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西辽的竭泽而渔,武松这边可就要轻松得多了,原因无他,只因为武松比西辽多了一份主动。西辽那边必须选用坚固的石料以抵抗爆裂箭的轰炸,而武松这边却没有这方面的威胁。什么石土沙子、朽木残砖,只要能把河堤堆起来就行,然后就可以看着对面像猴一样玩命的赶工。有好几次这边的工程都远超于对面,可武松就是不让进攻,他要耗死对方。
随着时间越长,武松策略的效果也越明显。自己这边是玩着干,而对面却要拼命干。随着时间和河堤的延长,西岸有越来越多的民工被这残酷的工程累死,这些人的尸体就被人随意的抛弃在河边,甚至被人当成了砌砖的黏合剂,辽人认为人血可以让城墙更加坚固。
现在的梁山将士对武松绝对是望高山而仰叹,这是一石几鸟呀
对驻河堤首先这有助于防汛,就算现在不筑,日后早晚也得修建河堤,并且一样是劳民伤财。而武松却把原本属于自己的负担,硬加在了敌人的身上,并扩大了这种负担的危害,使其在辽地引起民怨。这即降低了财政上的损耗,又为以后治理辽地百姓打好了基础,更为日后的进攻做好了铺垫。
这乃是阳谋苦果,却由不得天祚帝和萧太后不吃下去。
辽国君王是即吃不下,又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各地的告急和黄河两岸的模型。他现在既要防止属民的流逃,又要想法镇压他们的暴乱,最要命的就是那该死的武松还是没有一点要停歇的意思,依旧在沿河和他玩长蛇阵。短短三个月,他简直操碎了心,就连原本乌黑的两鬓也泛起了灰白的发丝。
他有时甚至气馁的想,与其过这样的苦日子还不如痛快的降了,起码还能过两天安生日子。再这么下去,别说武松了,光是民众的起义就能揭翻了辽国的根基。
唉难那,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求助于西夏了,但愿他们不要鼠目寸光,不然两国真就要面临祸事了。
不会太监的,大家放心吧人格保证
第一百五十九章辽国逆袭
更新时间200921023:46:59字数:2340
面对辽国的求助,西夏皇帝李乾顺只能摇头苦笑了,他又何尝不知道天祚帝句句属实可就算属实那又能怎么样,就算自己全力相助,那也只能多拖一个人下水而已。况且武松能让自己相助吗恐怕自己这边刚刚有所动作,武松的兵蜂就会指过来。对于武松的统帅和御兵之道,李乾顺唯一的感觉就是后怕。
上次武松进犯西夏没把自己灭了,那是自己运气好,再也就是武松还没有做好接收西夏的准备,可是现在的情况却不一样了。经过两年的休整,中原各地多已经恢复了元气,就算武松依然没有做好接收西夏的准备,他也足可以把西夏当成自己的猎场。光是抓俘为财的那条军策,就让武松的骄兵悍将嗜战如狼了。
在这种关键时刻,他又怎么敢招惹武松
夜黑无云,扬起的衣角随着夜风发出轻微的“啪啪”声响,一双大手连忙按住衣角,然后慢慢的把衣摆掖进裤腰。尽管根本就不可能有人能听见这么细微的声音,可那双手还是极其小心而谨慎。原因无他,因为他们失败不起。
铁达罗红狠狠的白了一眼那个弄出声音的士兵,然后小心谨慎的向周围看了看,在确定没有任何异常的情况之后,他才小心翼翼的向后边摆了摆手。随着他的手势,黑暗中迅速涌出一千多个身着黑衣水靠的战士。这些人都是天祚帝和辽军将领精挑细选回来的,各个身经百战悍不畏死。为了今夜之事,工部特意赶造五千多个牛皮筏子,为的就是悄然无息的渡过黄河。五千多个皮筏自然有五千多个勇士,可是安然到达对岸的还不足十之一二。
最先渡河的都是平凡而轻生死的勇士,这些人冒死带着皮筏和绳索顺流而下的。待到河中在以绳索相连,聚众以皮筏和血肉之躯顷堵河道。这么做虽然起不了什么大作用,却多少可以缓解一下奔腾的水势,多少可以为后边的兄弟争取一下过河的机会。
当这一千多勇士渡过黄河的时候,河面上的所有人都在做一个动作,那就是戬破牛皮筏,使自身葬身于黄河。这些人不是活腻了,之所以这么做,为的就是不让沿河的敌军发现这批人的行踪,最可敬的是这些人临死也没有呼喊一声,为的就是不惊动武松诸部。
铁达罗红付出如此代价,自然不会单单是为了破坏敌人的堤岸。他选择的不光是一处急流险滩,更是武松中军大营扎驻之所。恐怕连武松也没有想到辽国会如此舍得拼命,如此孤抛一掷。
在铁达罗红眼前的就是那灯火通明的中军大营,大营内外尽是克尽职守将士。可谓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绝对没有因为战事的平淡而有丝毫的懈怠。可是铁达罗红总觉得这些人从心里就发出一种轻慢,那是一种无法言明的感觉。
铁达罗红向后边打了一个手势,然后在一个深呼吸之后,毅然走向了武松的蟠龙金帐。他这边刚刚走过河滩,还没有来得及走进大帐守军的视线,就猛地听见身侧的乱石中发出一声大喊
“敌袭”那巨大的声音在黑夜中是如此的嘹亮,听在所有人的耳中都不下于一生炸雷。铁达罗红现在终于知道对方为何会给他一种轻慢的感觉了,那是因为人家不光有明哨,还有暗哨,根本就不虑有人偷袭。
“不要管别人,和我直冲大帐”这是铁达罗红电闪过后的呐喊,现在的一切都在一个速度上。只有趁着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自己等人才有可能成事,才能无愧那些死去的英灵们。
辽国的勇士们再也顾不得行踪了,纷纷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