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李怡禾转身走了。
刘鼎端着粥碗,慢吞吞的喝着,脑海中转着寿州即将发起的战事。
一会儿的功夫,李怡禾又进来了,脚步很快。
刘鼎端着粥碗说道:“咦你地动作好快”
李怡禾摇头说道:“大人误会了,是三眼都送来急报,秦彦围攻广陵”
广陵便是扬州,淮南节度使地所在地。原来的淮南节度使是高骈,但现在高骈被道士吕用之控制了,吕用之就成了真正地节度使。原来的宣歙节度使秦彦渡江以后,紧锣密鼓地筹谋对扬州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鹰扬军一直在等待机会,终于等到了他们动手的那一天。
根据三眼都的报告,秦彦、毕师铎集中兵力,围攻扬州广陵。吕用之当然不甘示弱,离开从天长、海陵等地起兵,反击秦彦,双方还动用了骑兵。尽管各自的骑兵都只有几百人,却是名副其实的骑兵。秦彦的宣州军有三万人,毕师铎的骁雄军有三万人,吕用之的左右莫邪都,同样有三万人,战火一起,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不过无论如何,鹰扬军终于可以动作了。
思索片刻,刘鼎阴沉的问道:“龙吟在哪里”
李怡禾敏捷的说道:“就在扬子附近。”
刘鼎冷峻的说道:“吩咐他密切监视,随时注意战况的变化。”
李怡禾答应着去了。
刘鼎放下粥碗,对外面叫道:“来人”
夏可舞急忙跑步进来,立正说道:“大人有何吩咐”
刘鼎冷峻说道:“传我的命令,准备船只,我们去庐江”
第372章故地重游1
十月的庐江,秋高气爽,云淡风轻。
刘鼎坐船到达糁潭上岸,然后骑马来到庐江。
由于淮西军的毁坏,原来的庐江已经被毁坏,首任庐江县令卢观影在废墟的旁边,规划了新的庐江。新的庐江距离原来的庐江废墟大概有十多里地,等高就能看到原来的废墟。由于交通便捷,这里也成了很多劫后余生的民众凭吊的地址,远远的就能够闻到烛火的味道,这里的天空总是飘荡着袅袅的青烟。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新庐江已经初具规模。它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镇,鹰扬军有足够的自信,让它不需要城墙也可以同样的安全。由于有整体的规划,新庐江的建设速度是很快的,同一时间,至少有上千名民夫在劳动,其中大部分都是淮南地区的难民。淮南风云变幻,毕师铎和吕用之两方势力大打出手,形成了巨大的难民潮。难民潮要么选择渡过长江,进入镇海地区,要么就是经过滁州,到达庐江地区。
根据规划,庐江最多将能够容纳三万户人家,总人口超过十万人,外围还有可以继续延伸的规划。大量难民的涌入,加速了庐江的发展,这是他们以后的家园,他们当然要建设得更加的用心。由于男壮丁严重不足,不少的强壮妇女也参加了劳动,他们的小孩就在旁边玩耍,银铃般的笑声,在暂时还比较杂乱的街道上回响。刚刚从淮西军的屠杀惨象中走出来的鬼雨都战士,看到这久违的一幕,都觉得十分的温馨。
一路上,刘鼎都在了解新庐江地建设情况。毫无疑问,新庐江有太多值得关注的信息。最让刘鼎关注的是。庐江在重建过程中,首次使用了水泥。这些从舒州运来的水泥,首次应用在建筑物的上面。尽管这些水泥地质量没有刘鼎印象中的好,凝结时间长,强度也不足。但是比黄泥粘土要好上不少,在一些关键的位置,例如城楼、哨岗、箭楼等要害地方,还是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
朱冉淼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进一步提升水泥的质量,还有水泥地产量。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尽可能的提高炉窑的稳,水泥的质量,和炉窑的稳有很大的关系,目前的炉温,还不能达到水泥地标准要求。另外就是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将石灰石磨碎,以致水泥颗粒很大,凝固的力度是有的,但是怎么看都不像是真正地水泥。当然。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充满了艰辛,所以刘鼎着重表扬了朱冉淼,鼓励他再接再厉。韦国勇等人都在庐江等待刘鼎的到来。
刘鼎开门见山的说道:“辛如明有什么动静”
韦国勇沉稳的说道:“他准备困兽犹斗。”
辛如明是淮西军的大帅。原来一直都在毫州一带作战,名声默默,主要是依靠手下的勇将安仁义建功立业。安仁义被调走以后,辛如明好像失去了主心骨一样,似乎有点不知所措。他将周围的淮西军,全部都撤退到了寿州的里面,试图负隅顽抗。在寿州地外面,只有盛唐县有驻军,其余地安丰、霍邱等地都没有驻军。现在寿州的淮西军。总兵力在四万人左右。盛唐县大约八千人。
刘鼎看了看地图。接着问道:“那个蓝衣侯。现在在什么地方”
韦国勇回答:“就在盛唐县。”
刘鼎点点头:“按时发起进攻。”
韦国勇回答:“明白。”
刘鼎想了想。忽然又说道:“对了。潘逸那里怎么样”
韦国勇直截了当地说道:“试探而已。毫无诚意。”
刘鼎点点头:“嗯,我见见他,看看朱温要玩些什么花样。”
不久以后,潘逸就来到了刘鼎的面前。
上次在金陵府没有成功刺杀刘鼎,潘逸地内心里,始终都有那么一丝丝的阴影。按理说,他在朱温的身边也有两三年的时间了,朱温的狠毒不在刘鼎之下,在朱温的面前,他基本能够收放自如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