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已经成为了一个屠杀场,霍格步兵团惨重的伤亡让他们茫然不知所措,将军现在在哪里
史特那将军已经趁着混乱跑出了卡利杜沃里,这个胆小卑鄙的将军抛弃了为他浴血奋战的士兵,用霍格步兵团几千人的鲜血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霍格步兵团绝望了,他们无法冲过中国人组织起的密集火网,当最后一次冲锋也宣告失败后,霍格步兵团团长命令不足一千人的部队投降。
战场上的鲜血流成了小河,尸体摆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横七竖八的躺在那,他们的脸上写满了不甘,写满了被出卖的愤怒。
侥幸逃出去的史特那中将回到了卡塞特上将的总指挥部,他向上将编造出了种种的借口,本来上将几乎就要相信他是在血战不敌后才放弃卡利杜沃里的,但后来受到良心谴责的警卫团长揭发了史特那中将的丑恶行径。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地步,就算上将再想维护部下也没有用了,这只会激起士兵们的愤怒,无奈的卡塞特上将将史特那中将交给了临时军事法庭。
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临时军事法庭就做出了判决,史特那中将犯下的罪行是无法赦免的,法庭判处中将绞刑,他为自己的罪恶付出了代价。
第四百七十三章进攻永不停止
整个杜沃里的进攻战总共进行了两天不到的时间,期间中国军队因为地方指挥官史特那的指挥不力,并没有遭到什么真正有效的抵抗,整场攻击战打的相当之顺利。
从卡利杜沃里的外围战开始,到内城争夺战的结束,国防军轩辕军团总共歼灭协约国军队17万人,其中8万人战死或者致残,近9万人成为了俘虏。
协约国布置在澳大利亚的60余万人的部队,从中国军队在伦敦德里角登陆到卡利杜沃里攻防战结束,前后的损失已超过25万人,整个有效的防御体系已被彻底打乱。被逼无奈的卡塞特上将将主力集中在以巴里尔山脉为中心的米尔帕灵卡、沃那灵和布罗肯希尔一线。
卡塞特上将曾经有过坚守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想法,但随后的战事破灭了他的这个幻想。中国海军王璁之印度洋舰队开至澳大利亚,炮击伍伦贡港和纽卡斯尔港,整整两天的狂轰烂炸,将两港口的岸防设施彻底毁坏,随后,两万五千名海军陆战队员在伍伦贡港登陆,兵锋直逼堪培拉。当时卡塞特已将主力全部集中在卡利杜沃里,在堪培拉仅仅只有不足一万的守军,中国人长驱直入的态势让上将不得不放弃了守卫堪培拉这样不切实际的想法,主动放弃了澳大利亚的首都,全军退守至巴里尔山脉。
6月底,两个军的国防军士兵强行穿越澳大利亚大沙沙漠、吉布森沙漠和维多利亚大沙漠,攻克爱德华兹克里克,神兵天降的出现在巴里尔山脉左翼天然防线弗林德斯岭,闪击了驻扎在此处协约国的一个师,两小时时间攻克弗林德斯岭。将卡塞特将军辛苦布置的防线迅即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如果险峻的弗林德斯岭能够早一点堤防,凭借着该山岭地险恶,一个师的兵力完全有可能在此坚守更长的时间,但是包括卡塞特上将在内的所有协约国将领都没有想到中国人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就横跨了三个,大沙漠。
尤其是维多利亚大沙漠,自西澳大利亚州巴利湖以东,至南澳大利亚州西部;北接吉布森沙漠,南邻纳拉伯平原。东西长1200公里,最大宽度550公里,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0一300米。
其实中国军队为了穿越这三个沙漠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当时到达弗林德斯岭下的仅仅是不足一个旅的先头部队,遭到突然袭击的协约国部队,如果能及时进入战斗岗位进行抵抗,中国部队也没有那么容易得手。但协约国地这个师在中国军队的连椟打击下已成惊弓之鸟。面对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中国人,这些士兵失去了抵抗到底的意志,他们认为在短短的时间里,横跨沙漠地中国士兵一定是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保护,所以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在中国士兵的冲击下都很快放弃了自己的阵地。
