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上,雷东风看着手下的汉兵不断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涌入场地,按循序分批上马射靶。
帝国骑兵的远程武器因军团不同,分为多种。
如破天军团这种十大军团,即一级军团,骑兵一般装备射程在六十步左右的手弩。
而如飞骑军,远程武器干脆就是投掷用的短矛。
又如帝国三大骑兵团之首,飞虎军团,全军上下五万余骑兵,皆手使步军用长弓,射程高达一百二十步。
其中的精锐,即飞虎骑,人数约在万人,人人可开一百五十步的硬弓。其远程攻击力已经超过了一流的步兵团。
而根据传闻,当年飞虎军团第一任军团长,帝国英国侯赵云手下有三千白马亲骑,人人可开二百步以上的硬弓,正是凭借这三千人,赵云解了太祖被鲜卑十万兵马包围的窘境。
至于帝国的二级军团,则多以普通骑兵弓为主,一般射程只相当于连弩,在八十步左右,而且射速和杀伤力皆不如连弩。
如今,雷东风准备装备给自己手下优秀骑兵的这批连弩,经过江筑英的检验,已经是军部配发的最新装备了,射程可达九十步左右。
不过,张策却对这连弩很不满意,因为在雷东风从黄金沙漠的密室给他带回的那本先祖张晨张启世手书的天工造物上看到,自己的祖先在去世前已经研制出了射程可达一百步以上的连弩。
第三卷,东风破第四十九章,弩杀
射程高达百步的连弩,那将是足矣改变一个冷兵器时代战争法则的利器。
张策这些日子除了行军打仗,就是耐心研究先祖的这本书,越研究越心惊,这本书上的许多内容都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的科技,甚至接近于神迹。
当然,如果只是设想也就罢了,按照那书中的意思,偏偏大多数的设想已经在张晨的实验室中有了成品。
而张晨手书的这本书,太祖看后,虽然大家赞赏,并亲自命名为天工造物,但却将这本书要去,说要详细研读下。
结果,太祖携带此书,在西征途中却将此书藏于沙漠密室,其中缘由却不为人知。
这些,张晨传世的家书中略有记载,但张家人都没见过这本书,日子久了,也就淡忘。
直到小雷将书交给了张策。
不过张策在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后,却对当年太祖有意无意隐匿这本书有了一些理解。
这样一本书,如果落入济世之辈的手里,当可为帝国广拓国土,建立不世基业;但如果这东西落入异族之手,异族必然利用这些东西对帝国的民众造成千百倍的伤害。
而太祖在祖先书后莫名的一句话,却隐约揭晓了答案:“我曾见异族用我汉民之发明,屠杀我民众,侵占我国土,吾深感痛心,望后世在可以掌控这些发明前,不要将之外泄。”
千年时光,太祖的苦心仿佛还在眼前,虽然这种理论,张策可能并不太认同,但毕竟这本书流落在他的手里,可以说是最佳的选择。
张策在帝都江山帝国高等陆军学院求学之时,就酷爱钻研这些小东西,回到黄金沙漠,更是根据家传的一些只言片语的记载和帝国火器司流传出的配方,弄成了为雷东风打埋伏敲闷棍下陷阱,屡立战功的雷火弹。
而那些连弩一进大散关,张策立刻如获至宝,将一把最新型的连弩拆卸开来,终于发现,可以通过改良机璜构造和增加激发零件提高这连弩的最大射程。
为此,张策连续闭关一周,终于在雷东风正式成立连弩骑兵营前,拿出了自己改良的连弩的成品。
这是一副被涂抹成全黑色的连弩,只在弩嘴的位置是一抹金黄的色彩。弩长一尺三,采用绞发式,弓弦采用的是帝国产的上好的软钢丝加上等牛筋混合鞣制在一起而成。
厚重但不笨拙的弩身,昂扬有若龙头,龙嘴的位置却是黄铜锻造,里边探出一支闪烁着寒光的箭头。
雷东风手执这连弩,手指轻轻搭在机璜上,左眼微闭,右眼死死盯住一百一十步外的红色靶心。
片刻,雷东风手指轻扣,随着一声轻微的弓弦崩响,一道寒光瞬间飞向了远处。
下一刻,靶子旁的汉兵兴奋的摇动着红旗,一箭中的。
“好弩”雷东风抚摸着金属的弩身,爱不释手。
“这个只是样品,但要想将五百具连弩全部改造完毕,大哥你需要给我加派些人手,尤其是这关内的工匠,最好能给我寻来几个。”张策说道。
改造这一具连弩就花费了他一周的时间,虽然现在最主要的技术问题已经攻克解决,但改造总需要人手,需要材料不是,很多零件也需要重新打磨,甚至回炉,五百副连弩说起来不多,但真正改造起来,还要保证成功率,在这样一个没有机床设备的年代,就是个大工程了。
“一般的人手到好解决,可是这大散关内并没有设置军械营,工匠却是不太好找。”雷东风道。
军械营,一般是帝国二级和二级以上军团驻扎的城市才会配备的附属机构。里边的工匠身份不同于帝国四民里的工民,更接近于兵工厂里的高级技师。
帝国为了保证一些先进军械制造方法不被外泄,多是从小,甚至几代培养这些军械工匠,并与他们签订协议,如退休后不得离开帝国、被敌人抓住,需自裁以保守秘密。
当然,为了弥补这些弓箭,帝国对这些工匠给予的待遇也是非常之高。
如不用纳税,不用参加义务征兵,犯罪后有一定的豁免权利。
但,一旦这些军械营中的工匠有私自将军械制造方法外传,或者被敌人抓住后将秘密告诉敌人者,帝国军部若得知,将处以帝国已经废除的连坐法严惩。
即一人泄密,全家皆斩。
而这些工匠的家属,一般都集体居住在帝都江山
所以,帝国成立千年,一些现金军械,包括连弩的制造方法才没有被西人得去。
在川陕行省,也只有首府成都府建有一座军械营,而根据其驻扎军团的规模看,这个军械营的规模也不会太大,能制造的兵器估计也很少。即使这样,那军械营也一定是川渝两路督守刘仁则心里的宝贝疙瘩哦。
“这个先不着急,九十步的射距对于川中战事已经足够了。”张策到是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