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2(1 / 2)

也已经集结到了幽州,等着大军护送开道,前往营州。

秦霄让李楷洛带着左骁卫余部,沿途护送帮助百姓们迁徙,自己率领着虎骑师中军,四方游戈警戒。

百姓黑压压的好大一片,蜿蜒百里之长。拖儿带女携家带口,行走得极慢。尽管幽州已经安排了数万匹马驴来驮物,但速度仍然不快。

在前开道的周以悌见水搭桥逢阻开路,让后面的百姓大部一路畅通无阻,虽然缓慢,但还算顺利的一路向东开进。

秦霄将虎骑也分成了四队,由自己和墨衣、桓子丹、李为印各领一部,四方巡哨警戒。出了幽州,从滦河河谷到榆关,秦霄都让李楷洛设下了岗哨和关卡。张九龄从幽州督办的粮草,也有条不紊的跟进运了过来。几十万人的供给,居然也没有出一点秕漏,足以见得他不仅是个人才,也的确是用了心。

数日以后,秦霄带着本部的人马,到了榆关。城头之上已经插上了唐军的大旗,百姓军民正在陆续的通过,秩序井然。

秦霄和行军长史金梁凤一起,上了榆关,登高而望。

放眼看去,长蛇一般的人流,看不到头。人喊马嘶,尘土飞扬。唐军一路护送着百姓,已经走了近半月了,都有些劳累不堪。好在一路上还算平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秦霄看着关隘下络绎不绝的人群,长吁着气说道:“几十万人的大迁徙,真是不容易”

“嗯。但在我朝的历史上,这不是第一次了。”

金梁凤说道:“当年太宗平定北方突厥以后,发生过胡人内迁的事情。只不过,眼下是河北人外迁到东北来开荒戍边。”

“其实这打来打去,争来争去,吃苦的只是百姓。”

秦霄说道:“谁愿意不远万里背景离乡呢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这些百姓,因为洪水和蝗灾在河北失了家园成了流民。他们肯到这里来,无非也只是想谋求安宁的生活罢了。有一块儿地种,有一口饭吃,他们就知足了。可是那些蛮夷,总想着来打劫滋事。所以,我们可谓是责任重大啊”

“大帅打仗的本事,没人怀疑了。”

金梁凤笑道:“只是不知道,这筑城种田的本事怎么样呢我听说,营州的城池早已经破落得不成样子了。农田牧草,也是一片凋敝,任务重大啊现在去营州,不仅要抵御契丹和靺鞨,还要跟老天爷打仗。”

“其实跟谁打仗都不要紧。关键就在于,我们要先战胜自己。”

秦霄说道:“眼下困难很多。别的不说,几十万人的供给,至少要延续到秋收之后。牧场上的牛羊,那一年半载更是没指望能有收入。所以,眼下最重要的,就是首先要保证这几十万人的供给不出问题。然后我们才能重建城池,开荒僻垦。”

金梁凤抚着须髯点了点头:“去年河北大熟,吃饭的问题是容易解决的,只要幽州张九龄能够及时的将东西运过来,这就行了。不过,这一路从出了幽州直到营州,都有可能遇到麻烦。从滦河河谷,到数百里边防线,都要驻防。这比当初我们缩在一个幽州城里防守反击要难多了。就拿这个榆关来说,这就是营州供给和交通的咽喉,是我们几十万人活命的根本所在。要是这处地方有了闪失,我们营州的几十万军民,都没法活了。”

“所以我才特意亲自上来看看。”

秦霄轻皱着眉头寻思了一阵,说道:“我打算让大将军李楷洛,带重兵亲自把守这处榆关。他在东北多年,本身又是契丹酋长的出身,对这一带很熟悉。我看,也只有他更适合这个差事了。”

金梁凤点头:“同意。”

第434章四面临敌

秦霄在榆关等了两天,才等到从这里经过的李楷洛。他带着部队沿途帮助百姓,远远的落在了后面。秦霄将他请到了关内。

李楷洛听说秦霄要将守备榆关的重任交给他,欣然领命,信誓旦旦的说道:“大帅放心,末将知道这处关隘的重要。营州四面受敌,榆关就是一个咽喉所在。营州北面是士护真河,隔河便是契丹人;南面是白狼水,东北而去又是靺鞨,只有西面这个榆关是与幽州的唯一通道。末将就是拼了性命,也不敢让榆关有半点的差池”

“那好。”

秦霄拿出兵符:“我给你五千精兵,全是强弓劲弩,你给我把这处地方看牢了。地方虽小,却是关系营州几十万军民的死活,责任重大,千万不能大意”

“五千人不必了吧”

李楷洛笑了起来:“这么一个险峻的关隘,有一千人都嫌多了。再说了,给我五千都还没地方驻扎呢。”

“嗯”

秦霄有些不乐的皱起了眉头,将兵符往回一缩,李楷洛接了个空。秦霄说道:“看来你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处关隘的重要性。这一次我总共带出了七万大军,二十万百姓,稍后还有五万余奚族人迁进来。三十二万人的生息,全在这个关隘上。我要是你,五千人只会嫌少你不会在离关数里的地方建起烽火台和层层哨岗么”

“是,末将糊涂,大帅教训得是。”

李楷洛马上正了正颜色。恭敬的拜道:“末将一定牢记大帅的话。不敢有半点懈怠。”

“嗯这便好。”

秦霄将兵符递给了他,又盯着他细细地看了一阵,想再叮嘱几句,又怕自己显得啰嗦了,就没再唠叨,和金梁凤直接下了关,带着本部人马朝营州去了。

李楷洛站在关隘上看着远去地秦霄,再看看手里的兵符,不由得微笑的嘟嚷起来:“大帅这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胆小了对。这叫谨慎,谨慎”

秦霄骑在马上带着本部的五千虎骑师走了一阵,遇到墨衣、桓子丹和李为印,四支人马在离营州不远的地方汇合到了一起。天色已晚,大军停住支起了行军帐篷,准备过夜。

中军帅账里,升起了马粪火堆,温好了一瓮酒。秦霄和金梁凤等人团团的坐在火边,且酌且聊。

至从离了榆关以后,秦霄心里总有些不痛快。好像有什么事情忽略了,偏偏又细想不起来,一直有些愁眉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