弗林德斯岭的夺取,让中国军队可以很从容的部署兵力从弗林德斯岭、蒙兰德尼和查尔维尔三个方向对巴里尔山脉进行攻击。长塞特真将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的士兵有一颗尽忠国家的心,决心为协约国的胜利而战斗。或者。他心里还抱着一丝幻想,美国人地军队会突然出现在澳大利亚。这份看起来稍许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是卡塞特上将一直在这里苦苦坚持的精神支柱。协约国的总指挥部曾就这个问题不断的给上将注射强心剂,不断的对澳大利亚地守军做出种种许诺。
1917年7月2日,蔡锷元帅决定对澳大利亚残敌发起最后攻击,总参谋部已经发来了7月15号前结束澳大利亚战役的命令。在帝目最高元首李国勇拍给蔡锷的私人电报中这么写道:“松坡。一切好否美军已全面介入欧洲战争,中美间早晚必有一战,澳大利亚战争宜在最短时间内结束,我的情报人员告诉我,美军有出兵澳大利亚的可能。军事上的事情我不懂,也不管。但我地整顿澳大利亚秩序的党卫军军官已经准备上船“5日左右即可抵达。”
这份短短的电报没有具体命令什么,但却让蔡锷感觉剑了其中的压力。
7月2日凌晨,当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露头地时候。中国国防军轩辕军团第六装甲师强突米尔帕灵卡外线阵地,大量的步兵跟在坦克后面发起冲锋。六个小时的激战,米尔帕灵卡外线阵地被中国军队全部占领。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在飞机的掩护下,第一军由查尔维尔强行冲击沃那灵;在弗林德斯岭的两个军的国防军士兵呐喊着冲向了布罗肯希尔。
中国军队在三个方向的同时攻击,让卡塞特上将不知道该将重点放在哪里才好,整个指挥体系显得混乱不堪。缺乏有效指挥的协约国士兵顾此失彼,盲目的对冲锋的中国士兵射出枪中的子弹,没有人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天黑之后。
7月2日下午1点,沃那灵外线阵地失守,下午1点10分,布罗肯希尔的外围守军撤城内,布罗肯希尔城外到处飘扬起帝国的军旗。
下午2点30分,蔡锷下令各部队克服疲劳,强行攻击米尔帕灵卡、沃那灵和布罗肯希尔三城,争取在7月3日晚六点前结束战斗。
中国国防军大炮的攻击发挥到了极限,一些炮手的胳膊已经肿胀得几乎无法抬起,但他们依然咬着牙将一枚枚炮弹送进大炮,从炮膛里砸向城内;装甲部队的攻击发挥到了极限,炮口一遍遍的对准城墙轰击,机身不停的撞击着城门,里面的坦克手们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坦克内闷热难当的环境让他们当中很多人出现了中暑的反应,但没有一个人愿意钻出去呼吸一口其实并不新鲜地空气;步兵们的攻击发挥到了极限,汗水、血水将衣服紧紧的贴在了身上。连续作战的疲劳此时被他们忘得一干二净,他们的眼中只有敌人和阵地。
同样,米尔帕灵卡、沃那灵和布罗肯希尔三城的守军也打到了极限,在他们眼里这些中国人全部都是疯子,他们似乎不需要休息,不需要任何的休整,对面冲锋的敌人就是一群为战争而生的机器人。
他们永远也无法懂得中国士兵地决心,这些中国士兵为了国家的利益,突破了疲劳的袭击。突破了身体的极限,突破和死亡带来的恐惧。
他们地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为了目家至高利益,冲锋
米尔帕灵卡面对的中国力量最强大,遭受的攻击力度也最大,数千门大炮几乎将整个城市炸成了一片废墟。中国人炮弹的攻击将阵地划成了无法联系,各自为战的一块一快,协约国的士兵努力想维持阵地的完整,但很快他们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中国士兵汹涌着冲进了米尔帕灵卡,自动火器在他们手里喷吐出一串串火舌,手榴弹从他们的手里一颗接着一颗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