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2(1 / 2)

汉兵 飞过天空 2217 字 2023-10-19

,一时到也让身边的汉兵不能近身。

一个身材瘦小的汉军就地一滚,身子闪过对方盾牌的攻击,手中马刀闪过一道寒光,斩在对方的膝盖后部。

那条顿士兵惨叫一声,向前跪倒,旁边的一个汉兵立刻抓住机会,一刀斩下对方头颅。

第一批次登陆上岸的条顿重装步兵渐渐失去了斗志,唯有那股强悍的条顿人的坚韧还在支撑他们苦苦坚持着。

不过,当初登岸的一个千人大队,如今能站立的却已经不足三分之一。

而此刻,河中船只上的冯塞卡如石头一般的脸上已经浮现出几分怒意。

“蠢货,带队的曼宁是做什么吃的传令兵,难道你没有告诉他我的命令,就地防御,不要与敌人纠缠么”

“万夫长大人,非是千夫长大人无能,而是汉军太狡猾,他们根本不正面冲击,而且他们的小范围分割战术是在厉害,就连军团大人都没有找到好的办法来对付。”一个参谋小心的劝道。

“来人,将那些武器用上,也叫汉人吃吃他们自己武器的苦头”冯塞卡冷哼一声,命令道。

“是”身后一众士兵掀开了布置在船头的一块黑布,黑布下是一副十几米宽,七八米长,形若鹰翼的武器,上边昂扬着一枚进二十米厂,寒光闪闪的弩箭。

这正是帝国目前最先进的武器床弩。

作为帝国冷兵器的极致,床弩只在帝都江山的兵械厂内定量生产,负责床弩各道工序的工匠更是工民和军民的混合身份,严禁退出军籍。

而西方联军得到的这十几具床弩,却是帝都江山在大约三个月前运抵中都龙阳的,本意是想在龙阳军械厂开展床弩的生产。

结果二十多日前,中都沦陷,这些床弩来不及毁掉,就落到了西方联军的手里。

值得庆幸的是,懂得床弩生产的工民并没有随床弩一起抵达龙阳,按照计划要在年中的时候,才会从江山军械厂转出一部分工民至此。

否则,这床弩的制造技术就被西方联军学去了。

如今,为了配合今日攻打潼关,何塞给冯塞卡配备了五台床弩,搁置于船头,现在终于露出狰狞的面目。

“瞄准”冯塞卡下令道。

“可是,大人,岸上还有我们的士兵”

“我说瞄准就瞄准”冯塞卡石头一样的脸上冰冷无比。

“是”几个士兵将巨大的床弩对准了岸边还在撕杀的人群。

冯塞卡举起右手,又狠狠的挥下。

正文第六章,身死魂不灭

硬木制作的箭身,精钢锻造的锋刃,巨大的弩箭与其说像放大了的弓箭,莫不如说更像是一只只铁矛一般恐怖可怕。

随着条顿重装步兵团万夫长冯塞卡的手举起又落下,紧绷的牛筋弓弦向前狠狠一弹,巨大的弩箭带着呼啸的声音,掠过河面,向岸边射去。

纠缠撕杀在一起的汉兵和条顿士兵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巨大的弩箭贯穿在地。

厚重的铁甲和精巧的竹甲在这绝对的力量下都变得如纸一般脆弱。

身体被穿出巨大的血洞,整个人立刻就倾倒在地,惨不忍睹。

帝国制造的的床弩,一台每次最多可齐射三支弩箭。一轮攻击过后,五台床弩,十五支弩箭让岸边聚集的汉兵死伤超过近二百人。

接着,第二轮箭雨又突袭而来,这次却是手弩,也是西方联军在中都龙阳的军械厂得到的,而且已经可以进行生产。

数百只连弩的骑射,让岸边汉兵的伤亡更加惨重。

间或,汉兵的惨叫声里,夹杂着几声条顿士兵的咒骂,那是还在岸边,死伤在自己身箭雨下的怨恨之声。

而趁着这个机会,河面上的船只迅速向河岸靠拢,很快,打头的几只船上,已经有数千西方联军士兵跳上岸边。

岸边的汉兵几乎个个带伤,但犹自拼死与敌人撕杀。

此刻,局面已经变成三四个西方联军士兵,围杀一个奋武军的汉兵。

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汉兵倒在了西方联军的阔剑下。

一个汉兵在阔剑劈砍进身体前的时刻,身体猛的向前一扑,将面前的敌人扑在身下,那西方联军士兵的头盔都被摔了下来。

这汉兵顺势张开嘴巴,咬在那士兵的脖颈处,温热鲜血涌进了他的身体。

但下一刻,几支长矛和阔剑就刺进了他的后心。

那士兵猛的扬起有,满口敌人碎肉与鲜血,声音凄厉道:“杀敌啊”

“啊”河堤土台上的司马南只觉得一股热血冲上头顶,双目圆睁,牙齿咬得咔吧做响。

“大人,快派兵救救那些兄弟吧”一个汉军营长眼看袍泽几乎是被屠杀一般,带这哭腔求道。

“不可命令全军,收缩防守,无我命令,不得出击”司马南脸色发青,身子晃了几晃。

他知道如果这个时候再派兵上去,根本毫无胜算。

“将军,保重”身旁的士兵忙扶住司马南。

“传我命令”司马南声若夜枭一般,嘶哑而激烈。

“喏”几个汉兵望着河岸上一面倒的屠杀,不甘道。

“这仇,一定要报”司马南双手紧紧握呃住手中马刀,此刻,他的嘴边已然流出一丝鲜血,刚才的一刻,他已然将牙齿咬碎了几颗。

时间回到帝国纪元999年3月28日,帝国川陕行省川渝路大散关。

“西人残暴,侵我国土,虽未至川中,但却如虎狼窥视,其心可诛。今日我等若麻木不仁,明日我等妻子儿女父母乡亲,尽皆为西人之奴。此次出川,为大义,更为诸位身后之家凡随军出征者,给予每户补助帝国金币一百枚;凡因战牺牲者,给予每户五百金币补偿;凡因战残疾者,本军负责赡养到老。”一身白衣的张策站在大散关外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振臂疾呼。

gu903();台下,临时搭建的凉棚外,树这一面高达十余丈的大旗,上书“出川抗敌”四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