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9(1 / 2)

任。

论弓仁带着长史和参军,跟随张仁愿与秦霄到了帅帐里,一丝不苟的查验对比了军中物资辎重,和一些重要的文献地图。并且就几个重要的布防与巡视问题,找秦霄讨教了许久,午饭都是在帅帐里草草解决。

一万余名新来的朔方军,也开始在左威卫腾出的营地上开始扎营安马。大唐与突厥议和了,再加上有易守难攻的受降城存在,突厥人若不是有些发疯,一般是不会到阴山之南来闹事的。所以,诺真水大寨里有这万余人,已经是绰绰有余,甚至还显得有些多了。朔方军这一次建成了受降城,让唐军在西北这一带能够减少镇兵数万人,节约人力钱粮无数。而且,受降城的特殊地理位置,也让大唐在西北一带的战略地位完全发生了转变退可守,进可攻。相比于之前在灵武一带大肆布防挖肉补疮一般的做法,更显得积极主动了许多。

左威卫将士们,则是集结到了大狼原上,到了用餐时间都没有埋锅造饭,而是统一吃的干粮他们不想破坏这块凝聚了他们特殊情感、美丽而丰饶的草原。而且归心似箭的将士们,对于吃什么喝什么,也的确是不在乎了。回家的感觉,真是太棒了,谁还在乎这些

秦霄等人在帅帐里忙活了近一整天,终于将交接手续完成。

生得牛高马大的论弓仁对着张仁愿和秦霄一抱拳:“张大帅,秦将军,论弓仁一定守好诺真水,不会辱没了二位在这里打下了名声。”

张仁愿哈哈的大笑:“将军神勇,老夫早有耳闻,有你在诺真水坐镇,那肯定是万无一夫呀再加上新上任的受降城都护使杨敬述将军与你合作,相信我大唐西北一带,从此安如磐石无人可以撼动了”

论弓仁憨厚地笑了笑:“大帅莫要太过赞誉。我与杨将军,都是托了大帅与秦将军的福,才能坐享其成地在这里安然戍边。这可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呀还有秦将军,你的威名现在已是传遍大唐的每个角落了,金甲战神之名那是如雷贯耳呀今日得见,真是大慰平生”

秦霄摆着手呵呵的笑:“匹夫之勇罢了,何足道哉今后这诺真水,就全要仰仗论将军了”

论弓仁凛然抱拳一礼:“二位将军就放心吧论弓仁一定全力守备诺真水,担保阴山之南不会有突厥人胆敢入侵”

秦霄回了一礼,与张仁愿相视大笑:“既然这样,论将军,我们就此告辞了七军将士们,可都是归心似箭呀”

论弓仁亲自将二人送到帐外,领着手下的将领士卒齐声道:“恭送大元帅、大将军凯旋归国”

秦霄放眼看了一阵已经十分熟悉了的诺真水大寨,和苍茫大狼原与阴山群峰,深吸了一口气:“左威卫,出发”

第282章惊变

周易上经乾卦第一: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奇人金粱风为秦霄卜卦如是说,这就是他的命理。

秦霄和张仁愿二骑引路,带着三万多左威卫,一路兴高采烈的来到了黄河以北的中受降城。这里曾是突厥人出征时祈祷的圣地拂云祠,被张仁愿拆成一片平地后,建起了这座巨大的城池,连砖瓦梁木都没有浪费。突厥人若是知道了,肯定气得三尸神炸跳。

程伯献、张敬忠等右威卫将领,已经将八百里防线上的右威卫将士都集中到了中受降城,万事俱备,专等秦霄的左威卫一到,二军合到一处便开往长安。

秦霄端坐在马背上,举头看着这座威武的战地城池,不由得啧啧赞道:“大帅,我不得不又拍一下你的马屁了。这么巨大而厚实的城池,你居然在三个月内建起三座,另外还有牛头朝那山上的八百烽火台,厉害呀”

张仁愿抚髯笑了笑:“没什么大不了的,老夫又不曾搬过一砖一瓦,全是将士用命,百姓相助。当然了,若不是有朝廷的全力支持,和强盛的国力作保障,这受降城是想也不用想的,更不用说建了。”

