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当前形势,固守虽然稳妥、等待虽然保险,却必然坐失良机,无法打破历代闪特王国的两难困境。进攻虽然冒险,却有一劳永逸地解决北部威胁,斩断死结,跳出历史轮回,建立千秋霸业的希望即使冒险不成,全军覆没,我们依然有后备兵力可以利用,不至于一铺输尽,就被踢出牌局,无法翻身。”
“你们说,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什么不放手一搏,为我们的明天,豪赌一场呢”
丹西两手扶著桌沿,在几十盏枝形大烛台的照耀下,目光中闪动著慑人的光芒。
病痛的痊愈加上长期的修整,令丹西的身体和精神都处于前所未有的良好状态,昔日的霸气、活力和冒险精神也得以恢复。
该隐藏锐气的时候,他绝不轻易露出锋芒,而机会如若出现,他下起手来也绝不讲任何客气,立刻从冬眠般的蛰伏状态中一跃而起,变身为飞扑的猛虎。
“如若我们一进攻,敌军就立刻逃窜,他们的机动力优于我方,我们岂不依然错失良机,无法完成歼敌任务吗”
任何战争方案都必须经过仔细推敲锤炼,方能不断完善。贝叶换个角度,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看得出,他的内心里也有些不太赞同丹西的冒险出击行径。
“蛮族的战法特色鲜明,那就是灵活机动的野外运动战。我军出垒进攻,对戈勃特而言莫若天赐的歼敌良机,他定然不会放过。”丹西坦然应对:“蛮族骑兵肯定会利用其机动优势,与我军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既诱我深入,又可以寻觅我军漏隙,随时把握战机。”
“故而我认为,除非爆发马瘟,敌人绝不至于弃战机于不顾,不回头地撒脚丫子逃跑。而如果真的爆发了马瘟,马背上的蛮子们仅凭两条罗圈腿,又难以逃出生天。”
“如若蛮军没有如期出现马瘟,本次军事行动失利,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败局呢”
战前规划,方方面面的因素都必须仔细计议。谨慎的老军师安多里尔,更是习惯性地未算胜,先算败。
“不错,敢于冒险并不意味著鲁莽行事,在战术执行方面我们必须慎之又慎。在进攻的头三天时间里,我军将不急于寻敌会战,应骑步协同,均衡行军速度,稳步挺进,保持军阵的整体牢固性,避免为蛮军所趁。”
“斑疽瘟的潜伏期大概为三天左右时间。三日之内,如果发现蛮军有爆发马瘟的迹象,全军各部立刻放弃辎重,毫不留情地穷追猛打。如果三天时间过去,敌军仍未有爆发马瘟的迹象,那么我军立刻停止前进,所有出击部队将重新集结,再筑营垒,等待后方的增援,或者准备撤退。”
“这样一来,如果失败不至于全军覆没,我军的损失可以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换句话说,猛虎军团的主干力量还是能够保留下来,仍有力量重新筑营,固守待援。”
丹西胸有成竹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刁钻问题,刚才愕然、哗然的谋臣战将们,渐渐变成了默然。他们各自挠头捋须,细细思索丹西对战争形势作出的分析研判。
安多里尔等谋臣强调的是万无一失、算无遗策,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可是,战争从来没有人能够做到精算,而只能是概算。而丹西等统帅,作为风险的最终承担者,不能忽视风险,但也不应一味地惧怕和回避风险,他们的任务是仔细计算军事行动的风险收益比,据此决定采取何种军略。
能接受何种程度的风险,与统帅的个性关系密切。当南北战场都处于僵持阶段时,猛虎军团静静地趴伏,屹然不动,耐心地守候著机会的降临。
而一旦时机成熟,进攻的风险收益比变得对本军有利时,丹西隐匿极深的赌徒性格马上故态萌发,毫不犹豫地押上重注。
兵形若水,战争不似推演数学公式那样规范而机械,形势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著。
南北两个主战场各自独立作战,南线战场的胜利看似与遥远的北部战场毫不相干,但具有全局眼光的统帅,却能敏锐地发现两者间的微妙关系,并牢牢把握住机会。
丹西之所以敢冒险出击,在于为防止戈勃特提前逃窜,跳出死循环,摆脱历代闪特王国的战略窘境;在于从输不起变为输得起,有了放手一赌的本钱。
而冒险成功的关键,则寄托在蛮族马群也潜伏著斑疽瘟的疫畜上。
“诸位,先贤曾言,人的一生只有两件事情可做,一是行动,二是等待。”看看无人再有问题,众将已领会到自己的思路和意图而使得脸上的表情从默然转为释然,丹西以平缓的语调开始了自己的战前动员。
“等待让人心焦气躁,坐卧不宁,寝食难安,但它是我们生命炼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等待,就找不到合适的行动时机。轻率而为,只是莽夫的躁动,也只能令成功率大打折扣。”
“同样的,等待只是手段,行动才是目的。没有行动的等待,毫无任何意义,只是打发时光的无聊之举该战不战,一味龟缩,乃懦夫所为”
“在破蛮冈这片圣地,我们已经等待了很久很久。这个过程漫长而痛苦,其间又经历了诸多风雨、万千挫折,但大家都忍辱负重、耐心守候,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戈勃特庞大的蛮族部众,只敢在我方营垒之外逡巡徘徊,却无法逾越雷池一步。在此,我向诸位深表谢意。”
“但是,这样的等待是否有意义、我们的苦心是否白费、坚守百余个日日夜夜能否达成最终的战略目标,则完全取决于明天开始的军事行动”
“等待靠的是耐心与毅力,而行动则是比拚勇气与斗志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