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邵云博心中难免有些伤感,不过他并不想破坏当下这轻松的气氛。
“的确很有一套,虽然方式简单、粗暴,却很实用,能一举多得,令人不得不佩服她那些奇思巧虑。”
要不然,以安常煦的聪明与心计,一般人根本驯服不了他,还很容易被他反制,岂能成长为现在这幅进退有度、低调内敛的模样。
等到李家人在高台县接到这份份量十足的封赏圣旨后,都有些震惊,他们都没想到,皇上竟然这么舍得下本,连伯爵之位都舍得给。
宣布完圣旨后,过来宣读圣旨笑容灿烂的躬身接过李成锋给的赏钱,态度远比前两次前来宣读圣旨的内侍谦卑得多。
遣退周围的其他人后,内侍才神色恭敬的取出安常煦与李常欣的信道。
“启禀护国夫人,这是康王殿下与乐阳县主托奴婢代为转交的信,而且临来时,陛下曾特意嘱咐奴婢要代几句话。”
陈凤琪接过信,神情肃然的回道。
“臣妇恭听圣训!”
“护国夫人不必如此,陛下说,他只是建议,并没有强求夫人之意,康王殿下初回京,又年少,他却身体欠安,能为殿下提供庇护的时间有限,宗室与朝堂之上的列位,多是他的尊长,康王殿下恐将处处受限,希望能劳动夫人进京扶持几年。”
身为在皇上身边很受重用的宦官,赵内侍他们都很清楚,若无意外,康王殿下会在不久之后,就被正式立太子,乃至继承皇位。
康王殿下不是在宫内长大,被认回去的时间尚短,在朝野内外的声望与影响力都严重不足,身边也没有聚集什么势力,又年少,一旦登基继位,肯定容易受制于朝臣。
纵然有邵云博这个丞相的全力支撑,可他本身在朝堂上的根基也浅,全凭他一力扶持,才能有现在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
没有了康平帝的力挺,邵云博自身恐怕都要面对诸多围攻,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他有心,能给少年新帝提供的帮助也将有限。
只有身为南江书院的幕后东家,在南江书院一系中拥有崇高威望的陈凤琪出面,带着邵云博与南江书院一起,才能助新帝与那些老牌势力抗衡。
再加上康王殿下的养父安远伯,出身处柱国公府,哪怕对方此前只是柱国公府的一位死士,但是有他的存在,能给柱国公府与安远伯府之间,建立起信任合作的基础,从而帮助康王争取到柱国公府的支持。
只要有了手所握二十万大军的柱国公府的支持,康王殿下的登基之路,将会变得顺利得多,朝野上下的那些人,也要忌惮一二,不敢太过放肆。
这些内侍考虑不到这内中详情,却能从皇上的表现中,领会到他对眼前这位护国夫人的高度重视,甚至可以说是尊重的态度。
毕竟若是换了旁人,皇上完全不必让他代话,完全可以用一纸圣旨将他们直接召入京中,若是这李家有上进心些,得了这般史无前例的重大封赏,肯定会主动提出要进京谢恩。
可是李家在领完圣旨后,只是遥谢圣上隆恩厚宠,丝毫不打算提进京谢恩的事,这位赵内侍才意识到,在他们来之前,皇上可能已经预料到这个结果,才会在私交待他们代话。
听到康平帝托这赵内侍帮忙带的话,陈凤琪着实有些意外,他们一家不打算上京,固然是出于自身性格、生活习惯等因素考虑,其实也还有着另一个原因。
他们身为抚养常煦长大的亲人,在常煦心中的地位,肯定不是刚认的亲爹能比的,将心比心,尤其是在对方还是一位帝王的情况下,恐怕很难心平气和的接受,自己一个亲爹,在儿子心中的地位不及他养父母重要的事实。
所以他们不去京中,也有让他们亲父子好好培养感情,不去中间掺合,碍皇上眼的想法。
却没料到,皇上竟然主动提出,希望他们能够进京,而且还直言不讳的告诉她,他的身体欠安一事。
这也明显意味着,皇上的身体是真的到了将要油尽灯枯的地步,所以对方已经没有心思去计较孰亲孰远的事,也顾不上考虑,这样做的结果,会不会在将来养大他们李家的野心,只顾得上眼前。
不过陈凤琪即便从中分析出这些信息,她也没有立即改变主意的意思,因为她深知,京中就是一团乱麻,他们一家一旦上京,就会被缠上,难以脱身。
