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刘鼎说道:“在哪里”
薛檀雅说道:“在船上呢太大了,你要到我的船上才能看得见。”
刘鼎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是料想薛檀雅带回来的东西,应该不是凡品,于是点头说道:“好我们去看看”
一行人来到船上,发现船后方的甲板上,居然摆放着几十个的箩筐,箩筐里面都装着黏糊糊的泥土,上面栽种的,竟然是水稻。现在正是水稻即将成熟的季节。这些箩筐里地水稻。从遥远地安南运来,生长在这么狭窄的地方,又经过如此远途的运输,明显有点发育不良,谷穗有点轻,可是依然能够看出一些端倪来。
薛檀雅说道:“这是我从安南占城带回来的稻子。当地人不知道这种稻子叫什么名字,我就管它叫占城稻。根据当地人的反应,这种稻子高产、早熟、耐旱,要比内地的水稻好很多。我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看当地人收割稻子。然后简单的衡量了一下,发现的确产量要比内地的高,于是,我就带了些样本回来。”道:“好,谢谢”
他蹲下去,仔细的抚摸着这些稻子。
他对农业地生产情况不是很了解,却也知道目前鹰扬军控制下的区域,粮食产量其实还是很低的,在最肥沃的田地里,水稻的亩产量也只有四百斤左右。在大部分的地区,亩产量都只有三百斤甚至是更低。使得粮食问题始终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鹰扬军的头顶上,无法尽情的自由翱翔。其实不只鹰扬军,有哪个地方势力不被粮食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呢兴元府的皇帝还连饭都差点吃不上呢
薛檀雅说道:“这些占城稻被我种坏了,其实不是这样子地。你进来看看我带来的稻子。”
刘鼎走入下面地船舱,发现薛檀雅至少从安南拉了几千斤的稻谷回来。这些稻谷果然颗粒饱满,色泽光亮。比现在鹰扬军出产的稻谷,要胜出很多。根据薛檀雅的介绍。这种所谓的“占城稻”,在安南地区地亩产量,差不多可以达到五百斤,
然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地是,占城稻耐旱,对水利设施的要求不高;适应性强,不挑地;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这些特点,刚好满足鹰扬军目前地迫切需要。在颖州、寿州、蔡州等地,由于受到淮西军的严重破坏,水利设施地恢要时间,卢观影等人正在忧心,如果栽种普通的水稻,产量肯定很低,说不定成活率都是问题。占城稻的出现,正好让刘鼎看到了希望。
“好,好,好”
手中捏着占城稻,刘鼎连续说了三个好字。
如果这种占城稻真的能够改变目前水稻产量低的情况,能够改变鹰扬军的粮食压力,薛檀雅绝对是大功之臣,任何奖励都不为过。当务之急,就是要将这些占城稻全面的推广开来,进一步提高它的产量。
刘鼎果断的说道:“立刻通知卢观影,派人将这些占城稻拿回去,仔细研究,认真培育,做出比较,看能不能在全部区域推广。”
薛檀雅微笑着说道:“瞧你猴急的,急什么啊明年才是播种的时间呢”
这时候两人身边没有人,她这番话带着极其强烈的暧昧味道,偏偏众目睽睽之下,两人不可能有些亲热动作,让刘鼎忍不住有点心神荡漾,却又要死死的忍住。
薛檀雅微笑着说道:“我就知道你可能喜欢,所以我从占城还带回了五十个当地人,他们都懂得栽种占城稻,部分人还懂得说汉语,你让他们协助当地的官员一起培育,说不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这些人都很狡猾,很懂得偷懒,甲板上面的稻子,就是成那样的。你要吓唬他们一下,要是他们的工作成绩不满意,你就剁碎了他们,他们就不敢偷懒了。”
刘鼎感激的说道:“谢谢”
薛檀雅拖长了声调,暧昧的笑起来:“你怎么谢我
刘鼎嘴唇微微的动了动,却没有说话。
薛檀雅轻轻的咬着自己的嘴唇,低声的说道:“你没良心两年不见,身边的女人翻了两番都不止了”
刘鼎急忙说道:“哪有”
薛檀雅咬着嘴唇,娇嗔的说道:“就有”
刘鼎不跟她吵架,低沉的说道:“等有机会,我叫你好看。”
薛檀雅出挑衅性的笑容,脸上的暧昧神情越来越浓,低声的嘟囔着:“谁怕谁
刘鼎努力收摄心神。以免走火。他说道:“不说这个,你带来地稻子提醒了我,我还有事请你帮忙呢”
薛檀雅娇嗔地说道:“你还没有谢我呢,又要我帮忙,不干。”
刘鼎说道:“我想找两样东西,一样叫做玉米,一样叫做红薯,想来想去,只有你才能帮我。它们的名称很多,但是形状应该是没有变的。你跟我回去碧霞楼,我和你慢慢讲。带上你的海图,有
薛檀雅嘴上说不情愿,却刘鼎对占城稻如此重视,着实让她感觉到非常的满意,比刘鼎送她贵重的礼物还满意。
一路上,刘鼎仔细的描述了玉米、红薯这两样东西的形状、味道、特点等,让薛檀雅对它们有个深刻地印象,如果见到了这两样东西,一眼就能觉察到它们的存在。这都是他两年来琢磨的东西。现在总算看到了一点点的曙光。
对于这两样东西的需求,他感觉是越来越急切了。
好像山南东道这些地方。还有大别山的很多地区,大部分都是贫瘠的山地,根本无法种植水稻和麦子,当地的居民也就无法有效的解决粮食问题,不少居民到现在都需要吃野菜过日。如果能够找到玉米和红薯。这些贫瘠的山地,就能够基本解决粮食问题。从而大大减轻鹰扬军地粮食压力。
而且,在刘鼎的潜意识里。还有个想法。历次中原王朝对西域用兵,都是因为巨大地后勤压力而事倍功半。每每前线作战部队不足三万人,后面运输粮食的民夫却要三十万人,多少粮食都耗费在了运输的路程上。当初吐蕃之所以能够将唐军打得丢盔弃甲,连狄仁杰都主张放弃西域,实在是后勤压力太过沉重域地区,大量种植玉米和红薯,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