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此外。中书省的属官还有起居舍人2人,从六品上。相关典籍记载:“掌修记言之史,录制诰德音。如记事之制,季终以授国史”通事舍人旧人,从六品上,掌朝见歹纳,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通事含人利导其进退,而赞其拜起、出入诸礼节。四方蛮夷纳贡。也由通事舍人接受呈进。军士出征,则受命劳遣,并每月慰问将士家属。又有主书4人,从七品上。主事人,从八品下。右散骑常侍2人,右谏议大知人,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
门下省,置侍中二人为省长。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腿年改门下省为东台,侍中称左相。武后光宅元年公元幽年称纳言,垂拱元年公元6岿年改门下省为鸾台。开元元年公元7b年改称黄门省,侍中称监天宝元年公元砌年改称左相。
新帝国恢复日称,称侍中。
相关典籍记载:“侍中,掌出纳带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颌判省事”有门下侍郎从,正三品,为侍中之副。
龙朔二年改称东台侍郎。武后垂拱元年,称鸾台侍郎天宝元年,又称门下侍郎。百官表云:门下侍郎掌贰侍中之职。大祭祀则从奉巾,既慨,奠巾;奉抱爵赞献。元日、冬至。奏天下祥瑞,侍中阙,则莅封符券,给传驿。”
门下省的属官有左散骑常能人,正三品下。掌规讽过失,侍从顾问。左谏议大灿人,正四品下,掌谏诤得失。侍从赞相。
第586章新帝国2
武后垂拱二年公元眺年朝廷的权力斗争非常激烈,每天都有人升官,也每天都有人罢官,朝政完全变味。有一个名叫鱼保宗的上书建议置铜匪以接受四方之书。武则天接受了这个意见。铸铜匪四个。涂以四方颜色,排列在朝堂:东方青匪,称为“延恩”凡是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南方红匪,称为“招谏”凡是论及时政得失者投之;西方白匪,称为“申冤。”
凡是陈述受抑屈者投之;北方黑匪,称为“通玄。”
凡是告发天文或秘密谋反者投之。朝廷派谏议大夫、补阙、拾遗各人为使者,管理四方铜匪;又派御史中承、侍御史各人为理匪使。
天室九载公元凹年唐玄宗以“匪”声近“鬼。”
故改理毫使为献纳使。肃宗至德元年公元弼年恢复日称。德宗建中二年公元飞年以谏议大夫人为知匪使。又有给事中4人,正五品上。掌侍左右,分判省事。监察弘文馆缘写鹤校之事。凡百司奏抄,侍中审毕,则驳正违失。凡是诏敕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白居易在郑章可给事中敕中说,给事中的职责是“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顾筋年李藩任给事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黄敕后批之”当时有人对他说这是皇上的圣旨,应该把自己的意见另纸写上,那能随便拟在圣旨上李藩说,如果用另纸写,便是文状,那能称为拟敕李藩之所以敢于发此大言,就是因为制度规定给事中有权在认为不合适的诏敕上涂窜而奏还”这两个官职,都涉及到反映民情的问题。本来反映民情,是正常的渠道,可是在武则天期间,则是为了打击政敌,完全被扭曲了。而且里面投诉的事情,绝大多数都是带着功利性,带着目的性而来的,纯粹是为了权力斗争的需要,大部分都是诬陷,正常反映的民情寥寥无几。
经过紧密的考虑,刘鼎决定取消这两个职务设立专门的信访部门,建立类似于现代的信访制度。同时,信访部门的权力,进一步压缩。以免被人用来作为权力斗争的工具。事实上现代的信访制度,同样不完善,但是在更完善的制度出来之前,这个信访制度还是必须的。
不过后来,给事中的权力又恢复了,只要是因为给事中能够封还皇帝的旨意,对皇帝的权力进一步约束。对于刘鼎来说,这或许不算是什么好事。在门下之外,还有一个给事中能够给自己添麻烦,甚至是将自己的旨意原封不动的退回来。但是对帝国来说,却是好事。
美国哪位总统曾经说过,咖啡煮热了以后,要凉一凉。意思是说。政策出台以后,也要凉一凉。冷静冷静,或许在凉一凉的过程中,就会发现问题。唐末很多政策出台,都是不经大脑的,例如国岸虚空。就下令掠夺地方富豪的资产,结果将支撑帝国的最后一根柱子,也完全砍断了。
白居易所谓“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就是大唐六典,门下省说的“凡国之大狱。三司详决,若刑名不当,轻重或失,则援法例,退而裁之”的意思一样。给事中可“与御史、中书舍人听天下冤滞而申理之。”
就是指他们可以组成“三司”越过执法机构,受理天下冤错案件,听其诉话。这种制度称为“三司受事”或“三司详决”白居易所谓有司选补不当者,则与侍中裁退之”就是“六品以下奏拟,则校功状殿最小行艺,非其人,则白待中而更焉。”
这种制度称为“过官”又有起居郎2人,从六品上。掌录天子法度。天子御正殿,则起居郎居喜,舍人居右。若天子有诏命,起居郎俯鞋以听,退而书之,每季终了时交给史官。贞观初年。以给事中小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小或知起居事。唐高宗时。许敬宗、李义府为相时,为了防止泄密小上言减少预闻机密的人员,故命起居郎小舍人承旨之后,与百官同出,不得与闻机务。至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巫年才诏令起居郎、舍人于入阁之日,具纸笔立于烦头下,恢复贞观时期的制度。
此外,门下省还没有录事4人。从七品上;主事4人,从八品下;左补阙6人,从七品上;左拾遗6人,从八品上:典仪z人,从九品下。掌赞唱及殿中版位之次序。城门郎4人,从六品上,掌京城小皇城、宫殿诸门开关之节。符宝郎从,从六品上,掌天子八宝及国家之符节,大朝会,则奉宝进于御座,天子行幸,则奉宝随从。凡命将、遣使,皆请旌、节。旌以颗赏,节以颌杀。
中书省与门下省还各有补阙拾遗,它们均分左小右置,左”隶门下省,“右。隶中书省。左右补阙,从七四a专左右拾遗。从八品上,均是武则天垂拱元年公元鹏,小置的。相关典籍记载,白居易于宪宗元和二年公元凹8年曾任过左拾遗。他说: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口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弊无不言。此国朝置拾遗之本意也。谏官有直接向皇帝提意见的机会,所以。官品虽低,也颇为时人所重。从理论上说,谏官的本职,就是建言讽谏。即使言辞激烈,也无可责难,白居易在任拾遗小补阙期间,曾尽其职而力谏,屡次上书言事。甚至当面和皇帝争执,据典籍记载:白居易因议事,言陛下错,上色庄而罢,密召承旨李绎谓白居易小臣不逊,须令出院”所以,元和八年公动b年白居易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是一个不得过问朝政而专门陪伴太子读书的闲官。元和十年公元8占年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死,白居易激于义愤,首先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而当时日官僚集团却攻击他说“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并借机加以诬陷,把他贬为江州司马这件事既说明了谏官有言事的特权,也说明谏官处境的艰难。
总的来说,门下省做的,都是给人难堪的事情,例如现代的监察部门。但是比现代的监察部门权力大很多很多,它有权力将皇帝的旨意,都封还。因此。这个给人难堪,不仅仅是指文武百官,还包括皇帝在内。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