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7(1 / 2)

旧书大亨 镔铁 2183 字 2023-10-15

他出售的书以文学名著为主,不管薄厚,统一定价:每本10元。

再看那些书,,,用塑料包装袋套起来,品相尚可。他说,都是自己的藏书,是无奈出售的宝贝,“还价就不卖,无所谓”。

难得这位老哥这么有性格,可惜这些书林逸都看过,不过喜欢这些书的品相,就随便挑了三本,30块钱,图个乐呵。

再走几步,很快林逸看到一处有卖老版宣传画的,花花绿绿,很是抢眼。

走过去仔细一看,那些大多数都是七十年的文革样板戏。这类宣传画如今稀少,也成了很多藏家的珍品。所以价格就高昂许多。

林逸只是看了看,却没有主动询问价格,那老板见他似乎懂行,就说:“这些都是红色收藏,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林逸就笑道:“我不藏这些有没有其它的”

那老板笑了,“有倒是有,就是贵了点”意思有些暧昧。

林逸也笑了,“先看看货再说。”

“嘿嘿,那你就瞧好吧”老板露出神秘一笑。

第五百四十七章女神初版本

林逸是什么人,什么珍本没见过,所以也不期望这位老板能够拿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好书来。

可是当那老板把宝贝取出来以后,林逸一看,还是愣了一下。

今天他好像特别和民国书有缘,对方拿出的那本竟然是民国版的郭沫若诗集

众所周知,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文化运动和“诗界革命”而发展起来的。诗体解放事业肇始于胡适,而完成于实践着“为人生”主张的研究会诸诗人。1921年以郭沫若为旗帜的创造社的成立,可谓“异军突起”,把目光投向“充满缺陷的人生”。假如说,首倡“诗体的大解放”的胡适和他的,只可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限那么,堪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的,则是郭沫若和他的这本诗集。

据林逸所知,,收入郭沫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同序诗共计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旳作品。其中代表诗篇有、、、、、、、、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也正因为如此,在现今炙手可热的民国“新”收藏中,这本郭沫若的初版本,被誉为是珍本中的珍本,如今售价高达三四万。不过可惜,1921年的初版本因为印量不大,可谓凤毛麟角,极其珍贵。这本不会是初版本吧

抱着怀疑的态度,林逸就翻开了这本书的版权页,然后他愣住了“创造社丛书”,泰东1921年初版

竟然真的是初版本

林逸惊讶的表情尽收那老板眼底。这老板卖书也是看人的,更是成了精,一看林逸表情就知道这位是玩新的行家,要不然不会看了版权反应这么热烈。

要知道,这本书可是他的“镇摊之宝”,收到手里已经大半年了,一直没舍得出手。如今家中有了事情,想要买辆车开开,这才准备把这宝贝拿来换钱。

一开始他只是在自己圈子里张罗着兜售,可惜,卖旧书的都猴精的很,一听他索要的价格,就知道没啥赚头,因此这本书就搁到现在还没卖掉。

要说这京城是天子脚下,不乏那些有钱人,这摊主就寻思着今天出来碰碰运气,恰好,林逸撞了过来。

就在林逸做深呼吸的时候,旁边来了一个人,见他捧着一本书神情古怪,就打听:“老兄,看啥子大家一起看噻。”

林逸就笑着让他看了看那本书的封面,说:“上万块的书,怎么样”

那人就咧咧嘴,说:“骗哪个哩就这玩意还上万块,你自己看吧”说完就感觉很聪明地离开。

林逸微微一笑,回头对那摊主说:“你看,上万块都能把人给吓跑。”

那摊主当然明白林逸这是什么意思,在变相地和自己讨价还价。不过他也不是一般的卖家,并没有直接对林逸说,我给你少点怎怎么地,而是和林逸拉起了家常。

他说自己姓周,今年51岁,他的职业,用惯常的话来形容是“收废品的”。他平时将三轮车停在小区门口收废品,周日将回收到的书籍、照片、徽章等运到护国寺等地摆摊出售。按照他的话说,自己做的都是辛苦活,刮风下雨,日晒雨淋,什么罪都受过。

他反复对林逸说,我对钱不在意,赚的钱只要能养活自己、能让我开心就行了。

他忆起刚踏入这行时的经历:曾虚心向一位从事收藏多年的先生请教,请其到家中鉴赏自己收集的物件,先生在看到一封李芾甘的亲笔信时,假作喜欢信件本身,几百元钱买走,很久以后他方知李芾甘便是巴金,而那封信,价值远不止几百元。老周说,自己的这个“笑话”使他“对人的认识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说道这里,摊主老周这才话题一转,转到了林逸身上,说:“朋友啊,我为啥刚才喊住你呢,因为我一看你的样子就是那种文文气气的读书人再看你的穿着打扮,也不是一般人。你别问我怎么看出来的,卖旧书这么多年,我要是连这点眼力劲儿都没有,那早喝西北风了。”

林逸莞尔,也不再磨蹭了,就说:“大叔,你说了这么多,我都不好意思再和你蘑菇了,嗯,你说吧,这本书你打算卖多少钱”

摊主老周直接伸出仨指头:“这个数。”

林逸当然这知道这可不是三千块,而是三万块。

想一想也觉得不可思议,很多真正的古籍版本也不一定能卖三万,一本民国书却可以,在收藏方面各类旧书的价格真得让人看不懂。

但是林逸更清楚地知道,对于一些大腕级的藏家来说,尤其那些喜欢收藏民国新的藏家,三万块其实并不高。

谁让这本书是民国时期新诗集的“瑰宝”,谁让它品相这么好,又是初版本呢。

见林逸似乎还在犹豫,那摊主老周就又说道:“我知道这个价格很多人承受不住,也只要那些大玩家才能买得起。如果朋友你觉得不值,那我也不逼你书,还是我的,你看看,饱个眼福也就是了。”说着就伸手把那书收了回去,像装宝贝似得,小心翼翼地装到一个塑料袋子里,然后又放入一个书函内,可见,宝贵的很。

林逸的心有些犹豫不决,长时间来,他已经习惯了书摊捡漏,从没有这么“光明正大”地买过这么贵的书。

想要走吧,却挪不动脚步,像是被人施展了妖法,定住了身子。

要知道,林逸家中除了收藏那些古籍善本外,最喜欢收集的就是民国新之类,并且在这方面的收获俨然趋于大成,什么珍本都有,独缺这本郭沫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