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酒一饮而尽,转身就走。
长孙澹挽留了几声,竟然充耳不闻。
这下就轮到长孙澹头疼了。这葱岭道总管苏定方苏大将军的兵锋以及早就到了于阗,距这里还有这三四千里的距离,两个月都不一定能够赶过去,这基本上就算是被困在了这玉门关了。
这下长孙澹的头就真的有些大了。
其实,这宣抚西域原本是另有其人的,只是长孙澹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时代,所以主动将这个事情给揽了下来,这具体的日期到也没有规定,只是能够尽快的话是最好的。
“公爷,这到了这里其实已经没有掩饰行迹的必要了。我看这里来来往往的行商和我们的差异太大了,掩饰估计是掩饰不过去的,而且也没有必要了,这宣抚不妨从这玉门关开始吧。而且以我之见,这玉门关的守将应该是多多少少有些办法的。”这是礼部的一个小官,这次执意要跟着长孙澹前来西域,这一路上倒也颇有见地。
“德宏的意思是我们直接去找着玉门关的守将”长孙澹问道。这小官姓陈名德宏。
“是的,如果有办法的话,此地的守将一定知道的,要是没有办法的话,这几个月估计就要待在这玉门关了,这就更要和此地的守将联系了。”陈德宏不慌不忙的答道。
“这”长孙澹有些迟疑了。
其实此次前来掩饰行迹的目的就是尽量少喝这些地方官员产生瓜葛,毕竟这要不了几年也许李治会把长孙无忌给弄死,就像长孙无忌弄死这吴王李恪一般。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既然连亲舅舅都不放过的人,这表哥真的算不了什么。
掩饰不是给底下人看的,底下人比谁都明白。
s:西域这是本文最后的一个较为大的情节了,等到这个情节结束也就到了本书真正收尾的时候了。本来是不打算写西域这个情节的,但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做了安排,就差西边了,如果西边没有一个安排的话就会显得多多少少有些缺憾。而且西域将会涉及到一些战争场面,这次就是单纯的冷兵器的对决了。u
第七章
第七章
请各位读者大大不要订阅本章,出于某些原因不要订阅本章。等修改后出现第七章的题目时再订阅。如果订阅了,也可以等修订后刷新一下。谢谢各位了。
武元庆的工部尚书干的不错。
他关于长孙澹的任命也猜准了,毕竟到了一定的高度以后,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妥协和交换的产物,所以这些事情也就有了一定的迹象可循。
只是这个职位却是让长孙澹有些猝不及防。本来在长孙澹的想象当中,这在宗正寺跟了许多年的长孙冲被外放为登州刺史,这空下来的宗正寺卿的职位估计十有就是长孙澹的了。此时的宗正寺不像明清时期拥有那么大的权力,所以这宗正寺卿也就不用宗亲来担任的。
不过当圣旨下来的时候,却是让很多人掉了一地的眼镜。这当然也是长孙澹的发明了,天然水晶打磨的老花镜还是很受欢迎的。
旨意上是这样说的:世袭罔替梁国公长孙澹有大功于国,特授予礼部尚书一职。一般来说,这六部中上三部的吏部、礼部、兵部一般都是宰相的人选,后面都会加上一个“参掌朝政”的职责,这就相当于是部长兼任了国务委员了。
可是长孙澹尽管担任了礼部尚书,但是却没有这个职责,这就让礼部的排名有些尴尬了。本来礼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贡举、祭祀、典礼。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国家大事、唯祀与戎”的说法,这负责祭祀和典礼的礼部的排名自然也低不了。而由于此时的科举开始的时间并没有多长,真正由礼部决定的内容是很少的。
这也就造成了礼部是一个排位高但实权小的部门,原本的礼部尚书由于“参掌朝政”,这礼部的地位也还算得上可以。但是到了长孙澹这里,这一切就显得有些微妙了。
加上由于目前大规模建设,这工部职能的加强,礼部也就是还能勉强压住刑部一下而已了。
不过这些都不是长孙澹所能够改变的了,或者说是长孙澹所不愿意改变的。
和武元庆任职的工部不同,礼部的职权只有可能被削弱,而短时间内侍不可能被加强的,急于这样的基础,长孙澹要是还打算大大阔斧的改制的话那就纯属找死了。
长孙澹不愿意改制但是不代表他什么都不能做。
礼部现在的职责他是没有一样能够插得上手的,有着两位侍郎也就足够了。这左侍郎名叫张兴言,乃是在礼部摸爬滚打靠着熬资历混上来的官油子,这原本的尚书离任后觉得自己有了希望,谁知道这长孙澹的空降让他有些措手不及,这也就难免有些阳奉阴违起来。而这右侍郎则是刘明知,倒是以为对官位不怎么看重的儒士。
两人各自管理着礼部下面的两个司,而长孙澹自然也是乐的当个甩手掌柜。
只是长孙澹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想法的。
那就是他打算将这礼部的职责加上一块,那就是教育。
大唐目前的教育实际上处于无序的状态的,由于此时科举的实行还没有多少年,这不管是制度还是氛围都不是很好,自然也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只是在中央由国家建立了“六学”以及“弘文馆”等等类似于专门学院的地方,不过这些基本上都被贵族所垄断,为的是为出仕做准备。
长孙澹之前在金山设立的教育制度当然是不可能照搬过来的。所以这还需要长孙澹详细思量一番。
因此这一封就在朝堂之上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大讨论。
“众位卿家,你们都是先皇时期的能臣,今天这个事情大家不妨商议一二。”李治端坐在龙椅上,虽然和他父亲相比有些差距,但是也不容别人小觑。
李治作为夹在唐太宗和武则天之间的一位皇帝,不是他不够出色,而是前后两位实在是过于出色了,加上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很是容易被别人误解。作为一位能够从李承乾和李泰还有李恪等人中龙凤中笑到最后的人,即便算上运气的成分,这也不能否认本身的能力。单单刚才的一句开场白就足以让别人不敢小觑了。
在长孙澹的印象里,李治始终还是那个当初跟在李泰屁股后面拖着鼻涕的小孩,这个反差实在是有些大了。
gu903();“臣以为不妥。”高季辅出声说到。这里算是内阁会议了,凡是遇到比较重大的事情的时候都会提前举行这么一个小会的,本来长孙澹是没有资格参加的,但是这次讨论的是关于他所上奏的事情,所以一并将他拉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