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1 / 2)

边山寒[种田] 英桃 1811 字 2023-08-16

他们到边城之后有些日子了,大家伙都没咋出去,在屋里休养身体,之前走那一遭,可真是把人累坏了。

也有体力好的,像李青风这样的,每日练完功夫,吃饱饭,就会带人出去,套上马,驾上爬犁,到处去找兔子洞,掏兔子。

掏回来的兔子,肉吃掉,厚厚软软的皮子就会变成帽子或者手套。

杨树村的人一直在掰着手指头数日子,他们正月出发,路上应该走了两个多月,眼瞅着马上就快要到四月了,这外头还都是雪呢,雪底下的地冻的很硬,这、这得啥时候才能种地啊。

他们并没有犯愁太久,很快,蒋立平和江淙就带人出去砍木头。

边城暖和的日子很短暂,只要一化冻,就得立刻忙种地的事情,一直到秋收,几乎没有空闲,他们得趁着化雪之前,做好准备。

这次借了马,拉了几十张爬犁,能动弹的人都去了,除了他们,还有孙家的人,以及其他流民。

不管是烧火还是盖房子,木头都是必须的,他们早就想去弄了,不过没人领着,势单力薄,不敢出去,现在有江淙他们在前头开路,可不是得赶紧借光跟着。

第89章

李青文没有跟着去桦树林,他太久没有背书练字,得抓紧时间温习一下,再过一两个月又要种地,怕是又要忙了。

他没有去,所以没没有看到村里人乐疯的模样。

桦树林离营地要稍微近些,他们一行人到后,有的扒树皮,有的砍树。

隔几棵,树上就长着灵芝,枯木上的更多,一排排,一簇簇的,李青风带着人摘灵芝,用刀子割桦树茸。

除了树上,有些灵芝甚至长到了石头上,大家伙又挖又刨,最后连石头也一起弄了下来。

他们还发现了一片野生黄芪,这药材李青风是从周瑶那里认得的,虽然地还冻着,他们人多,齐力把根给挖了出来。

只有江淙和老孙他们在砍树,李青风有带着二三百人去松树林里捡松塔和榛子。

大家伙来之前就做了准备,挑着担子来的,把松塔一个个装进前后的箩筐中,他们挑回去,不用占爬犁的地儿。

看他们捡的不过瘾,江淙他们砍完树又等了半日,待所有人都把担子装满了,再启程往回走。

众人满载而归后,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有人察觉到,边城的风好像没有那么硬了。

雪还是厚厚的一层,河里的冰依旧坚硬,但确实有些暖和了。

发觉到这一点的众人,立刻开始锯木头做犁杖,收拾各种农具。

这活在屋里做不了,得在外头,看着周遭大片荒地,杨树村的人根本不畏惧这点余寒,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他们这多人动静不小,其他流民也试探着出了门

营地里终于不是大门紧闭的样子,许多人都出来走动。

这些日子,日头越来越亮,白日长了些,黑天短了。

风不大的时候,屋里的窗子便打开透透气,光亮照进来,已经隐约能嗅到春天的气息。

李青文正在背书的时候,马永江靠过来,期期艾艾的道:“你喜欢画吗?”

李青文愣了一下,把书合上,道:“啥画?”

马永江把手里拿的东西放在他身前的桌子上,一边帮着摊开,一边道:“我觉得画的很好,特别传神,应该值钱……”

纸张展开,露出点点堆堆的墨迹,上面是荒野和枯草,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是一副水墨山水画。

李青文摇头,“这个我不懂。”

马永江看着他,抓了抓耳朵,道:“那你觉得这画可以换几袋粮食不?”

听他这样说,李青文有点明白马永江的意思了,“你觉得几袋合适?”

马永江道:“怎么也得十袋八袋吧,可能还不够,再搭上点鱼和肉,应该就差不多了。”

“几个人?这些粮食够吗?”李青文问道。

“就俩人,这些粮食应该能够吃两三年了……”

还没说完,他察觉到自己失言,笑了两声。

“你有朋友遇到了麻烦?”李青文把略显单薄的画纸收好,问道。

马永江有点犹豫,点了点头,“她们爷孙两个,一个年老体弱,一个是个弱女子,不会种地,也没啥钱,日子挺难的。”

李青文若有所思,弱女子……不会是他他之前一脚踹倒的那个吧。

他没话,马永江以为李青文后悔了,急道:“我没骗你,那个老爷子从前是个有名的画师,他的画许多人都来求,后来因为被人嫉妒,诬告他画画暗讽当朝乱象,所以才被流放……虽然他封笔了,但这幅画是他亲自教导的孙女画出来的,也不差啥,你看这山,这水,多逼真啊……”

“我没怀疑。”李青文道:“画咱们收下了,你去给他们送粮食吧。”

马永江闻言立刻眉眼舒展,转头就要跑。

李青文喊住他,“你问问你朋友,愿不愿意画咱们营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我愿意付粮食或者其他东西作为酬劳。”

马永江不明白李青文要干啥,但知道这是好事,连忙道:“愿意,当然愿意。”

李青文笑着揶揄道:“咋,你们关系好到你都可以为她做主的份上了?”

马永江耳根子一红,努力争辩道:“好事为啥不答应!”

等马永江蹬蹬跑了,李青文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换不换粮食为啥要问自己,明明马永江他们名下也有粮食的……

晚上躺在炕上的时候,李青文就这事问江淙,江淙笑了笑,“你不是我们的小管家吗,管钱,管粮,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