看了一阵,秦霄左右感觉有一些异样,不由得转头对范式德说道:“范先生,这受降城,你看着觉得别扭么”

范式德点头轻笑:“的确有一点怪异。因为,它没有建悬门。”

旁边张仁愿听到了,虎目里精光溢溢,呵呵笑道:“用兵之道,在于进取。受降城不仅没有设置悬门,更没有添备守城器械。一旦有敌军来犯,就出城死战退敌。如果只顾着缩进城中固守,非但会失了战机,也会失了气势。我朔方军好不容易在漠北打出来的威望,就会荡然无存。”

秦霄赞许地点头:“背水一战,破釜沉舟不错,就是要这种气势和信心。若是只想凭着高墙固垒御敌,长此以往,守军必然心生懈怠不思进取。哈哈,大帅高明”

“嗯,知我者。秦郎也”

张仁愿笑眯眯的说道:“大风骤起气温下降,可能就要有雨雪来了。我们还是加紧渡河再说。一旦大雪封桥,就不好办了。”

当初秦霄担任开路先锋时修筑的八座大浮桥,如今仍然挺立,就在中受降城之后。而且为了便于运输物资,张仁愿也特意将浮桥加固加宽。即使是黄河水满泛滥成灾之时,也没能毁了大桥。如今朔方军八万大军齐齐渡河,真可以说是蔚为大观。

秦霄牵着马和墨衣并肩走在最前,身后跟着鼓鼓飘扬的帅旗。北风如刀,吹在脸上已经是生生的疼,隐隐还有碎小的沙石砸来。

渡河后,秦霄不由自主的立在桥头向北方展望。目极之处,是一层黄蒙蒙的沟壑群山和醒目的受降城,远在数十里和百余里之外的牛头朝那山与诺真水,已经脱离了视线之外。数月前,自己也是站在这个地方亲自指挥负责前锋游戈的左威卫渡河。当时的黄河,是何等的汹涌澎湃,如今到了淡季枯水季节,已是平缓了许多。这一段时间晃眼就过去了,还真是有一种畅然若失恍然如梦的感觉。

大军刚刚安然渡河。在大戈壁滩上朝灵武方向走了不到五六里地,一场大雪就飘扬下来。张仁愿将秦霄请过来一起商议:“老弟,眼看就年三十了,总不能让将士们在风雪地里边赶路边过年。要不,我们就驻扎下来吧,在寨中过个年,等风雪稍停然后再启程。”

秦霄喜滋滋的说道:“完全同意,没有任何意见。总不能让将士们边赶路边吃年糕啊”

两人一拍即合,张仁愿即刻下令,大军停住,屯扎下来过年再说。将士们赶不上回中原过年已是有些惆怅,此时听到这样一个人性化的军令,不由得一阵欢呼雀跃,顶着大雪就开始建造营寨军帐。

张仁愿说道:“说到年糕,现在南方好像比较时兴,老夫还真是一直没有品尝过江南特色的年糕呢。据说,年糕是起源于扬州吧”

秦霄微笑说道:“好像是,我在老家彭泽的时候每年都是要吃的。听老人们说起来,扬州的年糕都做成城墙的墙砖式样,据说是当年伍子胥弄出来,以备后人防备饥荒的。当年这种年糕被深埋于地下,居然经久不腐,于是解决了吴国被围城后的饥荒。”

“有意思。”

张仁愿笑道:“黄冲那小子肯定会弄。让他也给老夫做一饼年糕来尝尝。后天年三十晚上,老弟记得带上弟妹,一起到老夫帐中来做客啊大家一醉方休”

“行,到时候我将黄冲做的年糕也一并带来”

秦霄抱拳一礼,先行策马回了右威卫营寨。李嗣业和万雷等人,领着左威卫的将士们手脚麻利的先扎起了中军帅帐,请秦霄和墨衣先进去躲避风雪,然后大寨与将士行军营帐也陆续地拉了起来。火头军们挖了泥灶支起大铁锅开始做饭,整个大寨里一派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