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相比之下,哥哥张国荣的则分为首版和再版两种。首版是19年发行,再版是199年发行。
实际上,这两个版本的纯影集都是“juy19“,所以是不可以从印刷日期里,分辨到哪本是首版和哪本是再版的。
先说封面,这两个版本封面不同,因为再版的封面有一个书套,上面写着“张国荣纯影集再版”,这个书套后来因为被某奸商盗用了套在他的山寨版纯影集上,所以引起部份粉丝以为有这个封面就是山寨,其实不然。
另外,再版的书套跟一些书本一样,都是可以脱出来的,当把书套脱出来,就会看到首版封面的图样。
说白了,第一版跟再版的纯影集,两者只差在再版又加上一个封套,跟一张哥哥手写的信纸
一般来说只要有了一本再版,也就等于你也有了首版,因为拿走了书套和歌迷信,你手上的再版就变成了首版了。
至于首版的纯影集应该也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据林逸所知,除了一个包装透明袋之外,应该还有一张当年的歌迷会申请表,而这申请表是再版所没有的。
正是因为林逸知道这些,一眼就看出眼前这本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如今在大陆那边的旧书市场,这样一本画册已经炒到000大洋,合计1万4千多新台币,在影迷群中,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此时,林逸心喜,将那画册紧紧拿在手里,继续去翻看这纸箱子中的旧东西,可惜,没有再好的旧书了。只剩下一些很古老的黑胶唱片。
林逸读书的时候,也曾在淘书笔记上看到过有些人专门收藏这种黑胶唱片的,于是也就转移目标,看看那些黑胶唱片都是些什么。
看到第一张的时候林逸就愣住了,因为这张竟然是台湾歌手苏芮的,看日期,196年,华纳唱片公司出品。如今这张唱片在收藏市场上差不多价值150元人民币,合计700新台币。
第二张更了不得,竟然是,年代是九十年代初,台北唱片公司出品的。在唱片收藏市场上差不多价值100元人民币,合计5600新台币。
林逸莞尔,倒不是这两张唱片很有收藏价值,而是因为这两位歌手都是林逸喜欢的。
林逸最喜欢苏芮那首,还有那首脍炙人口的。至于梅艳芳,那就更不用说了,自从她去世以后,她的唱片也就成了无数歌迷藏家的珍品,没想到在这里,竟然也能遇到。
有了这三样宝贝,林逸就觉得在这个古旧书店,不,古旧音像书店大有收获。于是他拿了这两张唱片,还有那本画册,问那个还在用电脑泡马子,和马子视频聊天的胖店主,“这三样多钱”
胖子不耐烦地抬头瞥他一眼,就说:“老唱片么一张500台币,那个破画册就给00吧”
林逸掏掏耳朵,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
一共100台币搞定
这合起来可是价值万多台币呀。
既然人家要这个价,林逸当然不会计较,直接付款,走人后面那胖店主不知道自己打眼,走了宝,还在继续视频泡妞:“今晚去哪里嗨皮,去西门町吗吃宵夜好啊,我这里刚收了1000多”
心情舒爽,林逸喜洋洋地离开这家音像店,继续在这条深巷中前进。
顺着小巷子前进不远,竟然与几家书店不期而遇。有一家直接就叫做“台北古旧书店”,在一个不起眼的二楼,上去之后店面也不大,最显眼处放着几本所谓珍品,价格当然不菲,似乎是民国版书籍。
林逸看了一下,其中有一本是胡适的诗集,亚东图书馆出版,190年也就是民国9年初版本。
对于这本被誉为新文学第一本珍本诗集的旧书,林逸闻名久矣,却从未看过。
此刻,就忍不住唤那店主过来,说:“能不能让我看一看这本书”
那店主是个中年男子,有宝岛男人那种世故和圆滑,眼睛上下看了看林逸,就笑问道:“大陆来的”
林逸皱眉:“是啊,有什么关系”
那店主也不避讳,直接说:“现在大陆人有钱,买得起好东西像这种珍本我一般是不让本地人看的,他们只会胡翻,却是不买的。”
林逸:“”
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情。
那店主却是把那本书拿了出来,轻轻地捧在手里,递给林逸的时候,还不忘提醒,“这本书5万台币,当然,如果你嫌麻烦,我们也可以收人民币的人民币是多少来着,大约1万六百多。”
这番话反而弄得林逸不知道该不该接这本书了,万一自己翻看了不买,那不是很丢脸。
不得不说,这个台湾佬绝对是生意精,似乎吃准了林逸的心理,所以才会说这样的话。
管它呢,先看看再说。
林逸也就很笃定地把那本珍本接在手里,仔细翻看
只见这本诗集中大多数都是初期的白话诗,可以想象,在那个时代,古诗是最传统的诗歌形式,可是随着五四运动,和西方文学的影响,民国时期那些知识分子们坐不住了,以散文的形式,开始了新诗歌的尝试,而胡适就是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
也许他的这种诗歌还不完美,却贵在新鲜和真挚。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林逸默默地念诵着这首名为的诗。
这首诗作于191年,那年夏天胡适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就写了这首小诗。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但他的作品真正为大众所熟知的并不多,这首可能是流传最广的一个。它清新、质朴、深情,对生命的期待与珍惜跃然纸上,而且琅琅上口。
此刻,林逸默诵这首诗歌,眼前浮现的不是兰花草,而是胡适匆促而执着的身影。当年胡适学成归来,也带着一株“兰花草”自由主义,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把它带回来,种到中国的土地上,小心地呵护,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