人的别有用心。他一说完,赵脸色微变,再不发言了。
是时候一锤定音了,王钰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本王提个方案,诸位讨论一下,看是否可行。对待女真皇帝,削去其皇帝称号,封个王或者国公,都可以。就养在汴京,使其乐不思蜀。也为我们北伐,积极制造舆论,瓦解女真人的斗志。将来北伐,可命其写下劝降书,再差一两员金国大臣,随军同行,纵使不会开城投降,也绝不会众志成城,岂不方便”
语至此处,顿了一顿,又接着说道:“韩毅嘛,诸位都知道,三朝功臣,当年徵宗先帝就对他十分信任。此次作战,他居功至伟,对待于国家民族有大功者,朝廷要不吝重赏。本王认为,封韩毅为忠王,是合适的。这样一来表彰了他的功绩,二来也可以激励前线将士,奋勇作战。以后鼓励书生们投笔从戎,就不是什么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了,而是为君敲响先贤钟,身带吴钩搏封王。”
他用自己设立的“先贤钟楼”取代了“凌烟阁”,用“搏封王”取代了“万户侯”,但什么押韵,平仄全然不顾,惹得大臣们窃笑不已。
王钰倒是很光棍,直接说道:“诸位大人就不用笑了,谁都知道,本王是太学出身没错,可那太学门朝哪边开,本王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哎呀,还是多读书好啊。”这话说出来,没人敢笑了。
“老臣认为,王上的提议很好。”童贯表态支持。众臣一见,齐齐附议,赵一言不发,他感觉到自己被孤立了。
就在这次议事要收尾时,吴用匆匆赶到,看样子这位兵部尚书很急,怪的是他走路的时候,右手伸在左手袖里,好像藏着什么东西。一跨进政事堂,看着这么多人在场,他似乎想起什么,又把手抽了出来。
“臣因故来迟,请王上恕罪,各位大人见谅。”
王钰知道吴用是人老成持重的人,看他这样子,八成是出了什么事情,遂笑道:“无妨,反正各位大人们也都议出结果来了,行了,大家去忙吧,明天早朝把这两年事情定下来。”
众官告退,各归本职,吴用来到王钰公案前,欲言又止,面有难色。王钰会意,起身朝外面望了望,随即向外走去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