“陛下的意思,老身明白了,可是我们李家人丁单薄,还都是没甚见识的乡下人,对于京都中的一切,心中一直存着敬畏,老身一年迈妇人,去了能做的事情有限,陛下那边若有需要用到老身的地方,老身自当尽力而为,至于进京一事,还需从长计议。”
赵内侍见状,总算明白,眼前这位看着气质温文儒雅,书香气十足的老夫人,看着温和好说话,实则是位心中极有主见之人,连皇上的面子都敢不给。
不过赵内侍一想到康王殿下那么有把握的嘱咐,让人提前做的准备,他的心中又踏实了不少。
“护国夫人与康王殿下祖孙分别已有数月,殿下心中甚为思念老夫人,十分期待能在京中早日与家人团聚,希望夫人能够尽快做出决定,奴婢等人,会在高台县衙等候夫人一家,届时好一起进京。”
第五十二章上京
陈凤琪有些意外,不知道她都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为什么对方还是不愿放弃,还说要等着他们一起进京。
她不是不惦记自己亲手养大的孙子,可是她比谁都清楚安常煦的心机能力,从他相继考取会与状元的表现上看,她其实还有些低估了对方,毕竟她没有插手玄隐先生对他的教育。
事实证明,玄隐先生果然名不虚伟,将科举一道研究得极为透彻,才能教出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状元。
也就是说,除了她知道的那部分,安常煦还拥有她不了解的本事,且是让她自叹不如的本事,这样一来,陈凤琪不认为自己上京能帮到对方。
毕竟阳阳就算现在改回安姓,他依旧与南江书院保持着天然的联系,尤其是他拥有皇位正统继承人的身份,双方可以彼此相互成就,没必要非让她出面。
至于说年龄问题,她可没教安常煦见人年长,就要尊老,他要是连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因为人家年长,就受制于人,那就是愚蠢,她去了挽救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陈凤琪并不认为自己有上京的必要,她这辈子的身体已经年过五十,将要开始衰败了,她要留在李家庄安静的养老,可不打算临到老,还要去京城那等地界为子孙劳心劳力。
不置可否的送走赵内侍一行人后,陈凤琪才打开孙子孙女的信,先看的是阳阳的,看他在信里讲了下自己在京中的心理历程,明确表示自己很期待家里人都能去京里,可以一家团聚的愿望。
陈凤琪看完无动于衷,哪怕对方的言语之间透着发自内心的思念、关心与期待,可是做人嘛,哪能为了一己之私,就想凭借某些关系绑架其他人呢?尤其还是想要劳动她这年过五旬的老人家。
这小子还是太自私了点,在某些方面,还是有点欠教育。
放下安常煦的信,陈凤琪才打开李常欣的信,那个一被放出去,完全就是一匹脱缰的小马驹。
每次来信,讲的都是她又见到什么新奇物件、吃到什么美食、买了什么东西等内容,为了能让她共享那些快乐,讲得都很细致,每次都有好多页。
这次也不例外,就是讲得内容有些不同,例如,她已经知道李成锋不是她亲爹,也不是她祖母亲儿子的事,还猜到她那亲爹应该是犯了什么大错,才会惹怒她这个祖母,害得祖母带着怀着她的母亲背井离乡。
所以李常欣足足用两页字,抨击她那素未谋面的亲爹,并态度鲜明的表示,她爹永远是她爹,哪怕她像阳阳那样,亲爹是皇帝,她也坚决不认。
虽然觉得那皇帝办事太不靠谱了点,着急忙慌的赶紧当众认儿子的心态,她还能理解,可他嘴那么快,又当众揭穿她儿子不是亲儿子的事情做甚。
不过李常欣的这番态度,让陈凤琪颇感欣慰,这能证明,她过去的教育,还是颇有成效的,在这个极其重视血缘关系的大环境中,她能不受影响,没有执着于那点血缘,而是理智的分析出这些接近真相的内容。
接着看后面的内容,陈凤琪就不高兴了,京中那些人想要拉拢安常煦,却因安常煦不是要去上朝,就需进宫接受康平帝的加急培训,大多时候都找不到人,就想从李常欣这里下手。
轮着以各种理由举办各种聚会,给李常欣下帖子,基本还都是些在京中极有头脸的人家,怕给阳阳惹来麻烦,她还不能拒绝。