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青城弟子对申盾的尊崇几乎超过对杜双的尊重,对鱼青的得志心怀不满,因为鱼青
无论武功、气度、天资都远不如申盾,当拥戴鱼青之人围攻申盾时,他们按捺不住,竟
导致
了派内争战
那一天,青城派死伤近百人;那一天,申盾身中数十剑;那一天,空寂幽静的青城山肃
杀阴沉
申盾的疯狂杀戳自然是不可饶恕的,但世间又有几人能在极度的痛苦中,保持理智
剑中奇才申盾没有成为青城派新任掌门人,同时派内又伤亡惨重,从此,青城派再难有
从前的声势
那一场纷争发生时,连马永安也还未入青城派,但年代虽久,人们却一直没有忘记。
是否悲剧总让人的记忆格外深刻
申盾杀出青城之后,狂怒之心久久方平息。悲怒之心略平后,他对自己曾手戳同门萌生
了深深的悔意与自责之心
申盾流落江湖数月之后,突然从江湖中消失,再也不曾有人见过他的行踪
音域派对申盾的评说各执一词,虽恨他出手狠辣,但亦知青城派有负他之处,所以青城
派中人对这段恩仇都极少公然提及,毕竟同门自残,并非光彩之事。
青城派虽是对此事忌讳莫深,但此事渐渐地还是传入武林同道耳中,自有一番嘘吁感概,
而与青城素有仇恩之人,则趁隙前往挑衅滋事,使青城势力更是不断削弱。
谁会想到,申盾竟已遁入空门,皈依少林
申盾遁入空门后,清心苦修,从未涉足江湖,他被逐出青城之事,是早在五十年前,而
如今在场的青城弟子年龄最大的也仅六旬左右,自是无人能识得眼前的“止观”就是申
盾。
想必正因为今日之事乃青城派之大变故,申盾才第一次涉足江湖之中。他对青城派素有
负疚之心,是否希望这次能为青城尽一份力
这时,忽听得青城派一名中年弟子高声道:“止观大师,世人皆知申盾乃青城派的罪人,
已被逐出师门,他自是没有资格过问师门中事,大师是少林高僧,而少杯与敝派皆为正
盟同
道,大师若对敝派有所指教,倒也未必不可。”
申盾年轻时恃才傲物,性情刚烈,而五十年孤灯面怫,已使之性情大变,面对后辈人物
似讥似疯之语,申盾绝无半点怨愤之情,而是缓声道:“老衲顽朽不堪,怎敢指教他人
只
是老衲生平与青城一派成见太深,唯求能尽帛薄之力,洗去一些罪过。”
场中青城弟子多为申盾后辈,对当年的那场门内纷争自无切肤之痛,故对申盾之恨亦不
到刻骨铭心,相反,不少弟子对这位青城前辈高人充满了好奇之心,青城势力日趋削弱,
门
派中又没有能服众之人,潜意识中,他们对申盾倒心存微妙心理,即受前辈教诲对申盾
存有
戒心,又隐隐盼望他能在青城多事之秋为青城派主持大局。任何一个大的门派,在其势
力削
减的时候,派中必有焦虚失衡之心情蔓延。
便如同一个大富之人,面对日益穷困的家境,绝对不可能如常人那般心平气和,而常常
有偏激反常之举。
那中年汉子又道:“在下斗胆向止观大师请教一事,众所周知,青城派除了掌门人之外,
他人绝无可能习练旋字剑诀,当年的申盾可谓是惟一的例外,而今,敝派掌门人是
被
旋字剑诀所杀,大师欲如何评说此事”
申盾尚未开口,痴愚禅师已代其答道:“老衲师侄数十年来一直在寺中陪老衲参悟达
摩经。”
言下之意,不言自明。如今,申盾已可谓是痴愚禅师门下弟子,但痴愚禅师高僧佛心,
自不会因为偏袒门人而说谎。
但那中年人却并未因此而善罢甘休,又道:“止观大师,那申盾纵使没有杀人的可能,
但却难保数十年来,他不将旋字剑诀传与外人。申盾不是青城派中人,大可不必遵
守青
城门规”
他的话语咄咄逼人,责疑申盾也许将剑诀外传,而王世隐就是死于此人手中
正文第三章人枪并怒
第三章人枪并怒场中其他门派的人见这位青城弟子对年长他许多的止观咄咄相逼,都心有不平,范离憎
亦觉此人言语未免过于刻薄。
申盾神色凝重道:“老衲皈依佛门后,再未曾用过一次剑,更不曾将旋字剑法传与
他人,当年一念之差铸成大错,老衲不敢错上加错。”
那中年汉子道:“如今人死不能复生,谁都可以托事情推卸得一千二净,但止观大师乃
少林高僧,我们又怎敢对大师有所怀疑”
范离憎心道此事若如此下去,只怕永远只能是分个口头高低,他心中登觉不耐烦起来。
正当此时,忽听得一直默默站在一个不为人注目的角落里的罗家主人清咳一声,忽然开
口道:“依罗某愚见,王掌门之死因,有一种可能性极大”
此言一出,众皆暗惊,心道:“你并非武林中人,难道还能有何高明见地不成”
游天地瞪大了眼睛,连声道:“快说,快说。”
那人道:“在下罗思,先祖曾是青城派弟子,故对派内之事略知一二。依我之见,既然
王掌门人之死与止观大师无关,而止观大师又不曾将:旋字剑诀,传给他人,那么也许
将剑
诀外传的就是王掌门人,结果王掌门又死于此人剑下”
罗思娓娓道来,神容淡然,对青城派而言却不啻于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王世隐被杀后,青城派中以马永安等几位堂主地位最高,但听得马永安沉声道:“罗先
生可莫信口开河
敝派掌门虽遭遇不测,但岂能任人胡加指责“其他青城派弟子亦对罗思怒目而视
范离憎将目光投在罗思身上,心道:“此人虽然身在山野小镇,却显得精明干练,绝不
至于蠢到毫无理由地开罪青城派的地步”
再看滴水檐前站着的痴愚禅师、武当无想道人、慈静庵悲天神尼、华山游天地、天下镖
盟岳峙及留义庄大庄主卫高流诸人,虽有惊诧之情,却并无不屑之色,显然他们与范离
憎心
中所思有所相同。
罗思忽然诡秘一笑,道:“其实罗某人对此事前前后后知晓得一清二楚,王掌门人几日
前失踪,是为白发无指剑客幽求所挟迫,王掌门之所以不顾自己大派之主的身份,甘心
做一
少年剑客的试剑者,只是因为他有把柄落在幽求手中,幽求一旦把一切公布于众,王掌
门非
但做不成他的掌门,而且只怕会为整个武林所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