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1 / 2)

“翰林院!那可真是个好地方!”方宝英听到这个好消息以后眼睛亮晶晶的,她欣喜地说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进了翰林院磨练几年,你的起点就会比别人高,在官场上也是个难得的晋身之资!”

李鸿过笑着点了点头,与方宝英交谈就有这个好处,你和她说什么她都懂,知道这个东西有多难得,知道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他再开口说道:“赵庆泽也被分配入翰林院做编修了,只是我姐夫的名次有些低,去向还没有最后定下来,不过应该是会派个外放的差事了。学正大人这几天正带着他四处走关系呢,想让他谋一个好一点儿的地方。”

第49章再起波澜

第四十九章再起波澜

待从方家回来之后,李鸿过才想起来还没有告诉过母亲和姐姐们自己的去向,于是便匆匆找到了李蔡氏和李妍,与她们交谈一番。

待听闻自己的儿子成了翰林院的编修之后,李蔡氏问道:“这是几品的官儿?其他人都是怎么样的呢?”李妍也是跳出来好奇地问道:“鸿哥儿,翰林院是个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啊?”

李鸿过耐心地给她们解释道:“翰林院的编修是正七品官,就和我们永平县的县令一样大。这次科考中状元韩庆元入了翰林院做修撰,是从六品的官员,榜眼杨凌先和我一样都是正七品的编修。其余的进士中选了5人作为庶吉士,也能进入翰林院里面工作,但是还不属于翰林院的正式人员,要留待三年后通过考试才能留馆,赵庆泽就是其中之一。其他的人就都外放为各个县的县令了,都是正七品的官,姐夫就属于这一类人,学正大人最近正在帮他走关系,希望他能分到一个比较好的县,到时候大姐姐肯定也要和他一起去赴任的。”

还未等李鸿过继续解释翰林院是做什么的,李蔡氏和李妍已经激动起来了,李妍跳起来高兴地说道:“鸿哥儿!你可是长大出息了!居然和县太爷一样都是七品官啦!而且还比他们厉害,能留在京城呢!哎呀,大姐姐要出远门了,怎么办呢?”

李蔡氏也是急得团团转,说道:“什么时候去赴任啊?什么时候能知道徽姐儿他们两口子去哪儿啊?大秦版图这么大,要是他们去天边的小县城可怎么办呢?我听说有的县城民风可彪悍了,还有土匪呢!”

李妍扑哧一笑,说道:“娘!您都忘了,有军队保护我们呢!哪儿来的土匪?早在几百年前就被剿灭光了!再说了,我们就是遥远的天边那种小县城里来的,你觉得永平县差吗?我可是觉得比京城好多了呢!您要担心的是他们分到那种都是人精子的发达大县才对吧?说不得斗不过人家呢!”

李蔡氏想了想,觉得李妍说得也对,于是一时之间也分不清到底是希望李徽他们小两口到荒僻一点儿的小县城好还是到一个繁华一点儿的大县城好,她一个妇道人家,怎么知道这些官场里面的弯弯绕绕呢。

李鸿过劝慰他们道:“娘,二姐,你们都别着急。姐夫的父亲可是学正大人,他是世家出生,而且也有官场经验,自是知道如何为姐夫谋划的。再说了姐夫的大伯赵志远赵大人官职可不低,如今才刚四十出头,就已经是从二品了,很难得呢!他自然也会为自己的侄儿谋划一二的。”

这种时候就会体现出世家的好处来了,当新一届的子侄们考中进士的时候,世家这个体系就会吱呀吱呀地转动起来,为后辈子孙选择一条笔直的道路,为他们的仕途减少波折,不像他们这样的寒门士子,两眼一抹黑,求人都没有门道,不知道要去求谁,即便手里捧着很多金银珠宝都不一定送得出去!

听了李鸿过的话之后,李蔡氏和李妍稍稍放心了,各自睡下不提。

第二天,李鸿过惊讶地发现,他居然接到了当朝宰相沈宗青的帖子!前几天里沈宰相就已经宴请了状元和榜眼,连同一些他挑中的新科进士,据说当时宴会的规模很盛大,他也从中挑选了两个新进的进士收为弟子,其中一个就是榜眼杨凌先!只是却独独没有邀请自己。

近今天来李鸿过赴宴的时候,虽然别人也还是一样的热情,但是李鸿过已经敏锐地发现,他们对自己不再像之前刚刚考中之时那么看好了。刚考中的时候世家的人邀请自己和赵氏兄弟一起赴宴,明显是更重视自己的,可是自从沈宗青沈宰相的那个宴会以后,明显就是更加重视赵氏兄弟二人了。

李鸿过自然是知道自己的文章肯定惹恼了沈宗青,早就做好了与他产生冲突的心理准备,这张帖子倒是让他措手不及。不过既然是宰相大人邀请的,自然要去。

晚上,李鸿过照例带了一些不轻不重的礼物到了沈宰相的府第赴宴,让他惊讶的是,沈宰相竟然只邀请了他一个宾客!这倒是让他有些受宠若惊。

吃饭的时候,沈宰相只是和他笑呵呵的谈些风花雪月的事情,李鸿过也与他相谈甚欢,不提其他,直至晚饭吃完之后移步书房谈话,他们才开始谈一些实质的东西。

沈宗青老神在在地坐在凳子上看着自己面前的茶杯,轻轻吹了许久才用嘴尝了一口,随即便将茶杯放下,一言不发,顿时,整个书房里空旷静寂得可怕。

良久之后,他才抬起眼来看了李鸿过一眼,问道:“敏之,我观你甚有才华,欲收你为徒,你可愿意?”

李鸿过一愣,随即拱手作揖,推辞到:“多些沈大人器重,只是小可已经拜在许华舟许夫子门下,不敢背弃师门。”

沈宗青心中阴郁,双眼微眯,这个小子可完全不像是个十五岁的少年啊,怎么就是不上钩呢?

他心里没有存着什么好意,不然也不会在第一次赴宴的时候就将李鸿过排除在外了。在他眼里,李鸿过这种满脑子“歪理邪说”,出身又是寒门的士子,完全属于应该打压的对象,完全不想给他机会。可是近日里他忽然心生一计,如果能让李鸿过拜他为师,背弃师门的话,日后即便他那篇关于“师说”的文章再被皇帝翻出来用,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