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3(2 / 2)

开唐 小椴 2225 字 2023-10-16

初月飞来画杖头。

这首诗,说的就是马球之戏。

有唐一代,能令长安城中举城若狂的,大概无过于马球了。

马球不同于蹴踘,蹴踘是徒步之戏,马球却是马上之戏。游戏时,双方洒油筑场,垒垣为门,各骑骏马,以鞠杖击球,击入对方球门为一筹。先击中者,谓为“拔得头筹”。

比赛用的球是用轻木掏空制成的,上面漆成红色;而球杖杖头,多为偃月形状,即是诗中所谓的“初月飞来画杖头”了。

李唐以来,天下承平日久,长安城渐渐就流行开了打马球。据说,此戏本出自波斯,原名为波罗球,因为最初球场就是筑在波罗林下。其后传入大秦,再一路东传,直至西域,最后传至长安。

当然,玩得起马球的大多还是当今富贵子弟。长安城中,所有豪侠少年,几乎无人不嗜此道。甚至当今圣上也曾一度痴迷于此,因为内有长孙皇后,外有谏臣魏征不停地谏劝,他才不好再公开操弄此戏。

可这游戏却在一般长安子弟中风行起来。连梨园弟子、西域诸蕃、军中健儿、闾里少年,甚至中榜的进士,都无人不嗜此戏当时进士中榜之后,于曲江池宴饮、大雁塔提名罢,几乎都要齐会月灯阁下打球,以此为乐,足可见出当日朝野之间痴迷的风气。

长安城出名的球场,除宫中的御球场外,还有曲江池边的月灯阁,左右神策军的专场,以及靖恭坊等地。

以上这些都是明场。

而一自马球盛行,就有些有闲之人聚在了一起,专门约了一个暗会,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他们都约在城外的和光校场彼此较技,以搏胜负。

之所以要约成暗会,是为马球比赛实为一种极危险的游戏,碎首折臂者不乏其人。而长安城中豪侠子弟,大多年少,自负不羁,不愿为城中明场规矩所缚,所以才暗中结会。

这暗会中的马球比赛,着实要比明场中的危险很多。

和光校场即属于暗场,它就在长安城外十余里处。

这个校场源于隋末,李唐以来,久遭废置。直到近几年来,这里才被人重新利用上,细铺黄沙,精雕门垒,竟成了一个上好的马球场。

这般较技之会一般都选在晚上,因为赛会中常有纵酒胡为、赌博斗殴之事发生,兼之要逃避宵禁以及一干闲杂小民,所以也就自然选择在了城外。

另外,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样较技的晚上,与会者大多都会戴上面具可能因为长安城中藏龙卧虎,大家都不想为一场马球伤了彼此之间的和气。若有伤人,戴着面具,也可逃避万年县或长安县的稽查,所以这竟成了这个赛会不成文的规矩。

李世民能每逢郁闷,便微服私访来这里打球,多半也是借了这蒙面规矩之利。

此时,李浅墨与索尖儿一众人等已出了城。

天上晚霞方炽,铺罗列锦般的华灿。他们一众人等年纪都不大,除了李浅墨与索尖儿,另有几个,也都是嗟来堂中会骑马的兄弟。

这一干小兄弟们一出了城自然心情大好,眼见到晚霞明灿,夏木葱茏,个个心里撒了欢儿似的快活。况且他们今日出城是有目的的,要护卫当今天子,碰上如此大事,只怕无论是谁,都不免情怀激动。

只听索尖儿笑嘻嘻地冲着李浅墨道:“好兄弟果然是好兄弟有了这样的巧活儿,终究还是没忘了兄弟我。”

李浅墨微微一笑,见到兄弟们开心,他自然也是开心。只是隐隐觉得:这个索尖儿与当初相比,多少是有些变了。

具体怎么变了他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他的骨子里,似乎多了分“热衷”。

今日,索尖儿知道自己有机会见到当今皇帝,一直就表现得相当兴奋。

李浅墨侧头望了望索尖儿,却见这个嗟来堂主骑在马上,英姿勃发。不知怎么,让李浅墨突然有点羡慕又有点伤怀,羡慕的是他那份青春意气,伤怀的却是彼此间的距离像已渐行渐远。

才出得长安城,就见又有几匹马凑了过来,索尖儿一见,不由一愣:“你还约了人”

李浅墨看了周围兄弟一眼,含笑不语。

他虽不言,索尖儿已经明白,以嗟来堂这几个小混混的力量保护当今天子,李浅墨自然不放心。

却见那几乘马上来的是柳叶军中人,带头的是耿直,另外还有市井五义中的方玉宇,个个都是马上好手。

索尖儿不由轻声笑道:“难怪,如此好事,你自然要叫上准老丈人家的人。你是想把他们荐入骁骑,还是神策军”

索尖儿已知道覃千河邀李浅墨接替许灞职位的意思,所以才有此言。李浅墨不由微微后悔,觉得自己实不该把这话告诉索尖儿的。

一众人等略作寒暄,就再度前行。

行了不远,却又有几骑靠了上来,索尖儿一见不由一愣,低声道:“怎么,你还约了幻少师”

李浅墨低声道:“他身怀家国之恨,一直无缘面见圣上陈情。我想,若有这么个机会,成全一下他也好。”

索尖儿苦笑着摇摇头:“看来,兄弟我今日揽不得全功了。不过你,可也真是个滥好人。”

李浅墨只有微笑而已。

快到和光校场时,天色已经擦黑。只见校场四周,早已珠灯长悬,油炬高举,照耀得一个球场亮如白昼。

索尖儿身为长安城包打听的首领,自然早听闻过这个马球会,只是他一个苦哈哈,一直未能身赴其会。

今日,李浅墨叫了他与嗟来堂下的兄弟同来护驾,如此场面,他们自要打扮得鲜衣怒马。有趣的是,嗟来堂那一众小混混闻说此等热闹,早搜罗来了好多傩戏的面具,这时已个个戴在脸上。

分给李浅墨戴的却是照着当年兰陵王的面具做的,整张面具是由青铜制就,份量不轻,看着青面獠牙,好不吓人。

他们要隐藏身份,所以面具选的也格外夸张。

却见和光校场外已集聚着好多人,几乎人人都戴着面具,哪怕如此,也隐隐分得清各人的身份。那些腰身颀长、身形便捷的看来颇似教坊子弟;而那些玉勒金鞍,于球具上极讲究的,不外长安城中的贵族少年;也有些人衣饰简陋,举止朴拙,看来却是市井间的闾里小子,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